一种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8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低成本的接线盒,包括盒体、二极管模块和盒盖,其中,所述盒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二极管模块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连接,以由所述内壁承载该二极管模块20,且所述二极管模块与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线缆连接;所述盒盖能够盖在所述盒体上。采用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并将二极管模块连接在盒体的内壁上,因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具有较强的硬度,无需在盒体底部安装底座以支撑二极管模块,省去底座的接线盒整体高度降低,将该接线盒与光伏组件组装时,不会凸出于边框,能够适应越来越薄的边框;另外,减去底座还可以节省接线盒的成本,更利于产业化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低成本的接线盒。
技术介绍
太阳能接线盒是介于太阳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为用户提供了太阳能电池板的组合连接方案。太阳能接线盒在太阳能组件的组成中非常重要,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接线盒通过硅胶与光伏组件的背板粘在一起,然后置于边框内,组件内的汇流排通过接线盒内的内部线路连接在一起,内部线路与外部线缆连接在一起,使组件与外部线缆导通。接线盒内设置有二极管,保证组件在被挡光时能正常工作。太阳能接线盒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会直接影响到接线盒的性能。目前,灌胶密封的接线盒已经在行业内被广泛使用。在接线盒内灌入硅胶,硅胶固化后具有很好的绝缘性和耐老化性,并且导热性能也极佳,有利于二极管的散热,可有效提高接线盒的功率。因接线盒是通过硅胶与光伏组件的背板粘在一起,然后置于边框内的,目前,光伏组件的边框厚度越来越低,但现有的接线盒内的二极管是贴片式的,即,二极管贴附在铜片上,二极管在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时会发热,二极管发热会导致铜片变形,为了防止铜片变形,现有的接线盒需要在盒底安装底座。底座用来支撑铜片,防止铜片变形。具有底座结构的接线盒的高度基本固定,无法进一步降低,势必导致接线盒凸于边框,无法适应越来越薄的边框,对生产、包装及放置带来不便;另外,此结构的接线盒材料成本较高。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超薄低成本的接线盒,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薄低成本的接线盒,以适应越来越薄的边框,避免凸出于边框。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盒,包括盒体、二极管模块和盒盖,其中:所述盒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二极管模块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盒体的内壁连接,以由所述内壁承载该二极管模块,且所述二极管模块与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线缆连接;所述盒盖能够盖在所述盒体上。本技术通过采用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并将二极管模块连接在盒体的内壁上,因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具有较强的硬度,无需在盒体底部安装底座以支撑二极管模块,省去底座的接线盒整体高度降低,将该接线盒与光伏组件组装时,不会凸出于边框,能够适应越来越薄的边框;另外,减去底座还可以节省接线盒的成本,更利于产业化的生产。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底端面与所述盒体的底端之间、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顶端面与所述盒体的顶端之间均形成灌胶空间。在两个灌胶空间灌胶,可将整个二极管模块包裹,散热效果更好。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底端面与所述盒体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5mm。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模块的顶端面与所述盒体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1mm~5mm。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的内壁设有支撑所述二极管模块的支撑件。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盒体的两端处均设有定位凸块,所述二极管模块的两端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卡接的定位凹槽。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盒体的两端处均设有卡扣,所述二极管模块的两端上均设有与所述卡扣抵持的卡槽。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模块上设有能够卡接所述线缆的卡接部。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盖朝向所述盒体的内部的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溢胶孔。作为上述接线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溢胶孔的深度为0.5mm~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并将二极管模块连接在盒体的内壁上,因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具有较强的硬度,无需在盒体底部安装底座以支撑二极管模块,省去底座的接线盒整体高度降低,将该接线盒与光伏组件组装时,不会凸出于边框,能够适应越来越薄的边框;另外,减去底座还可以节省接线盒的成本,更利于产业化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接线盒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接线盒的盒体与二极管模块装配后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中:10-盒体,11-灌胶空间,12-支撑件,13-卡扣,14-定位凸块,20-二极管模块,21-定位凹槽,22-卡槽,23-卡接部,30-盒盖,31-溢胶孔,40-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接线盒包括盒体10、二极管模块20和盒盖30。其中,盒体10具有收容空间,可将盒体10设置为顶端与底端之间贯通的结构,以减轻盒体10的重量;二极管模块20置于收容空间内并与盒体10的内壁连接,以由所述内壁承载该二极管模块20,且二极管模块20与伸入收容空间的线缆40连接;盒盖30能够盖在盒体10。通过采用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20,并将二极管模块20连接在盒体10的内壁上,因整体结构的二极管模块20具有较强的硬度,无需在盒体10底部安装底座以支撑二极管模块20,省去底座的接线盒整体高度降低,将该接线盒与光伏组件组装时,不会凸出于边框,能够适应越来越薄的边框;另外,减去底座还可以节省接线盒的成本,更利于产业化的生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将二极管模块20置于盒体10内的中部,即,在二极管模块20的底端面与盒体10的底端之间、二极管模块20的顶端面与盒体10的顶端之间均形成灌胶空间11,在两个灌胶空间11灌胶,可将整个二极管模块20包裹,散热效果更好。具体地,二极管模块20的底端面与盒体10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5mm,二极管模块20的顶端面与盒体10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1mm~5mm,具体的距离可根据需要灌胶的厚度及二极管模块20的厚度设定。为了使二极管模块20能够放置于盒体10内,本技术在盒体10的内壁设有支撑二极管模块20的支撑件12。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2为环状结构,支撑件12的外圈与盒体10的内圈紧贴并固定。为了在支撑二极管模块20的同时能够对二极管模块20进行定位,以精准地限定二极管20模块的位置,本技术在支撑件12靠近盒体10的两端处均设有定位凸块14,同时,在二极管模块20的两端上均设有与定位凸块14卡接的定位凹槽21,如此,利用定位凸块14与定位凹槽21的配合,即可将二极管模块20定位在盒体10内。为了方便安装二极管模块20并将二极管模块20固定在盒体10内,本技术将二极管模块20与盒体10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具体可在支撑件12靠近盒体10的两端处均设置卡扣13,在二极管模块20的两端上均设置与卡扣13抵持的卡槽22,卡扣13为端部具有弯勾的结构,且卡扣13具有弹性,将卡扣13勾住卡槽22,即可将二极管模块20固定住。为了实现二极管模块20与线缆40的连接,本技术在二极管模块20上设有能够卡接线缆40的卡接部23,卡接部23为半环状,可以贴合线缆40的外壁,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二极管模块20与线缆40压紧。接线盒在灌胶时,由于灌封胶受到一定的压力,出胶时会有一定冲击力,很难控制胶面不超过接线盒规定的灌胶面,为了避免因胶面超过灌胶面而导致盒盖30拱起,本技术在盒盖30朝向盒体10的内部的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溢胶孔31,且溢胶孔31的深度为0.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二极管模块(20)和盒盖(30),其中:所述盒体(10)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二极管模块(20)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盒体(10)的内壁连接,以由所述内壁承载该二极管模块(20),且所述二极管模块(20)与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线缆(40)连接;所述盒盖(30)能够盖在所述盒体(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二极管模块(20)和盒盖(30),其中:所述盒体(10)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二极管模块(20)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盒体(10)的内壁连接,以由所述内壁承载该二极管模块(20),且所述二极管模块(20)与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线缆(40)连接;所述盒盖(30)能够盖在所述盒体(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20)的底端面与所述盒体(10)的底端之间、所述二极管模块(20)的顶端面与所述盒体(10)的顶端之间均形成灌胶空间(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20)的底端面与所述盒体(10)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20)的顶端面与所述盒体(10)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1mm~5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彭丽霞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