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57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控板、电芯,以及充电线,充电线包括线体以及充电连接器,壳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三方向上的顶壁及底壁,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电控板与第三方向交叉,第一收纳槽位于第一端的端壁、电控板及电芯朝向第一端的端面限定的空间内;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收纳槽,壳体设有连通第二收纳槽的导向通道;移动电源还包括AC直充插头,AC直充插头可展开或收纳于第一收纳槽,充电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收纳槽;线体沿导向通道可推动或拉动地安装在导向通道内,AC直充插头及线体的另一端均与电控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电源结构紧凑,提升了移动电源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为了给电子设备的电芯进行充电,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电源,通过充电连接线移动电源与配备有电芯的电子设备可以为该电子设备的电芯充电。若移动电源本身未整合配置充电线,则未携带充电线就无法为其他电子设备充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移动电源被设计成整合安装了充电线,充电线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于移动电源本体。此外,移动电源本身的充电方式通常需要用到电源适配器和连接电源适配器与移动电源的充电线。为省去电源适配器,一些移动电源被还被设计成整合安装了AC直充插头,但是这种移动电源中,AC直充插头,充电输出控制分别配置电路板,并且这些电路板的安装与收纳充电线的结构不协调,导致移动电源的抓握尺寸偏大,降低了移动电源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电源,旨在解决现有的同时整合安装了充电线及AC直充插头的移动电源便携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控板、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线体以及充电连接器,所述线体一端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控板、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线体以及充电连接器,所述线体一端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三方向上的顶壁及底壁,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所述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电控板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所述第一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壁、电控板及所述电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限定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壳体于所述电芯的外围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导向通道;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AC直充插头,所述AC直充插头可展开或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槽,所述充电连接器可拆卸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控板、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线体以及充电连接器,所述线体一端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三方向上的顶壁及底壁,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所述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电控板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所述第一收纳槽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壁、电控板及所述电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限定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壳体于所述电芯的外围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导向通道;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AC直充插头,所述AC直充插头可展开或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槽,所述充电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收纳槽;所述线体沿所述导向通道可推动或拉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AC直充插头及所述线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包括所述顶壁,所述下壳包括所述底壁,所述第一端的端壁形成在所述下壳上;所述底壁的内侧面在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外围设有半包围状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端的端壁固定连接而围合所述第一收纳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壁的方向上高度逐渐变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两端的顶部开设有卡孔,所述顶壁的内壁面对应所述卡孔向下延伸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卡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两端的顶部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顶壁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限位卡接的限位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帮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方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