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1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产品体积小、装配容易及结构稳定的一种二次插件。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插座,所述插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头端盖,所述插头端盖外侧设有上安装槽,在所述上安装槽内安装“L”形插头支架,所述“L”形插头支架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头端盖、插头的螺栓连接;所述插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座端盖,所述插座端盖外侧设有下安装槽,在所述下安装槽内安装“L”形插座支架,所述插座端盖对应其下安装槽内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柱,所述“L”形插座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的定位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插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插件。
技术介绍
二次插件主要广泛应用于配电柜的抽屉中。其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3932783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其主要由插接配合的插头与插座组成;所述插头两端设有插头支架,所述插座两端设有插座支架;所述插头支架之间通过贯穿于插头的螺栓固定,且插座支架两侧还需通过外支架进行固定;所述插座支架之间通过贯穿于插座的螺栓固定,且插座支架两侧还需设置包边与插座进行连接。存在的缺点是:1、支架结构复杂,导致产品体积大,美观度差,且成本高;2、支架定位非常困难,导致装配难度大,生产效率低;2、受其结构限制,插座上的螺栓只能设计在底部,拧紧后易导致插座上端张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产品体积小、装配容易及结构稳定的一种二次插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头端盖,所述插头端盖外侧设有上安装槽,在所述上安装槽内安装“L”形插头支架,所述“L”形插头支架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头端盖、插头的螺栓连接;所述插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座端盖,所述插座端盖外侧设有下安装槽,在所述下安装槽内安装“L”形插座支架,所述插座端盖对应其下安装槽内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柱,所述“L”形插座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的定位孔,所述“L”形插座支架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座端盖、插座的螺栓连接;所述“L”形插头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有导正钉,所述“L”形插座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导正钉配合的导正孔。所述的二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盖对应其上安装槽内可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柱,所述“L”形插头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的定位。所述的二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槽为具有三个侧面的凹槽。所述的二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插座支架上的螺栓设置在插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二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盖、插座端盖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的二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盖内侧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的二次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盖内侧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柱。本技术的二次插件优点如下:通过在插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头端盖,且在插头端盖外侧设有上安装槽,在上安装槽内安装“L”形插头支架,所述上安装槽为具有三个侧面的凹槽,可以防止“L”形插头支架的晃动,保证其稳定性,同时在上安装槽内设置定位柱,在“L”形插头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的定位孔,以方便装配时的定位,同时又进一步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并且省略了外侧支架,使其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另外,过在插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座端盖,且在插座端盖外侧设有下安装槽,在所述下安装槽内安装“L”形插座支架,所述插座端盖对应其下安装槽内设置定位柱,所述“L”形插座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定位配合的定位,以方便装配时的定位,同时又进一步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并且省略了外侧包边,使其体积更小,成本更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二次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二次插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二次插件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插头端盖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正面结构;图5是本技术插头端盖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反面结构;图6是本技术插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正面结构;图7是本技术插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反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二次插件,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1、插座2,所述插头1由若干插头组件并列而成,所述插座2由若干插座组件并列而成。所述插头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头端盖3,所述插头端盖3外侧设有上安装槽4,所述上安装槽4为具有三个侧面的凹槽。在所述上安装槽4内安装“L”形插头支架5,所述插头端盖3对应其上安装槽4内设有一个定位柱6所述“L”形插头支架5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6定位配合的定位孔7,由于上安装槽为封闭式的安装槽,设置一个定位柱即可保证“L”形插头支架的稳定性。所述“L”形插头支架5的前后两侧通过贯穿于插头端盖3、插头1的螺栓8连接。所述插座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座端盖9,所述插座端盖9外侧设有下安装槽10,在所述下安装槽10内安装“L”形插座支架11,所述插座端盖9对应其下安装槽10内设有三个定位柱6,所述“L”形插座支架1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6定位配合的定位孔7,由于下安装槽为开放式的安装槽,设置三个定位柱才能确保“L”形插座支架的稳定性。所述“L”形插座支架11的前后两侧通过贯穿于插座端盖9、插座2的螺栓8连接。所述“L”形插头支架5的另一端固定有导正钉12,所述“L”形插座支架1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导正钉12配合的导正孔13。进一步的,所述“L”形插座支架11上的螺栓8设置在插座2的中间位置,使插座受力更均匀,以确保螺栓拧紧后,插座的上下端均能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端盖3、插座端盖9上均设有安装孔14,以方便产品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端盖3内侧设有二个定位孔7,以用于与插头上的定位柱定位配合。所述插头端盖3内侧设有三个定位柱6,以用于与插座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以方便装配时的定位,同时又进一步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插件,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1)、插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头端盖(3),所述插头端盖(3)外侧设有上安装槽(4),在所述上安装槽(4)内安装“L”形插头支架(5),所述“L”形插头支架(5)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头端盖(3)、插头(1)的螺栓(8)连接;所述插座(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座端盖(9),所述插座端盖(9)外侧设有下安装槽(10),在所述下安装槽(10)内安装“L”形插座支架(11),所述插座端盖(9)对应其下安装槽(10)内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柱(6),所述“L”形插座支架(1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6)定位配合的定位孔(7),所述“L”形插座支架(11)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座端盖(9)、插座(2)的螺栓(8)连接;所述“L”形插头支架(5)的另一端固定有导正钉(12),所述“L”形插座支架(1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导正钉(12)配合的导正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插件,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1)、插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头端盖(3),所述插头端盖(3)外侧设有上安装槽(4),在所述上安装槽(4)内安装“L”形插头支架(5),所述“L”形插头支架(5)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头端盖(3)、插头(1)的螺栓(8)连接;所述插座(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插座端盖(9),所述插座端盖(9)外侧设有下安装槽(10),在所述下安装槽(10)内安装“L”形插座支架(11),所述插座端盖(9)对应其下安装槽(10)内至少设有一个定位柱(6),所述“L”形插座支架(1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6)定位配合的定位孔(7),所述“L”形插座支架(11)的前后侧通过贯穿于插座端盖(9)、插座(2)的螺栓(8)连接;所述“L”形插头支架(5)的另一端固定有导正钉(12),所述“L”形插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懋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加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