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70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其包括:第一接头部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一电缆线芯,第一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第一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第二接头部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二电缆线芯,第二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第二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其中第一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与第二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相互回钩缠绕连接,第一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与第二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相互一股一股的穿插叠加缠绕连接并形成连接体。借此可增加电缆中间接头结构的抗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露天矿疏干深井泵常用水泵功率为70-95KW,电缆电压等级为0.38kV,长度在150-200米,疏干深水泵电缆中间接头常用的制作方法:采用与电缆线径相同截面的紫铜接线管将电缆剥去绝缘层后,分别两段电缆放入铜接线管内,用液压钳压紧即可。现有方法制作的电缆中间接头在运行过程中,导致水泵电缆经常发生故障。现有技术的中间接头存在以下缺陷:(1)经过铜接线管压接的电缆中间头抗拉性较差,在现场提下泵过程中,由于电缆自重原因导致中间接头受力较大,接头处发生“抽签”现象;(2)经过铜接线管压接的电缆中间头导线与铜接线管有效接触面积不足,线路载流量降低,致使水泵电缆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过热或断相故障。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其能够很好都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包括第一接头部以及第二接头部。第一接头部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一电缆线芯,第一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第一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第二接头部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二电缆线芯,第二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第二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其中第一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与第二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相互回钩缠绕连接,第一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与第二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相互一股一股的穿插叠加缠绕连接并形成连接体。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单根环绕电缆,其紧密环绕缠绕在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连接体的外面,单根环绕电缆将连接体缠绕压紧。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缆线芯和第二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60mm。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单根环绕电缆的直径大于第一电缆线芯和第二电缆线芯的单根电缆线的直径。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还包括绝缘保护层,其紧密包覆在单根环绕电缆以及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电缆外护套及绝缘层的外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增加电缆中间接头的抗拉性能;增加了电缆中间接头导线间有效接触面积,增加线路载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电缆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第一电缆芯砸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中心电缆砸和边缘电缆砸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第一电缆芯砸与第一电缆芯砸的相互缠绕连接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接头部,11-第一电缆线芯,2-第二节头部,21-第二电缆线芯,3-电缆外护套,4-绝缘层,5-中心电缆砸,6-边缘电缆砸,7-单根环绕电缆,8-绝缘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电缆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第一电缆芯砸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中心电缆砸和边缘电缆砸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第一电缆芯砸与第一电缆芯砸的相互缠绕连接的示意图。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包括第一接头部1以及第二接头部2。第一接头部1包括电缆外护套3、绝缘层4以及第一电缆线芯11,第一电缆线芯11露出电缆外护套3和绝缘层4外约60mm左右,第一电缆线芯11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第二接头部2包括电缆外护套3、绝缘层4以及第二电缆线芯21,第二电缆线芯21露出电缆外护套3和绝缘层4外约60mm左右,第二电缆线芯21同样包括中心电缆砸5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6,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其中第一接头部1的中心电缆砸5与第二接头部2的中心电缆砸5相互回钩缠绕连接,第一接头部1的多股边缘电缆砸6与第二接头部2的多股边缘电缆砸6相互一股一股的穿插叠加缠绕连接并形成连接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单根环绕电缆7,其紧密环绕缠绕在第一接头部1和第二接头部2的连接体的外面,单根环绕电缆7将连接体缠绕压紧。单根环绕电缆7的直径一般大于第一电缆线芯11和第二电缆线芯21的单根电缆线的直径,这样才能保证将连接体压紧压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还包括绝缘保护层8,其紧密包覆在单根环绕电缆7以及第一接头部1和第二接头部2的电缆外护套3及绝缘层4的外面。本技术的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一节头部和第二接头部2的电缆外护套3和绝缘层4剥去,露出线芯60mm左右形成第一电缆线芯11和第二电缆线芯21;接着将第一电缆线芯11和第二电缆线芯21分成若干股,其中包括中心电缆砸5和多股边缘电缆砸6;将两股中心电缆砸5回钩并缠绕连接;将第一电缆线芯11和第二电缆线芯21的多股边缘电缆砸6一股一股穿插叠加且缠绕连接现成连接体;用单根环绕电缆7将连接体紧密缠绕压紧压实;最后对单根环绕电缆7加裹绝缘保护层8进行绝缘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增加电缆中间接头的抗拉性能;增加了电缆中间接头导线间有效接触面积,增加线路载流量。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部,其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一电缆线芯,所述第一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所述第一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第二接头部,其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二电缆线芯,所述第二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所述第二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与所述第二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相互回钩缠绕连接,所述第一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与所述第二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相互一股一股的穿插叠加缠绕连接并形成连接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疏干深井泵电缆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部,其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一电缆线芯,所述第一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所述第一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第二接头部,其包括电缆外护套、绝缘层以及第二电缆线芯,所述第二电缆线芯露出电缆外护套和绝缘层外,所述第二电缆线芯包括中心电缆砸以及多股边缘电缆砸,每股电缆砸包括多根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与所述第二接头部的中心电缆砸相互回钩缠绕连接,所述第一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与所述第二接头部的多股边缘电缆砸相互一股一股的穿插叠加缠绕连接并形成连接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矿疏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生刘玉和裴彬杨晓云李柄桥苏冀博刘志有张柏生杨昊林赵越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