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51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空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室内空气检测器,包括,底板;若干支撑腿,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边缘;稳定板,水平设置于若干所述支撑腿上端,其中心点与所述底板中心点,在竖直方向对齐并且所述稳定板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载台,所述载台为球体结构,通过滑动装置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部中心位置,其上端与所述载台相连接,驱动所述载台转动;空气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载台外表面侧部且位于所述稳定板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气流通,进而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空气检测器
本技术涉及室内空气检测
,具体涉及室内空气检测器。
技术介绍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并且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使室内与外界的通风换气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室内和室外就变成两个相对不同的环境,因此室内空气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室内空气污染物在短期内就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有的则潜伏期很长。通常情况下时间都在3-15年。比如放射性污染,潜伏期达几十年之久,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造成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降尘、粉尘、烟尘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一般来自吸烟、农村用柴火烧饭和施工工地的二次扬尘等。二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化学污染物,这些空气中的有害化学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煤炭燃烧释放出来的烟尘和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等,这些有害气体会通过门窗进入室内。三是微生物污染物,比如说人们所熟知的SARS。现有技术中室内空气质量主要通过空气质量检测仪来进行,使用时将室内空气检测仪放置在室内某一角度,然后进行检测。然而,该方式只能对室内进行定点检测,而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差,从而影响该检测方式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检测器,用以解决现有检测方式的精确性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检测器,包括:底板;若干支撑腿,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边缘;稳定板,水平设置于若干所述支撑腿上端,其中心点与所述底板中心点,在竖直方向对齐并且所述稳定板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载台,所述载台为球体结构,通过滑动装置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部中心位置,其上端与所述载台相连接,驱动所述载台转动;空气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载台外表面侧部且位于所述稳定板上方。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安装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央位置,所述安装座上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布置孔;多个支承杆,均匀分布且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表面边缘位置;滚球,设置于所述支承杆上端,与其转动连接;第一电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电机布置孔内,其输出端向上,且其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旋转壳,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转盘滑动连接,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开口,其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其内壁设置有齿盘,若干行星轮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外侧,与其相啮合,若干所述行星轮均设置于行星架的安装盘上,若干所述行星轮外侧与所述齿盘相啮合;连接装置,包括对接环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均匀分布竖直设置与所述旋转壳上表面,其另一端与所述对接环固定连接,所述对接环与所述载台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支承杆上端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滚球中心轴位置设置有轴孔,所述转轴嵌套与所述轴孔内。作为优选,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若干球形滑块,环形设置于所述载台外表面中间位置;滑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侧壁,所述球形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作为优选,所述支承杆和所述连接杆均为可调节伸缩杆。作为优选,所述对接环与所述载台接触的一面为与所述载台外侧相配的弧形,并且其表面设置有摩擦片。作为优选,所述摩擦片,包括固定片、摩擦块和接触毛刷,所述固定片为环形胶圈,贴置于所述对接环与所述载台的接触面上,所述摩擦块为弧形胶条,若干所述摩擦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片的朝外的一面,所述接触毛刷固定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摩擦块之间的所述固定片上,其刷毛高度超过所述摩擦块的高度。本技术旋转装置的转动带动载台在所述稳定板中心的安装孔内转动,继而带动空气检测器转动,能够多室内的多个点进行检测。进一步改进的,载台上安装叶片,这样载台转动,也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气流通,进而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室内空气检测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支承杆与滚球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滑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摩擦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空气检测器包括:底板1;若干支撑腿2,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边缘;稳定板3,水平设置于若干所述支撑腿2上端,其中心点与所述底板1中心点,在竖直方向对齐并且所述稳定板3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4;载台5,所述载台5为空心球体结构,通过滑动装置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4;旋转装置6,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中心位置,其上端与所述载台5相连接,驱动所述载台5转动;空气检测器13,设置于所述载台5外表面侧部且位于所述稳定板3上方。本实施例采用空气检测器13采用现有的便携式空气检测产品,其结构与使用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旋转装置6的转动带动载台5在所述稳定板3中心的安装孔4内转动,继而带动空气检测器13转动,能够多室内的多个点进行检测。进一步改进的,载台5上安装叶片,这样载台5转动,也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气流通,进而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装置6包括:安装座7,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央位置,所述安装座7上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布置孔8;多个支承杆9,均匀分布且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上表面边缘位置;滚球10,设置于所述支承杆9上端,与其转动连接;第一电机11,竖直设置于所述电机布置孔8内,其输出端向上,且其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12;传动装置,包括旋转壳14,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7通过转盘滑动连接,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开口,其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其内壁设置有齿盘15,若干行星轮16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2外侧,与其相啮合,若干所述行星轮16均设置于行星架17的安装盘上,若干所述行星轮16外侧与所述齿盘15相啮合;连接装置,包括对接环18和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均匀分布竖直设置与所述旋转壳14上表面,其另一端与所述对接环18固定连接,所述对接环18与所述载台5相接触;所述支承杆9上端竖直设置有转轴26,所述滚球中心轴位置设置有轴孔20,所述转轴26嵌套与所述轴孔20内,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若干球形滑块21,环形设置于所述载台5外表面中间位置;滑槽2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4内侧壁,所述球形滑块21在所述滑槽22内滑动,所述支承杆9和所述连接杆19均为可调节伸缩杆。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支承杆9与载台5的下半部分相接触,用于支撑载台5的重量,转动时,第一电机11通电通过其输出端设置的第一主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室内空气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若干支撑腿(2),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边缘;稳定板(3),水平设置于若干所述支撑腿(2)上端,其中心点与所述底板(1)中心点,在竖直方向对齐并且所述稳定板(3)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4);载台(5),所述载台(5)为球体结构,通过滑动装置嵌设在所述安装孔(4)内;旋转装置(6),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中心位置,其上端与所述载台(5)相连接,驱动所述载台(5)以其自身竖直方向的轴线水平转动;空气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载台(5)外表面侧部且位于所述稳定板(3)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空气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若干支撑腿(2),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边缘;稳定板(3),水平设置于若干所述支撑腿(2)上端,其中心点与所述底板(1)中心点,在竖直方向对齐并且所述稳定板(3)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4);载台(5),所述载台(5)为球体结构,通过滑动装置嵌设在所述安装孔(4)内;旋转装置(6),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中心位置,其上端与所述载台(5)相连接,驱动所述载台(5)以其自身竖直方向的轴线水平转动;空气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载台(5)外表面侧部且位于所述稳定板(3)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6)包括:安装座(7),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央位置,所述安装座(7)上端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布置孔(8);多个支承杆(9),均匀分布且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上表面边缘位置;滚球(10),设置于所述支承杆(9)上端,与其转动连接;第一电机(11),竖直设置于所述电机布置孔(8)内,其输出端向上,且其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12);传动装置,包括旋转壳(14),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7)通过转盘滑动连接,上端封闭,下端设置有开口,其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其内壁设置有齿盘(15),若干行星轮(16)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2)外侧,与其相啮合,若干所述行星轮(16)均设置于行星架(17)的安装盘上,若干所述行星轮(16)外侧与所述齿盘(15)相啮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燮斌卞玲董美林柏承志易中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聚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