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29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涉及水利灌溉技术领域。该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包括阀门本体、盖板和定位机构,盖板放置在阀门本体顶部的开口处,定位机构位于盖板与阀门本体顶部连接处的侧面,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升降杆、滑块、夹持块、固定块、连接板、升降板螺纹杆和转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转把使螺纹杆带动升降板下降,带动升降杆向下移动,使夹持块与阀门本体分离,方便了对阀门本体与盖板的分离,可直接对阀门本体与盖板的两侧进行同时固定或拆卸,相对于现有的止回阀来说更能适用于杂质较多的水域使用,防止经常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使除污更加的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
本技术涉及水利灌溉
,具体为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
技术介绍
灌溉是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在水利灌溉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止回阀,需要将抽水管放置在河水中或者井水中,但是水中的杂质较多,长时间使用或造成止回阀的堵塞,需要及时对止回阀进行清理,需要将止回阀顶部的盖板拆卸掉,现有的盖板与止回阀顶部除污口的连接方式是使用四个螺栓进行固定,这样在农业灌溉时尤其是水中杂质较多的水域抽水时,需要经常对四个不同的螺栓进行分别拆除,多次拆卸较为麻烦,费时费力影响水利灌溉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该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只需转动螺纹杆便可直接对阀门本体与盖板的两侧进行同时固定或拆卸,相对于现有的止回阀来说更能适用于杂质较多的水域使用,防止经常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包括阀门本体、盖板和定位机构,所述盖板放置在阀门本体顶部的开口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盖板与阀门本体顶部连接处的侧面,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升降杆、滑块、夹持块、固定块、连接板、升降板螺纹杆和转把。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贯穿固定板的顶部并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升降杆位于固定板内腔一端的侧面,所述滑块贯穿固定板侧面开设的滑槽并与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夹持块固定连接在滑块位于固定板外部的一端,所述夹持块位于盖板与阀门本体顶部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盖板与阀门本体顶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与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侧面与升降杆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升降板的中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把。优选的,所述夹持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防滑垫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杆对称分布在升降板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转把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形状为圆形。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水利灌溉用止回阀,通过转动转把使螺纹杆带动升降板下降,带动升降杆向下移动,使夹持块与阀门本体分离,方便了对阀门本体与盖板的分离,可直接对阀门本体与盖板的两侧进行同时固定或拆卸,相对于现有的止回阀来说更能适用于杂质较多的水域使用,防止经常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使除污更加的快捷。(2)、该水利灌溉用止回阀,通过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方便了对夹持块和固定块对阀门本体与盖板夹持时进行缓冲,防止造成阀门本体和盖板的损坏,并增加了摩擦力,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夹持块向上移动,方便了夹持块和固定块同时对阀门本体和盖板进行固定,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门本体、2盖板、3定位机构、301固定板、302升降杆、303滑块、304夹持块、305第一防滑垫、306滑槽、307固定块、308第二防滑垫、309连接板、310升降板、311螺纹杆、312转把、313橡胶套、314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包括阀门本体1、盖板2和定位机构3,盖板2放置在阀门本体1顶部的开口处,盖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314,拉环314的形状为圆形,通过拉动拉环314方便了对盖板2的拆除,定位机构3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侧面,定位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升降杆302、滑块303、夹持块304、固定块307、连接板309、升降板310螺纹杆311和转把312。升降杆302的底部贯穿固定板301的顶部并与固定板301活动连接,滑块303固定连接在升降杆302位于固定板301内腔一端的侧面,滑块303贯穿固定板301侧面开设的滑槽306并与固定板301活动连接,夹持块304固定连接在滑块303位于固定板301外部的一端,夹持块304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下方,夹持块3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305,第一防滑垫305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固定板301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7,固定块307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上方,固定块3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308,第二防滑垫308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通过第一防滑垫305和第二防滑垫308方便了对夹持块304和固定块307对阀门本体1与盖板2夹持时进行缓冲,防止造成阀门本体1和盖板2的损坏,并增加了摩擦力。连接板309与固定块307的侧面固定连接,升降板310的侧面与升降杆302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升降杆3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杆302对称分布在升降板310的两侧,螺纹杆311螺纹连接在升降板310的中部,螺纹杆311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连接板309的顶部活动连接,螺纹杆3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把312,转把312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313,橡胶套313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转动转把312使螺纹杆311带动升降板310下降,带动升降杆302向下移动,使夹持块304与阀门本体1分离,方便了对阀门本体1与盖板2的分离,可直接对阀门本体1与盖板2的两侧进行同时固定或拆卸,相对于现有的止回阀来说更能适用于杂质较多的水域使用,防止经常拆卸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使除污更加的快捷,通过转动螺纹杆311使夹持块304向上移动,方便了夹持块311和固定块307同时对阀门本体1和盖板2进行固定,使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在需要对止回阀进行除污时,转动转把312使螺纹杆311转动,在升降杆302被固定板301限位不能转动的情况下,升降板310受力向下移动,带动升降杆302下移,使持块304与阀门本体1分离,方便了对阀门本体1与盖板2的分离,拉动拉环314使盖板2与阀门本体1分离,方便了对盖板2的拆卸,方便了对止回阀内部的杂质进行祛除。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水利灌溉用止回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技术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包括阀门本体(1)、盖板(2)和定位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放置在阀门本体(1)顶部的开口处,所述定位机构(3)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侧面,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升降杆(302)、滑块(303)、夹持块(304)、固定块(307)、连接板(309)、升降板(310)螺纹杆(311)和转把(312);所述升降杆(302)的底部贯穿固定板(301)的顶部并与固定板(301)活动连接,所述滑块(303)固定连接在升降杆(302)位于固定板(301)内腔一端的侧面,所述滑块(303)贯穿固定板(301)侧面开设的滑槽(306)并与固定板(301)活动连接,所述夹持块(304)固定连接在滑块(303)位于固定板(301)外部的一端,所述夹持块(304)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301)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7),所述固定块(307)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连接板(309)与固定块(30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310)的侧面与升降杆(302)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311)螺纹连接在升降板(310)的中部,所述螺纹杆(311)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连接板(309)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把(3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灌溉用止回阀,包括阀门本体(1)、盖板(2)和定位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放置在阀门本体(1)顶部的开口处,所述定位机构(3)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侧面,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升降杆(302)、滑块(303)、夹持块(304)、固定块(307)、连接板(309)、升降板(310)螺纹杆(311)和转把(312);所述升降杆(302)的底部贯穿固定板(301)的顶部并与固定板(301)活动连接,所述滑块(303)固定连接在升降杆(302)位于固定板(301)内腔一端的侧面,所述滑块(303)贯穿固定板(301)侧面开设的滑槽(306)并与固定板(301)活动连接,所述夹持块(304)固定连接在滑块(303)位于固定板(301)外部的一端,所述夹持块(304)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固定板(301)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07),所述固定块(307)位于盖板(2)与阀门本体(1)顶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连接板(309)与固定块(30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芳杨顺坡周军国孙延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