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204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由转换本体(1)、连接头(2)、循环管(3)、密封部(4)、轴承(5)以及外套(6)组成,转换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盲孔,在转换本体(1)内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接头(2)螺纹套装于转换本体(1)的上端外部,循环管(3)套装于转换本体(1)的外部,且与转换本体(1)之间形成第一循环腔体,密封部(4)固定套装于循环管(3)的上端外部,轴承(5)套装于循环管(3)的外部,外套(6)与循环管(3)和转换本体(1)螺纹连接,与转换本体(1)之间形成第二循环腔体;该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
本技术公开涉及油田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大修作业中,打捞井中落鱼时,套、磨铣作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将套、磨铣管柱下到鱼顶以上几米处,通过连接方钻杆及水龙头,开泵冲洗鱼顶,建立循环后开始套、磨铣,进而清理套管环空的砂子及碎屑等。在油田大修作业中,套、磨铣作业主要采用正循环套、磨铣和反循环套、磨铣两种方式,在套、磨铣施工作业中,尚未产生专门用于衔接方钻杆和套、磨铣工具的套、磨铣转换装置,目前,在对大尺寸套管(如:Φ177.8、Φ244.5)实施套、磨铣时,由于井口方钻杆密封问题,在没有配套旋转防喷器的情况下,只能正循环套、磨铣,工作效率较低。由于环空空间大,套、磨铣产生的碎屑、砂子在环空返速慢,因此导致了循环时间长,影响修井施工进度,同时在接单根时容易发生卡钻事故,造成设备损坏。此外,旋转防喷器在密封压力、橡胶件寿命等方面受限,设备庞大,成本高,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密封胶芯,使得施工作业成本增加。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工作效率高、安全性高、施工成本低的套、磨铣转换装置,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本体(1)、连接头(2)、循环管(3)、密封部(4)、轴承(5)以及外套(6);所述转换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盲孔,在所述转换本体(1)内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长孔(11),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孔(12);所述连接头(2)螺纹套装于所述转换本体(1)的上端外部;所述循环管(3)套装于所述转换本体(1)的外部,位于所述连接头(2)的下游,且所述循环管(3)与所述转换本体(1)之间形成第一循环腔体;所述密封部(4)固定套装于所述循环管(3)的上端外部;所述轴承(5)套装于所述循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循环套、磨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本体(1)、连接头(2)、循环管(3)、密封部(4)、轴承(5)以及外套(6);所述转换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盲孔,在所述转换本体(1)内形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长孔(11),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孔(12);所述连接头(2)螺纹套装于所述转换本体(1)的上端外部;所述循环管(3)套装于所述转换本体(1)的外部,位于所述连接头(2)的下游,且所述循环管(3)与所述转换本体(1)之间形成第一循环腔体;所述密封部(4)固定套装于所述循环管(3)的上端外部;所述轴承(5)套装于所述循环管(3)的外部,位于所述密封部(4)的下游,与所述密封部(4)的下端连接;所述外套(6)的上端与所述循环管(3)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外套(6)的下端与所述转换本体(1)螺纹连接,且所述外套(6)与所述转换本体(1)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循环腔体连通的第二循环腔体,且所述第二循环腔体通过所述侧孔(12)与所述转换本体(1)的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林天源靳虹焘金平魏后超周立新李广成王富元佟有新刘全和李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勇盛利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