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160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由摩擦摆支座组件和抗拉装置组件构成,所述摩擦摆支座组件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板、上支座板、第一曲面滑板、中间球冠板、第二曲面滑板、中间主体、第三曲面滑板、下支座板和下连接板;所述抗拉装置组件由钢丝绳组成,所述钢丝绳依次穿过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中的孔道形成闭合椭圆环结构,限制所述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的垂直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曲面滑板、第二曲面滑板和第三曲面滑板实现了在水平面内双方向上的运动,形成闭合椭圆环结构的钢丝绳提高了支座的竖向抗拉拔性能,保证了支座的安全,进而提高其对上部结构的隔震效果,且具有装置简单,易于工程应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结构隔震
,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
技术介绍
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地震防护技术。隔震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在工程上尝试应用。近20年来,现代隔震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在美国,第一幢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4层结构于1984年初开始建造,并于1985年中期完成。在日本,目前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结构己经超过1000幢,并且近几年来每年还有200个基础隔震设计方案完成。隔震结构以其优良的减震效果、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适用性,得到地震工程界的认可。目前,隔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成为很重要的一种结构控制技术。采用隔震技术建造的建筑和桥梁经受了多次实际地震的考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摩擦摆系统/支座由Zayas等于198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发。它除了具有普通橡胶隔震装置对地震激励范围的低敏感性和高稳定性以外,特有的圆弧形滑动面使其具有了自复位的功能,无需设置附加阻尼和向心装置。摩擦摆是一种在工程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隔震支座。然而,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由摩擦摆支座组件和抗拉装置组件构成,所述摩擦摆支座组件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板(1)、上支座板(2)、中间球冠板(4)、中间主体(6)、下支座板(8)和下连接板(10);所述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的外表面分别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10)固定连接,其相向设置的内表面均为曲面结构层,且所述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的内部均设有贯穿的孔道(9);所述中间球冠板(4)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支座板(2)的曲面结构层贴合的第一曲面滑板(3),其底部为凸形球面;所述中间主体(6)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形球面贴合的第二曲面滑板(5),其底部设置有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由摩擦摆支座组件和抗拉装置组件构成,所述摩擦摆支座组件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板(1)、上支座板(2)、中间球冠板(4)、中间主体(6)、下支座板(8)和下连接板(10);所述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的外表面分别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10)固定连接,其相向设置的内表面均为曲面结构层,且所述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的内部均设有贯穿的孔道(9);所述中间球冠板(4)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支座板(2)的曲面结构层贴合的第一曲面滑板(3),其底部为凸形球面;所述中间主体(6)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形球面贴合的第二曲面滑板(5),其底部设置有与下支座板(8)的曲面结构层贴合的第三曲面滑板(7);所述抗拉装置组件由钢丝绳(11)组成,所述钢丝绳(11)依次穿过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中的孔道(9)形成闭合椭圆环结构,将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连接在一起,并限制所述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的垂直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8)的内部贯穿有多条相交的孔道(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拉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竹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路博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