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14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13
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洁身器包括一本体上盖,本体上盖的一侧设有切换阀,本体上盖中连接有一通水下盖,通水下盖下方设有喷嘴装置,通水下盖内部形成至少一内部水道,各内部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切换阀的出水口和喷嘴装置的进水口,通过通水下盖中的内部水道将水引流到喷嘴装置实现喷水清洗。喷水装置包括连接至通水下盖中的喷嘴下盖,喷嘴下盖下方连接至少一喷嘴杆,喷嘴杆底端设有喷嘴位于喷嘴杆的前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令洁身器的本体厚度更薄,装配在座便器上后,整体感觉更加紧凑和简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洁身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
技术介绍
座便洁身器是具有冲洗人体下身排便部位的功能并可充当坐便器座圈使用且与坐便器配套使用的装置,其通过从冲水的方式来清洗人体下身排便部位。传统的座便洁身器在本体上盖和通水下盖设有连通进水口与喷嘴管出水口的进水管,采用上述结构的洁身器具有如下的缺陷:1、设置有连通进水口与喷嘴管出水口的进水管需要增加材料成本;2、进水管的设置使得本体的进水管路部分厚度过大。而目前,座便洁身器的本体是安装在坐便器陶瓷部分与座圈之间,为了尽可能保持受力均衡,需要对本体的其它部位进行垫高处理,同时还需要适应性地对座圈与陶瓷部分的接触面进行垫高处理,即便这样,还是避免不了洁身器本体和座圈的很大部分悬空,受力仍然不均匀,不仅使得结构看上去不够紧凑,影响美观,而且影响洁身器及座圈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其可令洁身器的本体厚度更薄,装配在座便器上后,整体感觉更加紧凑和简洁。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洁身器包括一本体上盖,本体上盖的一侧设有切换阀,本体上盖中连接有一通水下盖,通水下盖下方设有喷嘴装置,通水下盖内部形成至少一内部水道,各内部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切换阀的出水口和喷嘴装置的进水口,通过通水下盖中的内部水道将水引流到喷嘴装置实现喷水清洗。进一步,喷水装置包括连接至通水下盖中的喷嘴下盖,喷嘴下盖下方连接至少一喷嘴杆,喷嘴杆底端设有喷嘴位于喷嘴杆的前端面。进一步,喷嘴下盖连接在通水下盖下方,喷水下盖中设有一进水口对应喷嘴杆,喷嘴下盖中对应设有连通至内部水道的引水道,引流道的另端同时连通至喷水下盖的进水口。进一步,喷嘴下盖底面连接一至少支架管,喷嘴杆可伸缩活动连接在支架管内,通过水压使喷嘴杆分别从支架管中伸出。进一步,切换阀包括在一切换阀座中设有一切换阀体,切换阀体上连接一旋钮,切换阀座下方设有进水口,切换阀座侧边设有至少一出水口。进一步,通水下盖的内部设有两个分隔的内部水道,切换阀设有两个出水口,喷嘴装置喷嘴下盖中设有两个引流道,各内部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切换阀的出水口和喷嘴下盖的引流道。进一步,两个分隔的内部水道分别为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分别形成洗屁股的水路和喷头自洁清洗的水路。进一步,切换阀的出水口上分别连接有一转接头,内部水道分别与对应的出水口外侧的转接头实现连通。进一步,本体上盖中形成一对应通水下盖形状的通槽,通水下盖连接位于通槽中。进一步,通水下盖采用模具抽芯一体成型或吹塑成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水路是通过模具一体抽芯成型的管道水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减少了中间穿管的成本,且洁身器本体部分的厚度可以减薄至6mm,此结构使得产品的装配工艺得到简化,产品品质更加稳定可靠,且洁身器本体厚度降低后,与马桶装配后,外观更加紧凑,更加简约时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倒置后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倒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通水下盖处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通水下盖的横向剖面图;图8为通水下盖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洁身器结构100,洁身器可拆卸的安装在座便器上。洁身器包括一本体上盖1和连接在本体上盖1中的通水下盖2,在本体上盖1的一侧设有切换阀3,在通水下盖2的下方设有喷嘴装置4。其中,在本体上盖1上设有两个定位槽11,各定位槽11上设置旋转盘12,旋转盘12与定位槽11中还可设置有垫片(图中未示出),以令本体上盖1定位在座便器上,可令定位槽11位于座便器盖板的连接处上,洁身器能更好的配合在座便器上。切换阀3包括在一切换阀座31中设有一切换阀体32,切换阀体32上连接一调节用的旋钮33,切换阀座31下方设有进水口311,切换阀座31侧边设有至少一出水口312。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出水口312,且各出水口312上还连接有一转接头313。切换阀3可包括一阀体上盖301和阀体下盖302连接后在中部形成一阀腔,切换阀座31和切换阀体32位于阀体上盖301和阀体下盖302中,旋钮33位于阀体上盖301上。使用时,外部进水从进水口311进入,可通过手动旋转切换阀上的旋钮33实现控制不同水路的出水,从而控制水路从不同出水口312中出水。喷嘴装置4设置在通水下盖12下方,位于两定位槽11之间,且位于本体上盖1前方处,并连接通水下盖2中的出水管道,从而形成出水。喷水装置4包括连接至通水下盖2中的喷嘴下盖41及连接在喷嘴下盖下方的至少一个喷嘴杆42。喷嘴杆42底端设有喷嘴421位于喷嘴杆的前端面。可在喷嘴下盖41底面连接至少一支架管43,喷嘴杆42可伸缩活动连接在支架管43内,通过水压使喷嘴杆42分别从支架管43中伸出,即从支架管的上方供水之后,通过水压使喷嘴杆42前进,被导入到该喷嘴杆42内的温水从喷嘴杆的前端的喷嘴421中喷出,对人体局部进行冲洗。在支架管43中可安装有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一旦停止向喷嘴杆42供水,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就使喷嘴杆42后退,进入到支架管43内,保持喷嘴杆外表面的清洁。本实施例中,喷水下盖41下方仅设有一个支架管43,支架管43设置一喷嘴杆42,当然,洁身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两个或以上的喷嘴杆。为实现喷嘴杆的通水,在洁身器中需要对喷嘴杆42实现供水,本技术中,本体上盖1和连接在本体上盖1中的通水下盖2,通过通水下盖实现供水,无须通过连接出水软管到达喷嘴装置4,洁身器本体中也省去了扣合连接在本体上盖1的下盖。如图3至图7所示,可在本体上盖1中形成一对应通水下盖2形状的通槽13,通水下盖2直接连接位于通槽13中,其中,通水下盖2是用模具抽芯一体成型或吹塑成型,在通水下盖2内部形成至少一内部水道,各内部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切换阀3的出水口和喷嘴下盖的进水口,从而直接将切换阀3中的出水直接通过通水下盖2中的内部水道直接引流到喷嘴装置4中,不需要在内部连接水管就可实现通水。同时,位于喷嘴装置上端的喷嘴下盖41连接在通水下盖2下方,喷水下盖41中设有一进水口411对应喷嘴杆42,从而令水通过进水口411流出。且在喷嘴下盖41中对应设有连通至内部水道21的引水道412,引流道412的另端同时连通至进水口411。本实施例中,通水下盖2的内部设有两个分隔的内部水道(如图7、图8所示),分别为第一水道21和第二水道22,以控制两路水路实现出水,第一水道21和第二水道22分别形成洗屁股的水路和喷头自洁清洗的水路。第一水道21和第二水道22的一端分别与切换阀3中的出水口312上连通,第一水道21和第二水道22分别与对应的出水口312外侧的转接头313实现连通,可在内部水道21的端部设有一接口211、221与转接头313实现连通。之后,内部水道,即第一水道21和第二水道22的另端连通至喷嘴上盖41中的引流道412中,最后通过进水口411后到达喷嘴杆,实现喷嘴杆42的喷水,完成对人体的清洗。采用上述结构后,洁身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洁身器包括一本体上盖,本体上盖的一侧设有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本体上盖中连接有一通水下盖,通水下盖下方设有喷嘴装置,通水下盖内部形成至少一内部水道,各内部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切换阀的出水口和喷嘴装置的进水口,通过通水下盖中的内部水道将水引流到喷嘴装置实现喷水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洁身器包括一本体上盖,本体上盖的一侧设有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本体上盖中连接有一通水下盖,通水下盖下方设有喷嘴装置,通水下盖内部形成至少一内部水道,各内部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切换阀的出水口和喷嘴装置的进水口,通过通水下盖中的内部水道将水引流到喷嘴装置实现喷水清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喷水装置包括连接至通水下盖中的喷嘴下盖,喷嘴下盖下方连接至少一喷嘴杆,喷嘴杆底端设有喷嘴位于喷嘴杆的前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下盖连接在通水下盖下方,喷水下盖中设有一进水口对应喷嘴杆,喷嘴下盖中对应设有连通至内部水道的引水道,引流道的另端同时连通至喷水下盖的进水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嘴下盖底面连接一至少支架管,喷嘴杆可伸缩活动连接在支架管内,通过水压使喷嘴杆分别从支架管中伸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座便洁身器水路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韶钢刘思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浩仁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