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049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包括板框压滤机、压滤液输送主管、电导率在线检测单元、压滤液池和絮凝剂配药系统,压滤液输送主管一端与板框压滤机连接,另一端分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与压滤液池连接,第二支管与絮凝剂配药系统的配药用水罐连接,电导率在线检测单元设于压滤液输送主管上,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实时监控压滤液电导率变化情况,自动将低电导率的污水分流至絮凝剂配药系统的配药用水罐,作为调质药剂配药用水,电导率较高的污水进入压滤液池,用于生化处理,减少进入生化系统的污水量;将电导率在线检、控制阀控有机结合,自动分流控制,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与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污泥处理处置工程采用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脱水+干化的污泥处理工艺,其中污泥脱水采用的是世界上最为成熟、通用的脱水工艺之一:板框板框压滤脱水。隔膜板框压滤脱水具有泥饼含水率低、处理量大、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脱水产生的污泥压滤液通过气浮或沉淀去除杂质后,可满足水处理生化系统进水要求。板框板框机工作分为进泥阶段、压榨阶段和卸泥阶段,进泥阶段和压榨阶段是压滤液产生阶段,而进泥阶段滤液主要来源于污泥表面吸附水,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90%;压榨阶段滤液主要来源于污泥中的结合水,电导率较低,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10%。然后,在处理的过程中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10%的电导率较低的污水也是直接进入压滤液池,不仅增加了压滤液池的处理能力,而且也不利于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将低电导率的污水分流至絮凝剂配药系统的配药用水罐,作为调质药剂配药用水,电导率较高的污水进入压滤液池,用于生化处理,减少进入生化系统的污水量的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为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框压滤机(1)、压滤液输送主管(2)、电导率在线检测单元(3)、压滤液池(4)和絮凝剂配药系统,所述压滤液输送主管(2)一端与板框压滤机(1)连接,另一端分成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6),所述第一支管(5)与压滤液池(4)连接,所述第二支管(6)与絮凝剂配药系统的配药用水罐(7)连接,所述电导率在线检测单元(3)设于压滤液输送主管(2)上,所述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6)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框压滤机(1)、压滤液输送主管(2)、电导率在线检测单元(3)、压滤液池(4)和絮凝剂配药系统,所述压滤液输送主管(2)一端与板框压滤机(1)连接,另一端分成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6),所述第一支管(5)与压滤液池(4)连接,所述第二支管(6)与絮凝剂配药系统的配药用水罐(7)连接,所述电导率在线检测单元(3)设于压滤液输送主管(2)上,所述第一支管(5)和第二支管(6)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8)和第二控制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配药系统还包括配药罐(10)和药剂储罐(11),所述配药用水罐(7)与配药罐(10)之间通过第一管路(12)连接,所述配药罐(10)与药剂储罐(11)之间通过第二管路(13)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2)上设有配药稳压泵(14)和第三控制阀(15),所述第二管路(13)上设有药剂输送泵(16)和第四控制阀(17),所述配药罐(10)内设有配药搅拌器(18),所述药剂储罐(11)内设有药剂储罐搅拌器(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2)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朱文张浩王勇刘晓峰刘新立夏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