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83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本体,防水卷材本体从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层、疏水层、防水层、基层、防腐保护层和底层,疏水层设有疏水块,疏水块为滤膜和改性聚乙烯的三维立体网状组合;基层为聚氨胎布层,表层和底层均为塑料薄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水卷材,从防水和疏水两方面进行阻水,皮芯型复合长纤维抗撕裂布使得防水卷材更加耐用;防水卷材本体件的连接采用插接的方式,使得防水卷材无渗漏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卷材
本技术属于建筑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胎体的不同分为无胎体卷材、纸胎卷材、玻璃纤维胎卷材、玻璃布胎卷材和聚乙烯胎卷材。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的防水卷材大部分都是单方面从防水的角度进行制备,而忽略了疏水,少数有疏水结构的防水卷材却不耐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断面的情况会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卷材,其具有防水、疏水、耐用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本体从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层、疏水层、防水层、基层、防腐保护层和底层,所述疏水层设有疏水块,所述疏水块为滤膜和改性聚乙烯的三维立体网状组合;所述基层为聚氨胎布层,所述表层和所述底层均为塑料薄膜层。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疏水层表面稳定接触角大于150°,所述疏水层表面滚动接触角小于10°。接触角大于90°称为疏水,大于150°称为超疏水;表面的稳定接触角大于90°且小于180°时,表面不被液体润湿;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越小,辅展性越小,液面易收缩成球形。当接触角等于180°时,为完全不润湿。本技术采用超疏水结构能够达到疏水层表面不被液体润湿的程度。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防腐保护层的一端均突出在所述防水卷材本体外,防水层的相对端向内凹陷与防水层的一端向外突出相同的距离;防腐保护层的相对端与防腐保护一端向外突出相同的距离,但防水层和防腐保护层向内凹陷的距离不同。操作者可以将两块防水卷材本体相互首尾相接或左右对称放置,只需将其中一块凸出在外的防水层插入到相邻一块向内凹陷的防水层处,并将防腐保护层也同样连接好,由此,即可将相邻的两块防水卷材本体的防水层、防腐保护层及其他层之间相互重叠,使得相邻两个防水卷材本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和有效,提高了防水性能。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滤膜由耐腐蚀纤维制成,所述疏水块均等分布且相邻所述疏水块之间留有间隙。疏水层可以由表层渗下的少量水进行快速疏通,减少水的渗透,从而减少水对卷材的伤害,疏水块为三维网状结构,方便水的流动以及排出。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进一步的,所述滤膜是由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以及环氧基二苯甲酮制成的耐腐蚀纤维制成。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设有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为聚乙烯硅油或聚丙烯硅油。隔离膜用于隔离疏水层的水分。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防腐保护层为PVDF层。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防水层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层。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疏水层的下表面设有一层皮芯型复合长纤维抗撕裂布。因为疏水层中含有相邻之间留有间隙的疏水块,可以保证卷材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当需要将卷材收卷或张开时,卷材能够实现卷绕;卷材在收卷或张开多次后易被破坏,为了防止变形,加入了一层皮芯型复合长纤维抗撕裂布。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相邻两层采用PP防水胶水进行粘接。PVDF,主要是指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防水卷材,从防水和疏水两方面进行阻水,皮芯型复合长纤维抗撕裂布使得防水卷材更加耐用;防水卷材本体件的连接采用插接的方式,使得防水卷材无渗漏连接。疏水层可以由表层渗下的少量水进行快速疏通,减少水的渗透,从而减少水对卷材的伤害,疏水块为三维网状结构,方便水的流动以及排出;疏水层中含有相邻之间留有间隙的疏水块,可以保证卷材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当需要将卷材收卷或张开时,卷材能够实现卷绕;卷材在收卷或张开多次后易被破坏,为了防止变形,加入了一层皮芯型复合长纤维抗撕裂布。防水层和防腐保护层的一端均突出在防水卷材本体外,而防水层和防腐保护层的相对端均向内凹陷相同的距离。操作者可以将两块防水卷材本体相互首尾相接或左右对称放置,只需将其中一块凸出在外的防水层插入到相邻一块向内凹陷的防水层处,并将防腐保护层也同样连接好,由此,即可将相邻的两块防水卷材本体的防水层、防腐保护层及其他层之间相互重叠,使得相邻两个防水卷材本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和有效,提高了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表层;2—疏水层;21—疏水块;3—防水层;4—基层;5—防腐保护层;6—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本体从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层1、疏水层2、防水层3、基层4、防腐保护层5和底层6,疏水层2设有疏水块21,疏水块21为滤膜和改性聚乙烯的三维立体网状组合;基层4为聚氨胎布层,表层1和底层6均为塑料薄膜层。防水层3和防腐保护层5的一端均突出在防水卷材本体外,防水层3的相对端向内凹陷与防水层3的一端向外突出相同的距离;防腐保护层5的相对端与防腐保护一端向外突出相同的距离,但防水层3和防腐保护层5向内凹陷的距离不同。操作者可以将两块防水卷材本体相互首尾相接或左右对称放置,只需将其中一块凸出在外的防水层3插入到相邻一块向内凹陷的防水层3处,并将防腐保护层5也同样连接好,由此,即可将相邻的两块防水卷材本体的防水层3、防腐保护层5及其他层之间相互重叠,使得相邻两个防水卷材本体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和有效,提高了防水性能。防水层3和防腐保护层5向内凹陷的距离不同,错落有致的连接,可防止防水层3和防腐保护层5同时滑落。滤膜由耐腐蚀纤维制成,疏水块21均等分布且相邻疏水块21之间留有间隙。疏水层2可以由表层1渗下的少量水进行快速疏通,减少水的渗透,从而减少水对卷材的伤害,疏水块21为三维网状结构,方便水的流动以及排出。滤膜是由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以及环氧基二苯甲酮制成的耐腐蚀纤维制成。防水层3的上表面设有隔离膜,隔离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本体从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层、疏水层、防水层、基层、防腐保护层和底层,所述疏水层设有疏水块,所述疏水块为滤膜和改性聚乙烯的三维立体网状组合;所述基层为聚氨胎布层,所述表层和所述底层均为塑料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本体从上而下依次包括表层、疏水层、防水层、基层、防腐保护层和底层,所述疏水层设有疏水块,所述疏水块为滤膜和改性聚乙烯的三维立体网状组合;所述基层为聚氨胎布层,所述表层和所述底层均为塑料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表面稳定接触角大于150°,所述疏水层表面滚动接触角小于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防腐保护层的一端均突出在所述防水卷材本体外,防水层的相对端向内凹陷与防水层的一端向外突出相同的距离;防腐保护层的相对端与防腐保护一端向外突出相同的距离,但防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显王杏臣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旭昇防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