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金金专利>正文

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74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上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夹片包括第一体部和第一尖部,所述第一尖部的上端与第一体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夹片包括第二体部和第二尖部,所述第二尖部的上端与第二体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尖部正面观看形状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尖部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第一尖部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正面观为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第二尖部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不易脱落,容易夹起爬片,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
本技术涉及镊子
,具体为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
技术介绍
细胞爬片为一面长有细胞的玻片,在对细胞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例如激光共聚焦荧光拍摄、扫描电镜样本制作等。通常将细胞爬片接种于六孔板或皿中,当细胞种植于爬片后培养达到实验需求时,需用镊子将爬片从六孔板或者皿中取出。因玻片极薄,且与六孔板或皿贴合紧密,实验室常备的普通镊子不易拾取爬片,反而容易将细胞爬片夹碎或者在细胞面形成刮痕。目前市面上暂无专门用于拾取细胞爬片的镊子,在实验中苦于拾取细胞爬片无称手的工具,用普通的细小镊子夹持细胞爬片不稳易滑脱,而且长时间用镊子夹持细胞爬片容易引起手酸等不适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上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夹片包括第一体部和第一尖部,所述第一尖部的上端与第一体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夹片包括第二体部和第二尖部,所述第二尖部的上端与第二体部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尖部正面观看形状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尖部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第一尖部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正面观为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第二尖部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尖部的厚度为0.2mm、长度为1.5cm、宽度为1cm。具体的,所述第二尖部的长度为0.5cm、宽度为0.5cm。具体的,所述第一体部和第一尖部4之间的夹角为110°。该镊子由上端结合于一体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交叉构成,静息状态下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下端的第一尖部和第二尖部闭合,夹力可稳定夹持爬片,第一夹片的第一体部与第一尖部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体部与第一尖部的夹角为110°,便于实验时手部的操作,第一尖部4正面观呈楔形结构,楔形结构长度1.5cm,楔形尖部厚度0.2mm,楔形结构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便于插入爬片与皿底之间,第一尖部尖部侧面观为椭圆形结构,其宽度为1cm,面积较大便于托住爬片,增加拾取的稳定性;第二体部和第二尖部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尖部正面观呈楔形结构,楔形结构长度0.5cm,第二尖部的下表面带防滑纹路,镊子闭合时可增加拾取的稳定性避免滑脱,第二尖部侧面观为椭圆形结构,宽度为0.5cm,在保证拾取稳定性的前提下此结构面积应尽可能地小,以免破坏爬片细胞面过多的细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细胞爬片拾取镊子,操作时食指与拇指捏住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部,使镊子尖部楔形结构打开,将第一尖部的楔形结构插入爬片与皿底之间,闭合镊子,第二尖部的楔形结构将爬片夹在第一尖部的楔形结构上,第二尖部楔形结构的下表面带防滑纹路,可增加夹持的稳定性,然后稍带倾斜地将爬片从皿中内取出即可,该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不易脱落,容易夹起爬片,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夹片、2第二夹片、3第一体部、4第一尖部、5第二体部、6第二尖部、7防滑纹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包括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所述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的上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夹片1包括第一体部3和第一尖部4,所述第一尖部4的上端与第一体部3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夹片2包括第二体部5和第二尖部6,所述第二尖部6的上端与第二体部5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尖部4正面观看形状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尖部4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第一尖部4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6正面观为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7,所述第二尖部6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尖部4的厚度为0.2mm、长度为1.5cm、宽度为1cm。具体的,所述第二尖部6的长度为0.5cm、宽度为0.5cm。具体的,所述第一体部3和第一尖部4之间的夹角为110°。该镊子由上端结合于一体的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交叉构成,静息状态下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下端的第一尖部4和第二尖部6闭合,夹力可稳定夹持爬片,第一夹片1的第一体部3与第一尖部4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体部3与第一尖部4的夹角为110°,便于实验时手部的操作,第一尖部4正面观呈楔形结构,楔形结构长度1.5cm,楔形尖部厚度0.2mm,楔形结构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便于插入爬片与皿底之间,第一尖部4尖部侧面观为椭圆形结构,其宽度为1cm,面积较大便于托住爬片,增加拾取的稳定性;第二体部5和第二尖部6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尖部6正面观呈楔形结构,楔形结构长度0.5cm,第二尖部6的下表面带防滑纹路7,镊子闭合时可增加拾取的稳定性避免滑脱,第二尖部6侧面观为椭圆形结构,宽度为0.5cm,在保证拾取稳定性的前提下此结构面积应尽可能地小,以免破坏爬片细胞面过多的细胞。工作原理:该细胞爬片拾取镊子,使用时,操作时食指与拇指捏住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上部,使镊子尖部楔形结构打开,将第一尖部4的楔形结构插入爬片与皿底之间,闭合镊子,第二尖部6的楔形结构将爬片夹在第一尖部4的楔形结构上,第二尖部6楔形结构的下表面带防滑纹路7,可增加夹持的稳定性,然后稍带倾斜地将爬片从皿中内取出即可,该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不易脱落,容易夹起爬片,值得大力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包括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所述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的上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1)包括第一体部(3)和第一尖部(4),所述第一尖部(4)的上端与第一体部(3)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夹片(2)包括第二体部(5)和第二尖部(6),所述第二尖部(6)的上端与第二体部(5)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尖部(4)正面观看形状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尖部(4)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第一尖部(4)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6)正面观看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二尖部(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7),所述第二尖部(6)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爬片拾取镊子,包括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所述第一夹片(1)和第二夹片(2)的上端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1)包括第一体部(3)和第一尖部(4),所述第一尖部(4)的上端与第一体部(3)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夹片(2)包括第二体部(5)和第二尖部(6),所述第二尖部(6)的上端与第二体部(5)的下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尖部(4)正面观看形状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尖部(4)的上表面为光滑结构,所述第一尖部(4)侧面观看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金金杨为民朱伟王新光刘海浪
申请(专利权)人:陆金金杨为民朱伟王新光刘海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