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69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包括用于拨动转动中工件的拨动头,限位机构以及固定部;所述限位机构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为两端连通的腔体结构,且所述限位腔内设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头和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限位机构上远离拨动头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中,能够拨动转动中的工件,且不会打滑,甚至掉落,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工件加工中的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件的加工,需要转动工件本身,而工件可能固定在中心轴上,此时需要人为的去转动工件,进而实现工件的局部加工或者工件的改进;同时,现有技术中,螺母和螺丝等转动时,也需要人为的去转动螺母,固定螺丝,实现螺母沿螺丝的转动。上述对螺母或工件的转动,一方面,需要人力去实施,对于某些工件而言,转动需要的力气大,一般女工人等,不易操作;另一方面,人为转动时,人手容易打滑,导致转动无效,能量消耗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转动时,需要人为转动,转动不易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包括用于拨动转动中工件的拨动头,限位机构以及固定部;所述限位机构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为两端连通的腔体结构,且所述限位腔内设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头和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限位机构上远离拨动头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拨动头包括拨动部以及连接部,所述限位腔靠近拨动头的一端设有卡环,所述拨动部的直径<所述卡环的内径<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限位腔的内径,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部以及所述伸缩件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拨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引导所述转动中的工件进入引导面内,并通过所述引导面拨动转动中工件。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度大于等于30°小于90°。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结构为光滑的曲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拨动部以及连接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腔靠近固定部的一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部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圆柱形的套筒结构,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套筒结构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使用时,工件转动,而拨动机构通过拨动头拨动工件,实现工件与中心轴的拧紧,而工件为螺母时,拨动螺母,实现螺母与螺丝的拧紧。使用本技术,无需过多的零部件,即可实现对于转动工件的拨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杆的安装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限位机构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拨动头;2、限位机构;3、伸缩件;4、固定部;6、外螺纹;7、插入部;8、引导面;9、拨动部;10、连接部;11、手持部;12、卡环;13、压紧螺母;14、丝杠;15、零件;16转动盘。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参照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包括用于拨动转动中工件的拨动头1,限位机构2以及固定部4;工件转动时,当需要拧紧螺母,则需要人力去转动螺母实现拧紧,此时比较麻烦,也比较费力。故本实施例中,在限位机构2内设有限位腔,其中限位腔为两端连通的腔体结构,即限位腔的长度与限位机构2的长度相同,且在限位腔内设有伸缩件3,即伸缩件3可以实现在限位腔内的水平运动。将伸缩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头1和固定部4连接,且固定部4固定于限位机构2上远离拨动头1的一端,即固定部4用于伸缩件3压缩时的固定,避免伸缩件3远离拨动头1的一端跑出限位腔,使得伸缩件3带动拨动头1被带动移出限位机构2。本实施例中,伸缩件3受力压缩时能在限位腔内进行水平运动,且其运动范围仅限于限位腔内。使用过程中,当工件转动时,转动中的工件,碰到本实施例中的拨动头1,进而使得拨动头1能够拨动转动中的工件,公转中的工件实现自转;而如果是自转中的工件,转动会加快;伸缩件3受力被挤压收缩,进而与伸缩件3连接的拨动头1的外壁沿腔体结构的内壁向右运动,实现伸缩件3的压缩,部分拨动头1可能会受力进入限位腔内;当拨动头1对工件的拨动结束后,拨动头1与工件分离,此时伸缩件3受力结束,恢复原状,此时拨动头1的外壁沿所述腔体结构的内壁向左运动,部分进入限位腔内的拨动头1向左运动移出限位腔。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件3,方便了拨动头1受力时的缓冲,避免了拨动头1直接拨动转动中的工件时,拨动头1受力无法缓解,力反作用反而无法实现拨动的弊端。同时,本实施例中,增加了伸缩件3,相比于直接用榔头等进行拨动,转动过快时,榔头抖动厉害,甚至掉落,不仅无法实现拨动作用,反而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伸缩件3,避免了拨动头1的抖动,即转动无论快慢,拨动头1力被缓冲,进而不会抖动,更不会掉落,实现了安全、快速的波动工作。本实施例中,拨动头1是施力部件,限位机构2以及其内的伸缩件3是缓冲件的作用,将施力和受力进行缓冲分解,而固定部4是对伸缩件3端部的固定,避免伸缩件3没有固定挡位装置,会再受到拨动头1的施力时被推出限位机构2的限位腔,实现拨动机构滑出,造成安全事故。本实施例中,伸缩件3选用弹簧结构,此时,拨动头1以及固定部4为金属结构,故可以将弹簧焊接于金属的拨动头1和固定部4上,方便加工。当然,可以是弹簧头部直接焊接,也可以是弹簧套在拨动头1和固定部4上一圈后再焊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定。参照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拨动头1包括拨动部9以及连接部10,为了确保拨动头1运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限位腔内壁靠近拨动头1的一端设有卡环12,卡环12用于卡住拨动部9,故拨动部9的直径<卡环12的内径<连接部10的直径<限位腔的内径,即伸缩件3运动过程中,由于卡环12的作用,故连接部10一直处于限位腔内,而拨动部9只有在受力时才可能部分进入限位腔内。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0的两端分别与拨动部9以及伸缩件3连接。本实施例中,将连接部10设置于限位腔内,确保了拨动头1与限位机构2连接时的稳定性,即无论如何运动,拨动头1上的连接部10一直处于限位机构2内。为了便于将螺母等工件引入拨动机构内,实现对螺母等工件的拨动,本实施例中,在拨动部9远离连接部10的一端设有引导面8,所述引导面8引导所述转动中的工件进入引导面8内,并通过所述引导面8拨动转动中工件。即转动中的工件,与拨动机构接触时,首先接触引导面8,然后通过与引导面8相对运动,实现拨动。为了提高引导效率,将引导面8设置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弧度大于等于30°小于90°。由于有凹陷结构,故工件会随着弧形的弧度进行运动,进而转动到凹陷的弧形结构内,弧形结构对工件施力,即沿着工件的外壁对其施加自转的外力,则工件会产生自转,实现与螺丝的拧紧等。弧度设置过大,则凹陷比较浅,工件与波动机构接触时间短,容易打滑,进而有可能会错过对工件的施力。本实施例中,通过大于等于30°小于90°的弧度,延长了工件在凹陷结构内的时间,增加了波动施力的时间,确保了通过弧形结构对工件的拨动。本实施例中,弧度较小,凹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拨动转动中工件的拨动头(1),限位机构(2)以及固定部(4);所述限位机构(2)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为两端连通的腔体结构,且所述限位腔内设有伸缩件(3),所述伸缩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头(1)和固定部(4)连接,所述固定部(4)固定于所述限位机构(2)上远离拨动头(1)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拨动转动中工件的拨动头(1),限位机构(2)以及固定部(4);所述限位机构(2)内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为两端连通的腔体结构,且所述限位腔内设有伸缩件(3),所述伸缩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头(1)和固定部(4)连接,所述固定部(4)固定于所述限位机构(2)上远离拨动头(1)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头(1)包括拨动部(9)以及连接部(10),所述限位腔内壁靠近拨动头(1)的一端设有卡环(12),所述拨动部(9)的直径<所述卡环(12)的内径<所述连接部(10)的直径<所述限位腔的内径,所述连接部(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拨动部(9)以及所述伸缩件(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件转动中的拨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部(9)远离连接部(10)的一端设有引导面(8),所述引导面(8)引导所述转动中的工件进入引导面(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利叶少腾康健张义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合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