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61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所述钻杆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头、杆部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位于所述杆部两端并与所述杆部相连;所述杆部包括受力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套接与所述受力层外侧,所述受力层为由3条螺旋状结构的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组成的圆形管状结构。受力层在传递钻机为钻头提供的旋转动力时,各受力部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在钻动结束后各受力部能够依靠结构设计特征自动恢复成原结构,避免了传统钻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转动阻力超过钻杆材料的屈服强度所能承受的极限及会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情形,从而通过本钻杆受力层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钻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杆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钻杆。
技术介绍
钻杆用于实现转机与钻头的连接,并将转机的动能传递至钻头。在机加工领域常常运动需要钻深孔的情形,但是现有钻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转动阻力超过钻杆材料的屈服强度所能承受的极限及会发生不可逆形变,从而使得钻杆再使用时的钻孔精度得不到保证,且容易出现钻杆断裂,由此造成了钻杆过高的报废率。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高抵抗形变能力结构的钻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钻杆,所述钻杆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头、杆部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位于所述杆部两端并与所述杆部相连;所述杆部包括受力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套接与所述受力层外侧,所述受力层为由3条螺旋状结构的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组成的圆形管状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的一个侧壁具有锐角状凸棱结构;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的另一个侧壁与凸棱结构匹配的凹槽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杆部的受力层构成的圆管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焊接相连。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头为圆环状结构,第一连接头的圆环内壁设有螺纹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头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头靠接杆部端设有环形凸起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连接头的末端的圆环外壁上设有螺纹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受力层由条螺旋状钢环组成,使得受力层在传递钻机为钻头提供的旋转动力时,各受力部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在钻动结束后各受力部能够依靠结构设计特征自动恢复成原结构,避免了传统钻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转动阻力超过钻杆材料的屈服强度所能承受的极限及会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情形,从而通过本钻杆受力层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钻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杆部的断面示意图;图中,101-第一连接头,102-杆部,102a-第一受力部,102b-第二受力部,102c-第三受力部,102d-保护层,103-第二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一种钻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钻杆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头101、杆部102和第二连接头103。所述第一连接头101用于实现本钻杆与钻机的连接。所述杆部102用于实现钻动能量的传递。所述第二连接头103用于实现本钻杆与钻头的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头10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103分别位于杆部102两端并与所述杆部102相连。进一步地,杆部102包括受力层和保护层102d,所述保护层102d套接与所述受力层外侧。所述保护层102d采用热套接的方式,套接于受力层外侧,完成对受力层的固定和保护。优选地,所述保护层可以采用DZ40、DZ50、R780和DZ60中的一种管材构成。优选地,受力层为由3条螺旋状结构的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组成的圆形管状结构。从而所述受力层由3条螺旋状钢环组成,使得受力层在传递钻机为钻头提供的旋转动力时,各受力部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在钻动结束后各受力部能够依靠结构设计特征自动恢复成原结构,避免了传统钻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转动阻力超过钻杆材料的屈服强度所能承受的极限及会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情形,从而通过本钻杆受力层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钻杆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内侧壁和外侧壁为圆弧状结构。且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两侧端部中一个侧壁具有锐角状凸棱结构;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两侧端部中的另一个侧壁与凸棱结构匹配的凹槽结构。受力层组装过程为将第二受力部102b的凸棱结构卡接于第一受力部102a的凹槽中并沿第一受力部102a的螺旋结构旋转所述第二受力部102b直至第二受力部102b与所述第一受力部102a平齐。然后,将第三受力部102c的凸棱结构卡接于第二受力部102b的凹槽结构中,并完成第三受力部102c的凹槽结构与第一受力部102a的凸棱结构的卡合,然后将第三受力部102c沿第一受力部102a或第二受力部102b的螺旋延伸方向进行旋转,直至第三受力部102c与第一受力部102a和第二受力部102b平齐。在受力层组装完成后,采用热套接的方式将保护层102d套接至受力层外侧,从而完成对受力层的固定于保护。优选地,杆部102的受力层构成的圆管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101和第二连接头焊接相连。优选地,第一连接头101为圆环状结构,第一连接头101的圆环内壁设有螺纹结构。第一连接头经内壁的螺纹结构与钻机相连。优选地,第二连接头103圆环状结构,第二连接头103的末端的圆环外壁上设有螺纹结构,并通过该螺纹结构完成与钻头的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头103靠接杆部102端设有环形凸起结构,第二连接头103通过环形凸起结构实现与其连接的钻头的限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头(101)、杆部(102)和第二连接头(103),所述第一连接头(10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103)分别位于所述杆部(102)两端并与所述杆部(102)相连;所述杆部(102)包括受力层和保护层(102d),所述保护层(102d)套接与所述受力层外侧,所述受力层为由3条螺旋状结构的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组成的圆形管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头(101)、杆部(102)和第二连接头(103),所述第一连接头(101)与所述第二连接头(103)分别位于所述杆部(102)两端并与所述杆部(102)相连;所述杆部(102)包括受力层和保护层(102d),所述保护层(102d)套接与所述受力层外侧,所述受力层为由3条螺旋状结构的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组成的圆形管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部(102a)、第二受力部(102b)和第三受力部(102c)的一个侧壁具有锐角状凸棱结构;第一受力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兵苏清国赵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众凯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