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洪专利>正文

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35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其结构包括:基座、配电房、电缆孔、检查口、井盖。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缆对弧形板的挤压,使其在通过伸缩块扩大直径并与穿入电缆面相贴合,从而在负压气囊内的气体在挤压作用下输送至气囊对电缆产生一定的负压吸附力,使得电缆与电缆孔相接触面形成气体压力,以此提高电缆与电缆孔的严密贴合,避免害虫在传统的封堵泥浆自身特性作用下伸入配电设备柜内部,从而对电缆进行啃咬,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利用吸附层其表面设有的吸水毛绒,有效的将电缆孔处因高温引发潮气进行隔绝吸附,避免其潮气渗入配电设备柜内部,导致设备绝缘强度低下,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井砌筑辅助件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
技术介绍
在户外为了避免配电设备柜遭到外物的侵袭,通过都是将其安装于一般位于地面标高以下,以此避免受到损坏。通过建立基础井来保护配电设备柜,但由于配电设备的电缆型号不同,电缆粗细不同,又因基础井预留的电缆空洞在砌筑后难以再进行加工,所以一般情况下预留的孔径大于常用电缆,而待电缆穿入后,则用封堵泥浆其孔洞封堵,因封堵泥其自身有受热易变软的性质,故而在盛夏季节因高温,地面下的泥土其温度较高,故而封堵泥易出现变软,下沉,使得密封效果明显下降,潮气进入开关柜内部,导致设备绝缘强度下降,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因柜体下发钢板上预留的孔径大于常用电缆,而待电缆穿入后,则用封堵泥浆其孔洞封堵,因封堵泥其自身有受热易变软的性质,故而在盛夏季节因高温,地面下的泥土其温度较高,故而封堵泥易出现变软,下沉,使得密封效果明显下降,潮气进入开关柜内部,导致设备绝缘强度下降,产生安全隐患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其结构包括基座、配电房、电缆孔、检查口、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设于基座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配电房左侧表面设有多个电缆孔,所述井盖安装于配电房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井盖上方设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与井盖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缆孔包括流通结构、缩紧机构,所述流通结构呈圆环结构且其内直径与缩紧机构直径相同,所述流通结构与缩紧机构通过套合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流通结构包括扁圆环、渡气环、气囊,所述渡气环外直径与扁圆环内直径相同,所述渡气环安装于扁圆环内中部且相贴合面伸入扁圆环内部,所述渡气环内侧部与缩紧机构相连接且外侧部与气囊相连接,所述气囊呈圆形结构设于扁圆环内部,有利于将被挤压的气体进行集中的储存,避免其气体的消耗,实现对电缆的吸附,确保电缆与电缆孔的紧密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渡气环包括内腔室、密封板、透气孔,所述密封板设于内腔室内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透气孔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嵌设于密封板表面,通过渡气环两侧面的负压气体的自由流通,方便不同直径的电缆实现孔洞封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缩紧机构包括伸缩腔、负压气囊、弧形板、伸缩块、吸附层,所述伸缩腔安装于扁圆环内部并通过渡气环相连接,所述负压气囊设于伸缩腔内部并与渡气环内侧相连接,所述弧形板设有四块且为空心结构,所述伸缩块共设有四块,所述弧形板通过伸缩块相连接,所述吸附层贴合于弧形板内侧壁,通过缩紧机构有利于实现对不同的直径的电缆均可进行孔洞的封堵,从而实现对潮气的隔绝。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弧形板内侧壁设有若干个负压吸附孔,实现在电缆与电缆孔接触面形成气体压力,使得电缆面完全的与电缆孔相接触,避免害虫的渗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吸附层表面设有吸水毛绒,防止土壤内的水分通过电缆与电缆孔相接触面渗入柜内部,从而产生安全隐患。专利技术有益效果相对比较于传统的配电设备基础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电缆对弧形板的挤压,使其在通过伸缩块扩大直径并与穿入电缆面相贴合,从而在负压气囊内的气体在挤压作用下输送至气囊对电缆产生一定的负压吸附力,使得电缆与电缆孔相接触面形成气体压力,以此提高电缆与电缆孔的严密贴合,避免害虫在传统的封堵泥浆自身特性作用下伸入配电设备柜内部,从而对电缆进行啃咬,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利用吸附层其表面设有的吸水毛绒,有效的将电缆孔处因高温引发潮气进行隔绝吸附,避免其潮气渗入配电设备柜内部,导致设备绝缘强度低下,产生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缆孔的内部结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渡气环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缩紧机构的内侧壁结构。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孔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弧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基座-1、配电房-2、电缆孔-3、检查口-4、井盖-5、流通结构-30、缩紧机构-31、扁圆环-301、渡气环-302、气囊-303、内腔室-3020、密封板-3021、透气孔-3022、伸缩腔-310、负压气囊-311、弧形板-312、伸缩块-313、吸附层-314、负压吸附孔-312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其结构包括基座1、配电房2、电缆孔3、检查口4、井盖5,所述配电房2设于基座1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配电房2左侧表面设有多个电缆孔3,所述井盖5安装于配电房2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井盖5上方设有检查口4,所述检查口4与井盖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缆孔3包括流通结构30、缩紧机构31,所述流通结构30呈圆环结构且其内直径与缩紧机构31直径相同,所述流通结构30与缩紧机构31通过套合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流通结构30包括扁圆环301、渡气环302、气囊303,所述渡气环302外直径与扁圆环301内直径相同,所述渡气环302安装于扁圆环301内中部且相贴合面伸入扁圆环301内部,所述渡气环302内侧部与缩紧机构31相连接且外侧部与气囊303相连接,所述气囊303呈圆形结构设于扁圆环301内部,有利于将被挤压的气体进行集中的储存,避免其气体的消耗,实现对电缆的吸附,确保电缆与电缆孔3的紧密贴合。如图3所示,所述渡气环302包括内腔室3020、密封板3021、透气孔3022,所述密封板3021设于内腔室3020内中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透气孔3022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嵌设于密封板3021表面,通过渡气环302两侧面的负压气体的自由流通,方便不同直径的电缆实现孔洞封堵。如图2所示,所述缩紧机构31包括伸缩腔310、负压气囊311、弧形板312、伸缩块313、吸附层314,所述伸缩腔310安装于扁圆环301内部并通过渡气环302相连接,所述负压气囊311设于伸缩腔310内部并与渡气环302内侧相连接,所述弧形板312设有四块且为空心结构,所述伸缩块313共设有四块,所述弧形板312通过伸缩块313相连接,所述吸附层314贴合于弧形板312内侧壁,通过缩紧机构31有利于实现对不同的直径的电缆均可进行孔洞的封堵,从而实现对潮气的隔绝。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板312内侧壁设有若干个负压吸附孔3120,实现在电缆与电缆孔3接触面形成气体压力,使得电缆面完全的与电缆孔3相接触,避免害虫的渗入。如图4所示,所述吸附层314表面设有吸水毛绒,防止土壤内的水分通过电缆与电缆孔3相接触面渗入柜内部,从而产生安全隐患。综上所述,通过弧形板312在电缆的挤压作用下将负压气囊311内部的气体通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其结构包括基座(1)、配电房(2)、电缆孔(3)、检查口(4)、井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2)设于基座(1)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配电房(2)左侧表面设有多个电缆孔(3),所述井盖(5)安装于配电房(2)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井盖(5)上方设有检查口(4),所述检查口(4)与井盖(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缆孔(3)包括流通结构(30)、缩紧机构(31),所述流通结构(30)呈圆环结构且其内直径与缩紧机构(31)直径相同,所述流通结构(30)与缩紧机构(31)通过套合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其结构包括基座(1)、配电房(2)、电缆孔(3)、检查口(4)、井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2)设于基座(1)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配电房(2)左侧表面设有多个电缆孔(3),所述井盖(5)安装于配电房(2)上表面并通过混凝土砌筑相连接,所述井盖(5)上方设有检查口(4),所述检查口(4)与井盖(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缆孔(3)包括流通结构(30)、缩紧机构(31),所述流通结构(30)呈圆环结构且其内直径与缩紧机构(31)直径相同,所述流通结构(30)与缩紧机构(31)通过套合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洞采用吸附防潮的配电设备基础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结构(30)包括扁圆环(301)、渡气环(302)、气囊(303),所述渡气环(302)外直径与扁圆环(301)内直径相同,所述渡气环(302)安装于扁圆环(301)内中部且相贴合面伸入扁圆环(301)内部,所述渡气环(302)内侧部与缩紧机构(31)相连接且外侧部与气囊(303)相连接,所述气囊(303)呈圆形结构设于扁圆环(301)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孔洞采用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洪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