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25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包括主管体及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固定水囊注水端、膀胱冲洗端及排尿端,主管体前端设置有与膀胱冲洗端连通的加药口以及与排尿端连通的排尿口,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还设置有与固定水囊注水端连通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还包括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以及位于主管体上紧贴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后端的防漏尿水囊,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与防漏尿水囊连通,防漏尿水囊注水状态下可与膀胱尿道连接处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尿管不易漏尿;另外,通过设置在主管体前段的两层涂层,可以起到抗黏附和杀菌双重功效;通过在膀胱冲洗端口连接内置单向活瓣的硬质接头,可方便与注射器连接固定,不会出现逆行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医院常用的导尿管一般为三腔止血导尿管,包括主管体及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固定水囊注水端、膀胱冲洗端及排尿端,主管体前端设置有与膀胱冲洗端连通的加药口以及与排尿端连通的排尿口,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还设置有与固定水囊注水端连通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使用时,将导尿管的主管体经由病人尿道插入膀胱,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前端有一个球状的水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但上述导尿管实际使用时,却存在以下缺陷:1、容易发生漏尿,尤其是针对一些老年患者或膀胱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漏尿情况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床单位污染,影响到尿量的记录,同时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外,漏尿需更换尿管,会加大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2、导尿管使用时间长容易产生污染,引起膀胱内细菌滋生。3、膀胱冲洗端一般为同主管体的软性材质,与不含针头的注射器头连接时操作不便。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导尿管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不易漏尿、不易污染且操作方便的新的导尿管,成为当前急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漏尿、不易污染且操作方便、便于冲洗的导尿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包括主管体及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固定水囊注水端、膀胱冲洗端及排尿端,所述主管体前端设置有与膀胱冲洗端连通的加药口以及与排尿端连通的排尿口,所述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还设置有与固定水囊注水端连通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还包括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以及位于主管体上紧贴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所述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与防漏尿水囊连通,所述防漏尿水囊充水状态下其外侧壁可与膀胱尿道连接处紧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防漏尿水囊的前端面与球状膀胱固定水囊的后端面共用。进一步地,所述防漏尿水囊充水状态下其外侧壁为圆台面。进一步地,所述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设置有两层涂层,分别为紧贴主管体外侧壁的银离子涂层及位于银离子涂层外侧的聚乙二醇涂层。进一步地,所述膀胱冲洗端连接有内置单向活瓣的硬质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接头可直接与不含针头的注射器末端相匹配。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主管体上紧贴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后端设置防漏尿水囊,使其充水状态(据患者年龄及膀胱肌肉功能定水囊注水量)下其外侧壁可与膀胱下段(膀胱尿道连接处)紧贴,避免了漏尿的发生,不会污染床单位,及准确的记录尿量,并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减少更换尿管的机率,降低了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2、通过在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设置有两层涂层,可以起到抗黏附和杀菌双重功效。3、通过在膀胱冲洗端连接有内置单向活瓣(使液体只进不出)的硬质接头,可以方便与注射器连接固定,且不会出现逆行感染。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尿管,包括主管体1及连接在主管体1后端的固定水囊注水端2、膀胱膀胱冲洗端3、排尿端4及防漏尿水囊注水端5。主管体1的前段外侧设置有与固定水囊注水端2连通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21;主管体1前端设置有与膀胱冲洗端3连通的加药口31;主管体1前端还设置有与排尿端4连通的排尿口41;主管体1上紧贴球状膀胱固定水囊21后端设置有防漏尿水囊51,防漏尿水囊注水端5与防漏尿水囊51连通,防漏尿水囊51充水状态下其外侧壁可与膀胱尿道连接处紧贴。使用时,将导尿管的主管体1经由病人尿道插入膀胱,插入膀胱后,可通过固定水囊注水端2注水,使球状膀胱固定水囊21充满水,进而可以使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不易脱落,可再通过防漏尿水囊注水端注水,据患者年龄及膀胱肌肉功能定水囊注水量,注水后,其可以紧贴膀胱下段,克服了单独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21与膀胱尿道连接处之间无法紧贴的障碍。导尿时,排尿端4与尿液收集袋连接,即可进行排尿。当需要膀胱冲洗时,可在膀胱冲洗端3连接不含针头的注射器,进行加药冲洗。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漏尿水囊51的前端面与球状膀胱固定水囊21的后端面共用。作为优先的方案,防漏尿水囊51充水状态下其外侧面为圆台面,使其更贴合膀胱尿道连接处。作为优选地,可在主管体1的前段外侧设置有两层涂层,分别为紧贴主管体外侧壁的银离子涂层及位于银离子涂层外侧的聚乙二醇涂层。两层涂层的设置,其中聚乙二醇涂层位于外侧,可以起到防细菌等粘附作用,即使该涂层破损,其内层还设置有银离子涂层,可以起到抑菌作用。作为优选地,可在膀胱冲洗端3连接有内置单向活瓣的硬质接头6。由于主管体及后端的膀胱冲洗端一般都是采用软管开放形式,易造成感染,同时不方便连接注射器,通过设置硬质接头,可以方便连接,另外,内置单向活瓣(液体只进不出)可以使药剂不会回流,避免污染。另外,为了方便连接,所述硬质接头6可以选用两种方式,或两种方式的结合,其中一种为硬质接头6的的内径与不含针头的注射器头端外径相匹配,使用时,直接将注射器头端插入硬质接头6内;另外一种为硬质接头6的外壁设置有螺纹61,使用时,可以用于与末端具有内螺纹的注射器连接,连接牢固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导尿管,通过在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后端增加防漏尿水囊,可以防止漏尿;并且主管体前段采用抗黏附及杀菌相结合的双涂层,可以起到双层防护作用,解决了一般材质的感染问题;另外,通过在膀胱冲洗端设置内置单向活瓣的硬质接头,方便与注射器的连接固定,适于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包括主管体及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固定水囊注水端、膀胱冲洗端及排尿端,所述主管体前端设置有与膀胱冲洗端连通的加药口以及与排尿端连通的排尿口,所述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还设置有与固定水囊注水端连通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以及位于主管体上紧贴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所述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与防漏尿水囊连通,所述防漏尿水囊充水状态下其外侧壁可与膀胱尿道连接处紧贴;所述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设置有两层涂层,分别为紧贴主管体外侧壁的银离子涂层及位于银离子涂层外侧的聚乙二醇涂层;所述膀胱冲洗端连接有内置单向活瓣的硬质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冲洗的防漏尿导尿管,包括主管体及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固定水囊注水端、膀胱冲洗端及排尿端,所述主管体前端设置有与膀胱冲洗端连通的加药口以及与排尿端连通的排尿口,所述主管体的前段外侧还设置有与固定水囊注水端连通的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主管体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以及位于主管体上紧贴球状膀胱固定水囊后端的防漏尿水囊,所述防漏尿水囊注水端与防漏尿水囊连通,所述防漏尿水囊充水状态下其外侧壁可与膀胱尿道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峰卢茜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