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9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床,包括床体,床体的中部设有艾灸槽,艾灸槽内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三层置物层,艾灸槽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根滑轨,至少三层置物层滑设在滑轨上,滑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定位栓的定位孔,置物层由上至下包括督灸粉放置层、生姜粉放置层和艾灸燃烧层,督灸粉放置层和生姜粉放置层的底面均为致密网状,艾灸燃烧层内设有多根用于插设艾条的艾条固定钉,艾灸槽的上沿沿艾灸槽的开口四周设有上挡边。该艾灸床可同时进行督脉和任脉及四肢穴位的艾灸,缩短艾灸时间;解放患者眼睛、手,无需俯卧,患者舒适度提高;并且使用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艾灸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艾灸床。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是将百草之王艾草制成艾条,点燃后于经络或患处四周熏灸或灼灸,可以帮助人体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主治风寒湿痹,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艾灸床作为艾灸疗法的一个载体和工具,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灸施灸时只能单独的先灸督脉或者任脉,耗时较长;患者必须保持一个姿势几个小时,不方便活动,很多患者无法适应长时间俯卧;火龙没有固定装置,没有温度感应,容易烫伤患者。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艾灸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床,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艾灸床无法同时灸督脉和任脉、需要长时间俯卧,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艾灸床,包括床体,床体的中部设有艾灸槽,艾灸槽内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三层置物层,艾灸槽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根滑轨,至少三层置物层滑设在滑轨上,滑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定位栓的定位孔,置物层由上至下包括督灸粉放置层、生姜粉放置层和艾灸燃烧层,督灸粉放置层和生姜粉放置层的底面均为致密网状,艾灸燃烧层内设有多根用于插设艾条的艾条固定钉,艾灸槽的上沿沿艾灸槽的开口四周设有上挡边。进一步地,督灸粉放置层和生姜粉放置层内均设置有多个隔断。进一步地,督灸粉放置层内和生姜粉放置层内的多个隔断等间距平行设置,相邻隔断之间的间距为5cm-6cm。进一步地,督灸粉放置层的侧壁、生姜粉放置层的侧壁以及多个隔断均为柔性结构;艾灸燃烧层的侧壁为硬质结构。进一步地,督灸粉放置层展开时的厚度为2mm-3mm,生姜粉放置层展开时的厚度为3cm-5cm,艾灸燃烧层的厚度为3cm-5cm。进一步地,督灸粉放置层的上部设有一用于检测患者皮温的温度探头,床体上设有一处理器,温度探头与处理器连接。进一步地,床体上设有一报警器,报警器与处理器连接。进一步地,床体为可调节式摇床。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艾灸床,通过在床体的中部设置艾灸槽,在艾灸槽的侧壁上设置滑轨,在滑轨上由上至下依次滑设督灸粉放置层、生姜粉放置层和艾灸燃烧层,在滑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用于穿设定位栓的定位孔,使用时,患者躺在床体上,在督灸粉放置层内装入督灸粉,在生姜粉放置层内装入生姜粉,在艾条固定钉上插设艾条,将艾条点燃,将督灸粉放置层、生姜粉放置层和艾灸燃烧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滑设在滑轨上,沿滑轨向上推三层置物层使督灸粉放置层贴紧患者皮肤,将定位栓插入定位孔中对置物层进行定位,即可进行艾灸。该艾灸床可同时进行督脉和任脉及四肢穴位的艾灸,缩短艾灸时间,且任脉督脉同时灸疗,更符合小周天的理念,灸疗的周天循环更合理;患者可以半卧位于艾灸床,解放患者眼睛、手,无需俯卧,患者舒适度提高,更易接受;并且使用操作方便。该艾灸床解决了现有艾灸床无法同时灸督脉和任脉、需要长时间俯卧,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床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床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床中滑轨的结构示意简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床体;20、艾灸槽;21、滑轨;22、督灸粉放置层;23、生姜粉放置层;24、艾灸燃烧层;25、上挡边;26、隔断;27、温度探头;28、报警器;211、定位栓;212、定位孔;241、艾条固定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的艾灸床,包括床体10,在床体10的中部设有艾灸槽20,该艾灸槽20内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三层置物层。艾灸槽20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根滑轨21。至少三层置物层滑设在滑轨21上,滑轨2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定位栓211的定位孔212。置物层由上至下包括督灸粉放置层22、生姜粉放置层23和艾灸燃烧层24,督灸粉放置层22用于放置督灸粉,生姜粉放置层23用于放置生姜粉,艾灸燃烧层24用于固定燃烧的艾条。督灸粉放置层22和生姜粉放置层23的底面均为致密的网状结构,可使艾条燃烧的热量向上传递,又使督灸粉和生姜粉不至于大量掉落下来。艾灸燃烧层24内设置有多根用于插设艾条的艾条固定钉241。艾灸槽20的上沿沿艾灸槽20的开口四周设置有上挡边25。该艾灸床使用时,患者躺在床体10上,在督灸粉放置层22内装入督灸粉,在生姜粉放置层23内装入生姜粉,在艾条固定钉241上插设艾条,将艾条点燃,将督灸粉放置层22、生姜粉放置层23和艾灸燃烧层24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滑设在滑轨21上,沿滑轨21向上推三层置物层使督灸粉放置层22贴紧患者皮肤,将定位栓211插入定位孔212中对置物层进行定位,即可进行艾灸。该艾灸床可同时进行督脉和任脉及四肢穴位的艾灸,缩短艾灸时间,且任脉督脉同时灸疗,更符合小周天的理念,灸疗的周天循环更合理;患者可以半卧位于艾灸床,解放患者眼睛、手,无需俯卧,患者舒适度提高,更易接受;并且使用操作方便。该艾灸床解决了现有艾灸床无法同时灸督脉和任脉、需要长时间俯卧,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参见图1、图3和图5,为了避免使用时督灸粉或生姜粉向督灸粉放置层22或生姜粉放置层23的某个角落聚集影响治疗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督灸粉放置层22和生姜粉放置层23内均设置有多个隔断26。通过多个隔断26可对督灸粉、生姜粉进行一定的定位,避免艾灸时督灸粉、生姜粉向某个方向聚集使其他位置没有督灸粉、生姜粉而影响艾灸治疗效果。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督灸粉放置层22内和生姜粉放置层23内的多个隔断26等间距平行设置,作为进一步优选,相邻隔断26之间的间距为5cm-6cm。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隔断督灸粉、生姜粉的作用,避免其聚集。在本实施例中,督灸粉放置层22的侧壁、生姜粉放置层23的侧壁以及多个隔断26均为柔性结构,而艾灸燃烧层24的侧壁为硬质结构。督灸粉放置层22的侧壁、生姜粉放置层23的侧壁以及多个隔断26均采用柔性结构,可以折叠和伸展。使用时,将置物层沿滑轨21用力向上推,使督灸粉放置层22和生姜粉放置层23贴紧,然后用定位栓211进行定位,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床,包括床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0)的中部设有艾灸槽(20),所述艾灸槽(20)内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三层置物层,所述艾灸槽(20)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根滑轨(21),至少三层所述置物层滑设在所述滑轨(21)上,所述滑轨(2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定位栓(211)的定位孔(212),所述置物层由上至下包括督灸粉放置层(22)、生姜粉放置层(23)和艾灸燃烧层(24),所述督灸粉放置层(22)和所述生姜粉放置层(23)的底面均为致密网状,所述艾灸燃烧层(24)内设有多根用于插设艾条的艾条固定钉(241),所述艾灸槽(20)的上沿沿所述艾灸槽(20)的开口四周设有上挡边(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床,包括床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0)的中部设有艾灸槽(20),所述艾灸槽(20)内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三层置物层,所述艾灸槽(20)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根滑轨(21),至少三层所述置物层滑设在所述滑轨(21)上,所述滑轨(2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定位栓(211)的定位孔(212),所述置物层由上至下包括督灸粉放置层(22)、生姜粉放置层(23)和艾灸燃烧层(24),所述督灸粉放置层(22)和所述生姜粉放置层(23)的底面均为致密网状,所述艾灸燃烧层(24)内设有多根用于插设艾条的艾条固定钉(241),所述艾灸槽(20)的上沿沿所述艾灸槽(20)的开口四周设有上挡边(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督灸粉放置层(22)和所述生姜粉放置层(23)内均设置有多个隔断(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督灸粉放置层(22)内和所述生姜粉放置层(23)内的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亚宏陈新宇邹婵张月娟常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