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80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包括支架,支架顶部与扶手连接,扶手下方设有相互平行的护栏,支架底部设有助行轮,护栏的上设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的支撑杆与放置架连接;放置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固定架、中层固定架和瓶颈固定层;上层固定架包括上层纵向线与上层横向线构成的顶层网状结构;中层固定架包括中间层纵向线与中间层横向线构成的中间层网状结构,中间层纵向线的两端与横向连接杆上的滑动竿连接,中间层横向线的两端与纵向连接杆上的滑动竿连接,横向连接杆与纵向连接杆上均设有尺度孔,滑动竿上设有固定孔。该助行器能在患者行走时进行输液,且行走时,输液瓶不会晃动,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助行器,特别是一种带输液架的脊柱科用助行器。
技术介绍
对于脊柱疾病患者或脊髓神经损伤导致不全瘫患者,下肢力量不足、或者胸腰椎不能或不宜完全承受身体的重力。之前是家人搀扶分担上身重力、有助于身体平衡,减轻胸腰椎或下肢承受重力。家人搀扶,浪费人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患者开始使用助行架,现有助行架上很少设置输液架,只能单独长时间坐卧进行输液,不利于患者康复。也有部分助行架上设置有输液架,结构通常是简单的将支撑杆于助行架的连接,支撑杆顶部设置挂钩,输液时,先用布套将输液瓶套住,然后将布套挂在挂钩上进行输液。但是,该结构使用时,行走过程使输液瓶晃动,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该助行器能在患者行走时进行输液,且行走时,输液瓶不会晃动,稳定性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包括支架,支架与扶手连接,扶手与护栏连接,支架底部设有助行轮,护栏的上设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与放置架连接;所述放置架为框架结构,放置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固定架、中层固定架和瓶颈固定层;所述上层固定架包括上层纵向线与上层横向线构成的顶层网状结构;所述中层固定架包括中间层纵向线与中间层横向线构成的中间层网状结构,中间层纵向线的两端与横向连接杆上的滑动竿连接,中间层横向线的两端与纵向连接杆上的滑动竿连接,横向连接杆与纵向连接杆上均套有滑动竿,横向连接杆与纵向连接杆上均设有至少2个尺度孔,滑动竿上设有固定孔。前述的脊柱科用助行器中,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置物盘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时,患者扶住扶手,推动助行器往前走,当患者需要变行走变输液时,通过将输液瓶颈置于瓶颈固定层的网孔中,让后根据瓶身的直径,滑动滑动竿,使中层固定架与上层固定不同规格的网格,中层固定架配合上层固定的结构,实现放置不同规格的输液瓶,然后将需要输液的输液瓶固定好,若需要连续输液1瓶以上,可调节其他滑动竿,将待输液的输液瓶固定,待第一瓶输完后,直接将输液管更换至下一瓶,即可。即将输液瓶颈置于瓶颈固定层的网孔中,可根据不同规格的输液瓶调整固定孔与相应的尺度孔对应,通过销或是其他固定件将固定孔与尺度孔连接固定,使待放置的输液瓶瓶身一侧与上层固定架网状结构网格一边内切,另一侧与中层固定架网状结构网格的一边内切,通过顶层网状结构与中间层网状结构配合作用将输液瓶瓶身固定好。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将输液瓶进行固定,不会发生晃动,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纵向连接杆或横向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滑动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架,2-扶手,3-护栏,4-上层固定架、5-中层固定架,6-瓶颈固定层,7-上层纵向线,8-上层横向线,9-中间层纵向线,10-中间层横向线,11-横向连接杆,12-滑动竿,13-纵向连接杆,14-尺度孔,15-固定孔,16-套筒,17-承重杆,18-螺纹孔,19-置物盘,20-助行轮,21-支撑杆,22-放置架,23-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构成如图1-图4所述,包括支架1,支架1与扶手2连接,扶手2与护栏3连接,支架1底部设有助行轮20,护栏3的上设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杆21,支撑杆21与放置架22连接;所述放置架22为框架结构,放置架2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固定架4、中层固定架5和瓶颈固定层6;所述上层固定架4包括上层纵向线7与上层横向线8构成的顶层网状结构;所述中层固定架5包括中间层纵向线9与中间层横向线10构成的中间层网状结构,中间层纵向线9的两端与横向连接杆11上的滑动竿12连接,中间层横向线10的两端与纵向连接杆13上的滑动竿12连接,横向连接杆11与纵向连接杆13上均套有滑动竿12,横向连接杆11与纵向连接杆13上均设有至少2个尺度孔14,滑动竿12上设有固定孔15;所述支撑杆21上设有固定环23,固定环23与置物盘19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患者扶住扶手2,推动助行器往前走,当需要输液时,将输液瓶颈置于瓶颈固定层6的网孔中,可根据不同规格的输液瓶调整固定孔15与相应的尺度孔14对应,通过销或是其他固定件将固定孔15与尺度孔14连接固定,使待放置的输液瓶瓶身一侧与上层固定架4网状结构网格一边内切,另一侧与中层固定架5网状结构网格的一边内切,通过顶层网状结构与中间层网状结构配合作用将输液瓶瓶身固定好。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将输液瓶进行固定,不会发生晃动,稳定性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与扶手(2)连接,扶手(2)与护栏(3)连接,支架(1)底部设有助行轮(20),护栏(3)的上设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杆(21),支撑杆(21)与放置架(22)连接;所述放置架(22)为框架结构,放置架(2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固定架(4)、中层固定架(5)和瓶颈固定层(6);所述上层固定架(4)包括上层纵向线(7)与上层横向线(8)构成的顶层网状结构;所述中层固定架(5)包括中间层纵向线(9)与中间层横向线(10)构成的中间层网状结构,中间层纵向线(9)的两端与横向连接杆(11)上的滑动竿(12)连接,中间层横向线(10)的两端与纵向连接杆(13)上的滑动竿(12)连接,横向连接杆(11)与纵向连接杆(13)上均套有滑动竿(12),横向连接杆(11)与纵向连接杆(13)上均设有至少2个尺度孔(14),滑动竿(12)上设有固定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科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与扶手(2)连接,扶手(2)与护栏(3)连接,支架(1)底部设有助行轮(20),护栏(3)的上设有输液架,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杆(21),支撑杆(21)与放置架(22)连接;所述放置架(22)为框架结构,放置架(2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固定架(4)、中层固定架(5)和瓶颈固定层(6);所述上层固定架(4)包括上层纵向线(7)与上层横向线(8)构成的顶层网状结构;所述中层固定架(5)包括中间层纵向线(9)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兴魏罗春山陆廷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