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815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包括放置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盒、稳定板、衔接架和复位弹簧,所述稳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并位于所述放置盒的内壁,所述放置盒内部开设有空腔,用于引流瓶的放置,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稳定板内部;在复位弹簧的弹性控制下,稳定板对引流瓶的外壁进行夹持,通过夹持产生的力,使引流瓶能够稳定放于空腔内部,并且,通过滑动板和夹持板对床架的夹持,并通过螺杆的转动,控制滑动板的滑动,进而控制滑动板与夹持板之间的间距,用以适应不同的大小的床架,通过稳定板和夹持版与滑动板之间的双重夹持,使引流瓶能够稳定的进行放置,避免了引流瓶出现晃动,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
本技术属于引流瓶
,尤其涉及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胸、血胸、行开胸大手术等患者大多需行胸腔闭式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和避免空气进入胸腔是该项技术手术后期管理的基本要求。而胸腔闭式引流瓶(通常简称胸腔闭引流瓶)的安放对此至关重要。首先,需保障胸腔闭式引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便于引流,其次要保证胸腔闭式引流瓶内导管开口必须在液面以下3-4CM,以隔绝空气,三是根据感染控制的要求胸腔闭式引流瓶底部必须距离地面20CM以上以免污染。目前,医院大多是将胸腔闭式引流瓶用绳子绑在床上,不易移动、不易调节高度,而且医护人员有时会碰撞到引流瓶,引起引流瓶的晃动,影响引流效果。目前,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常将引流瓶放于地面上,或悬挂在床边,导致引流瓶的放置不稳定,进而影响引流瓶对患者胸腔的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旨在解决医护人员常将引流瓶放于地面上,或悬挂在床边,导致引流瓶的放置不稳定,进而影响引流瓶对患者胸腔的引流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包括放置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盒、稳定板、衔接架和复位弹簧,所述稳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并位于所述放置盒的内壁,所述放置盒内部开设有空腔,用于引流瓶的放置,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稳定板内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板,所述衔接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并位于所述放置盒的外壁,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板、滑动板、螺杆和固定板,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体成型,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夹持板和所述滑动板均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外壁,所述衔接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螺杆螺接于所述滑动板,并贯穿所述滑动板,且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板。其中,所述稳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稳定板沿所述空腔相互对称分布于所述放置盒的内壁。其中,两个所述稳定板相对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缺口,该缺口呈圆弧状,与引流瓶的形状相适配。其中,所述滑动板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通过该螺纹孔贯穿并螺接于所述滑动板。其中,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滑动板的形状相同,所述夹持板和所述滑动板相对应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对接口,两个对接口相互适配。其中,所述夹持板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该转轴。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螺纹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且所述螺纹孔的孔径与所述转轴的直径相同。其中,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呈T型,与所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的T型槽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通过设置稳定板、复位弹簧、夹持板、滑动板和螺杆,将引流瓶放入空腔内部,复位弹簧的弹性控制下,稳定板对引流瓶的外壁进行夹持,通过夹持产生的力,使引流瓶能够稳定放于空腔内部,并且,通过滑动板和夹持板对床架的夹持,并通过螺杆的转动,控制滑动板的滑动,进而控制滑动板与夹持板之间的间距,用以适应不同的大小的床架,通过稳定板和夹持版与滑动板之间的双重夹持,使引流瓶能够稳定的进行放置,避免了引流瓶出现晃动,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稳定板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夹持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置组件、11-放置盒、12-空腔、13-稳定板、14-衔接架、15-复位弹簧、2-夹持组件、21-夹持板、22-滑动板、23-螺杆、2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包括放置组件1和夹持组件2,放置组件1包括放置盒11、稳定板13、衔接架14和复位弹簧15,稳定板13固定连接于放置盒11,并位于放置盒11的内壁,放置盒11内部开设有空腔,用于引流瓶的放置,复位弹簧15位于稳定板13内部,并固定连接于稳定板13,衔接架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盒11,并位于放置盒11的外壁,夹持组件2包括夹持板21、滑动板22、螺杆23和固定板24,夹持板21与固定板24一体成型,滑动板22滑动连接于固定板24,夹持板21和滑动板22均位于固定板24的外壁,衔接架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4,螺杆23螺接于滑动板22,并贯穿滑动板22,且螺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夹持板2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板24内部开设有T型槽,滑动板22在与固定板24相接触的一侧呈T型,并于T型槽相适配,并且在滑动板22内部开设有螺纹孔,当需要对滑动板22进行调节时,转动螺杆23,由于螺杆23通过螺纹孔螺接于滑动板22,在螺纹孔内部螺纹的适配下,滑动板22随着螺杆23的转动而运动,随着螺杆23转动方向的不同,滑动板22所运动的方向便不同,并且,T型槽的设置,限定滑动板22的运动方向,使其只能上下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患者进行胸腔引流,需要对引流瓶进行放置时,首先,医护人员手持衔接杆14,将滑动板22与夹持板21之间形成间距对准病床上的床架,随后根据床架的厚度进行间距的调整,需要的理解的是,转动螺杆23,由于滑动板22螺接于螺杆23,随着螺杆23的转动,在螺纹的衔接下,滑动板22在固定板24上滑动,进而对滑动板22与夹持板2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当调整过后,将床架夹持于滑动板22和夹持板21之间,当放入过后,再次转动螺杆23,再次对滑动板22进行调整,进而使滑动板22与夹持板21对床架的夹持更加稳定,随后医护人员扳动稳定板13,使内部复位弹簧15开始收缩,随后将引流瓶放入空腔12内部,放入过后,松开稳定板13,每部复位弹簧15开始拉伸,在复位弹簧15的控制下,稳定板13开始拉伸复位,通过两个稳定板13对引流瓶外壁的夹持,使引流瓶能够稳定的放于放置盒11内部,避免了引流瓶出现晃动,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进一步的,稳定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稳定板13沿空腔12相互对称分布于放置盒11的内壁;两个稳定板13相对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缺口,该缺口呈圆弧状,与引流瓶的形状相适配。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稳定板13对引流瓶外壁的夹持,并且,在缺口的作用下,可以加大稳定板13与引流瓶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稳定板13对引流瓶的夹持更加稳定,同时,还可以对缺口内部进行软垫的放置,可以避免稳定板13等硬物与引流瓶的接触,避免引流瓶收到损坏,使引流瓶能够稳定的放于放置盒11内部,避免了引流瓶出现晃动,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进一步的,滑动板22内部开设有螺纹孔,螺杆23通过该螺纹孔贯穿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组件(1)和夹持组件(2),所述放置组件(1)包括放置盒(11)、稳定板(13)、衔接架(14)和复位弹簧(15),所述稳定板(13)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11),并位于所述放置盒(11)的内壁,所述放置盒(11)内部开设有空腔,用于引流瓶的放置,所述复位弹簧(15)位于所述稳定板(13)内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板(13),所述衔接架(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11),并位于所述放置盒(11)的外壁,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夹持板(21)、滑动板(22)、螺杆(23)和固定板(24),所述夹持板(21)与所述固定板(24)一体成型,所述滑动板(22)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4),所述夹持板(21)和所述滑动板(22)均位于所述固定板(24)的外壁,所述衔接架(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4),所述螺杆(23)螺接于所述滑动板(22),并贯穿所述滑动板(22),且所述螺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板(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组件(1)和夹持组件(2),所述放置组件(1)包括放置盒(11)、稳定板(13)、衔接架(14)和复位弹簧(15),所述稳定板(13)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11),并位于所述放置盒(11)的内壁,所述放置盒(11)内部开设有空腔,用于引流瓶的放置,所述复位弹簧(15)位于所述稳定板(13)内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板(13),所述衔接架(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盒(11),并位于所述放置盒(11)的外壁,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夹持板(21)、滑动板(22)、螺杆(23)和固定板(24),所述夹持板(21)与所述固定板(24)一体成型,所述滑动板(22)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4),所述夹持板(21)和所述滑动板(22)均位于所述固定板(24)的外壁,所述衔接架(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4),所述螺杆(23)螺接于所述滑动板(22),并贯穿所述滑动板(22),且所述螺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板(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床用引流瓶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13)的数量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敏封敏陶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