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以实现无风感效果。然而,一些空调器在实现远近无风感功能时,操作不便,且无法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模式与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相适配,导致用户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改善空调器的无风感功能,提升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使得空调器具有丰富的送风效果,且改善了空调器的无风感功能,提升了空调器的智能化程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空调器的凉感区域包括有风感区域和无风感区域,所述有风感区域与所述无风感区域的分界处与所述空调器的距离为无风感距离,在所述无风感区域,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不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所述无风感模式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多个所述无风感等级对应的所述无风感距离不同;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空调器的凉感区域包括有风感区域和无风感区域,所述有风感区域与所述无风感区域的分界处与所述空调器的距离为无风感距离,在所述无风感区域,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不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所述无风感模式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多个所述无风感等级对应的所述无风感距离不同;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前侧区域内是否有目标对象;S2:如果有,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最近距离,将所述最近距离与多个所述无风感距离进行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空调器的凉感区域包括有风感区域和无风感区域,所述有风感区域与所述无风感区域的分界处与所述空调器的距离为无风感距离,在所述无风感区域,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不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所述无风感模式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多个所述无风感等级对应的所述无风感距离不同;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前侧区域内是否有目标对象;S2:如果有,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空调器之间的最近距离,将所述最近距离与多个所述无风感距离进行比较;S3:根据比较结果,将所述空调器切换至对应的所述无风感等级以使所述目标对象位于相应的无风感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空调器切换至相应的所述无风感等级时,将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设定频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为设定频率之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并比较室内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以得到温度差,当温差大于设定值时,调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当温差小于设定值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4.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机壳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为对旋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排布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送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送风,所述空调器具有无风感模式,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空调器的凉感区域包括有风感区域和无风感区域,所述有风感区域与所述无风感区域的分界处与所述空调器的距离为无风感距离,在所述无风感区域,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不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所述无风感模式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多个所述无风感等级对应的所述无风感距离不同;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检测所述机壳的前侧区域内是否有目标对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徒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