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44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阀,其包括:一个阀体(110)、一个第一阀组件(120)和一个第一阀杆(125)。该第一阀组件包括:一个阀座(121),其固定设置在阀体上且其侧壁上设有一个沿周向延伸的开口(1212);一个滑动件(123),其置于所述阀座(121)内部且能够在周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1212),而在轴向(Z)上相对所述阀座(121)静止;一个调节阀塞(124),同心地套设于所述阀座(121),且能够沿所述阀座的轴向(Z)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1212);其中,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调节阀塞(124)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阀杆(125)来驱动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系统中使用的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调节阀(RV:)和压力无关的控制阀(PICV:PressureIndependentControlValve)。
技术介绍
传统电动调节阀容易因系统压力的波动而影响其流量,由此导致电动调节阀具有输送热(冷)量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差、调节精度低的缺点。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是动态平衡功能与电动调节功能一体化的产品。机械式的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可以使该调节阀在系统实际工作过程中自动平衡系统压力对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使输出的流量特性曲线与理想的流量特性曲线是一致且恒定的,换言之与压力无关。现有的一些PICV基本采用非平衡式设计,其运行时受阻力较大,需要较大功率的执行器才能控制。另一些现有PICV的流量预设功能借助阀杆限位来实现,因此阀杆既充当导向又起到限位作用。此外,再有一种现有PICV的阀杆还作为引压通道,因引流间隙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控制阀,用于控制流体通道中流体的流量。该控制阀能够实现旋转方式的流量预设,且无需在阀杆内形成引压通道,因而降低了阀杆的加工难度,增加了阀杆的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阀包括:一个阀体,其具有一个内腔,该内腔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和一个出口通道;一个第一阀组件,其置于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一个阀座,其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并相对所述阀体固定设置,其中所述阀座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沿周向延伸的开口;一个滑动件,其置于所述阀座内部且能够沿所述阀座侧壁的周向移动,以便在周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而在所述阀座的轴向上相对所述阀座静止;一个调节阀塞,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同心地套设于所述阀座,且能够沿所述阀座的轴向移动,以在轴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所述控制阀还包括一个第一阀杆,其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调节阀塞连接,并且一端伸出所述阀体,其中,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开口在周向上的重叠量以及所述调节阀塞与所述开口在轴向上的重叠量是通过操控所述第一阀杆来改变。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座侧壁上设置的所述开口沿周向延伸约170°至190°。本专利技术此实施例中的控制阀为机械式的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其能够自动平衡HVAC系统的压力对流量产生的影响。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阀所包含的第一阀组件具有流量预设功能和流量调节功能。流量预设功能是通过第一阀杆带动滑动件在周向上部分或全部遮蔽阀座侧壁开口来实现的。该滑动件在流量调节过程中始终在轴向上与阀座/阀体相对静止。如此的流量预设功能可以通过旋转第一阀杆来实现,这既能更加精准的控制流量,又能在阀杆因故障无法轴向运动时依然能够通过调节预设流量来减小对系统的影响。流量调节功能是通过第一阀杆带动调节阀塞在轴向上部分或全部遮蔽阀座侧面开口来实现的,其能够在预设流量的范围内进行流量调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杆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调节阀塞且在其轴向方向上与所述调节阀塞固定连接,而且所述第一阀杆可相对活动地穿过所述阀座使所述第一阀杆的另一端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滑动件形状配合连接。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阀杆能够通过旋转方式预设允许的流量,还能够通过直行程的上下移动来调节流量,与此同时无需在第一阀杆内提供引压通道,由此第一阀杆的设计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还包括一置于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之间的第二阀组件。所述第二阀组件与所述第一阀组件在空间上相互分离开来,所述第二阀组件能够根据所述入口通道处的第一流体压强P1和所述第一和第二阀组件之间的第二流体压强P2之差来调节流量。这里,第二阀组件为压差平衡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优选彼此叠置,且所述第二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阀组件的下游。这里,由于第一阀组件与第二阀组件在空间上分离设置,两个阀组件之间互不干扰、工作状态稳定、且易于安装、结构相对简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组件优选包括;一个可活动的平衡阀塞,其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且能够沿其轴向发生位移以改变流到所述出口通道的流量,其中所述平衡阀塞一侧受到所述入口通道处的第一流体压强的施力,另一侧受到一个弹性件的施力和所述第二流体压强施力的合力,所述平衡阀塞在所述两侧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阀组件能够通过调节流量来保证第一和第二流体压强之差是定值。在控制阀受到HVAC系统压力变化影响时,第二阀组件可以快速响应,平衡系统压力对阀门带来的影响,并减少了噪音和系统振动。第二阀组件的上述机械结构也可以保证控制阀在断电状态下,仍具有动态平衡功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组件具体包括;一个滚动膜片,其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所述滚动膜片的一侧受到所述第一流体压强的施力,另一侧与所述平衡阀塞的外壁相抵靠;所述弹性件,其置于所述平衡阀塞内部且可沿所述平衡阀塞的轴向伸缩,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平衡阀塞的内壁上。此实施例中的滚动膜片能够将第一流体压强P1的施力传递给平衡阀塞,且滚动膜片体积小、使用方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阀还包括一个第一引压管,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用于连通所述入口通道和所述滚动膜片的所述一侧。在阀体上开设第一引压管相对于直接用阀轴充当引压通道结构更可靠,并且不容易堵塞,便于实现和维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组件还包括;一个阀盖,其覆盖所述平衡阀塞的开口,且所述阀盖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连通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平衡阀塞的内部。此实施例的阀盖能够使得平衡阀塞内部的水流更加稳定,从而减少平衡阀塞内部的湍流,以及由湍流引起的震动和噪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小通孔来实现平衡阀塞内外流体连通,小孔可以阻挡较大的杂质进入平衡阀塞内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阀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二阀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阀体上,另一端插入所述平衡阀塞内,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阀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阀杆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的第二阀杆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可以使平衡阀塞和弹性件在第二阀杆所在的轴向方向上运动,以免倾斜,使得导向和限位功能更加可靠,并且第二阀杆加工难度小,使用风险也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组件还包括;一个引压槽,其环绕所述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阀体之间;一个引压孔,其设置在所述阀座上,以使得所述阀座内部的具有第二流体压强的区域与所述引压槽流体连通;一个第二引压管,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使得所述引压槽与阀体外部流体连通。在此实施例中,引压槽、引压孔和第二引压管的结构能够更简单、更便捷的获取控制阀内部的第二流体压强。多点取压能够对控制阀进行更精准的监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阀组件还包括一个支撑阀座,其呈环状,固定在所述阀体上,用于支撑所述阀座;所述引压槽设置在所述支撑阀座、所述阀座和所述阀体包围的环形空间内。支撑阀座能够使得更稳定的固定于阀体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与所述阀体接触的所述阀座的外壁环设有密封环,和/或与所述调节阀塞接触的所述阀座的外壁环设有密封环,和/或所述调节阀塞的开口端设有密封圈。在此实施例中,密封圈或密封环用于隔离调节阀塞与阀座间或者所述入口与所述调节阀塞间的流量流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阀,其用于控制流体通道中流体的流量,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一个阀体(110),其具有一个内腔,该内腔具有一个入口通道(111)和一个出口通道(112);一个第一阀组件(120),其置于所述入口通道(111)和所述出口通道(112)之间,所述第一阀组件(120)包括:一个阀座(121),其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并相对所述阀体(110)固定设置,其中所述阀座(121)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沿周向延伸的开口(1212);一个滑动件(123),其置于所述阀座(121)内部且能够沿所述阀座(121)内壁的周向移动,以便在周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1212),而在所述阀座(121)的轴向(Z)上相对所述阀座(121)静止;一个调节阀塞(124),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同心地套设于所述阀座(121),且能够沿所述阀座的轴向(Z)移动,以在轴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1212);一个第一阀杆(125),其与所述滑动件(123)和所述调节阀塞(124)连接,并且一端伸出所述阀体(110),其中,所述滑动件(123)与所述开口(1212)在周向上的重叠量以及所述调节阀塞(124)与所述开口(1212)在轴向上的重叠量是通过所述第一阀杆(125)来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阀,其用于控制流体通道中流体的流量,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一个阀体(110),其具有一个内腔,该内腔具有一个入口通道(111)和一个出口通道(112);一个第一阀组件(120),其置于所述入口通道(111)和所述出口通道(112)之间,所述第一阀组件(120)包括:一个阀座(121),其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并相对所述阀体(110)固定设置,其中所述阀座(121)的侧壁上设有一个沿周向延伸的开口(1212);一个滑动件(123),其置于所述阀座(121)内部且能够沿所述阀座(121)内壁的周向移动,以便在周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1212),而在所述阀座(121)的轴向(Z)上相对所述阀座(121)静止;一个调节阀塞(124),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同心地套设于所述阀座(121),且能够沿所述阀座的轴向(Z)移动,以在轴向方向上部分或全部地遮蔽所述阀座侧壁上的开口(1212);一个第一阀杆(125),其与所述滑动件(123)和所述调节阀塞(124)连接,并且一端伸出所述阀体(110),其中,所述滑动件(123)与所述开口(1212)在周向上的重叠量以及所述调节阀塞(124)与所述开口(1212)在轴向上的重叠量是通过所述第一阀杆(125)来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125)可相对活动地穿过所述调节阀塞(124)且在轴向(Z)方向上与所述调节阀塞(124)固定连接,而且所述第一阀杆(125)可相对活动地穿过所述阀座(121)使所述第一阀杆(125)的另一端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滑动件(123)形状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还包括一个第二阀组件(130),其置于所述入口通道(111)和所述出口通道(11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阀组件(120)在空间上相互分离开来,所述第二阀组件(130)为压差平衡阀,其能够根据第一流体压强(P1)和第二流体压强(P2)之差调节流量,其中第一流体压强(P1)为所述入口通道(111)处的压强,第二流体压强(P2)为第一阀组件(12)和第二阀组件(130)之间的流体压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组件(120)和第二阀组件(130)在所述内腔中彼此叠置,且所述第二阀组件(130)位于所述第一阀组件(120)的下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组件(120)包括;一个可活动的平衡阀塞(131),其呈一端开口的圆筒形,且能够沿其轴向(Z)发生位移以改变流到所述出口通道(112)的流量,其中所述平衡阀塞(131)一侧受到所述入口通道(111)处的第一流体压强(P1)的施力(F2),另一侧受到一个弹性件(132)的施力(f)和所述第二流体压强(P2)施力的合力(F1),所述平衡阀塞(131)在所述两侧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组件(130)还包括;一个滚动膜片(133),其与所述阀体(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任作辉王建辉钟福来赵芳张萍张小祥詹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