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气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式打气筒。
技术介绍
目前手动操作式的迷你打气筒使用时,通常是以一手握持,而以另一手推拉施力进行打气,因为其体积小,所以不方便持握操作,例如中国专利CN101737294号揭露的赛车打气筒,所述赛车打气筒的内管前端是固定于充气嘴,而外管则可相对所述内管轴向位移以进行打气,当一手握持定住所述内管时,握持内管的手必定会干涉/妨碍外管前移至前极限位置的动作,用户为避免外管前移时撞击握持内管的手部,通常不会操作所述外管产生前移至所述前极限位置的最大行程,以致于充气效能打折。此外,上述打气筒只具有单一充气模式,强调可以高压省力充气,因此,对于充气量则无特别考虑,对于充气初期的低中压状态,气量大的需求则无法满足,所以对于使用者而言仍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打气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打气筒,包含风嘴头、安装在所述风嘴头且可在单进气状态与双进气状态间切换的调节座机构,及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气缸机构。所述气缸机构包括以其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气筒,包含风嘴头、固定于所述风嘴头的调节座机构,及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气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机构能在单进气状态与双进气状态间切换,所述气缸机构包括以其前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大气缸、插装于所述大气缸内的小气缸、插装于所述小气缸内且以其前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连通管、封闭所述小气缸后端的大端塞、固定于所述大气缸后端且套抵于所述小气缸的单向进气端塞、固定于所述小气缸前端且气密塞抵于所述大气缸内的双向活塞、连通所述连通管地固定于所述连通管后端且塞抵于所述小气缸内的单向活塞,及安装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单向活塞间的后止逆阀组;所述气缸机构伸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气筒,包含风嘴头、固定于所述风嘴头的调节座机构,及前后延伸且以其前端安装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气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机构能在单进气状态与双进气状态间切换,所述气缸机构包括以其前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大气缸、插装于所述大气缸内的小气缸、插装于所述小气缸内且以其前端固定于所述调节座机构的连通管、封闭所述小气缸后端的大端塞、固定于所述大气缸后端且套抵于所述小气缸的单向进气端塞、固定于所述小气缸前端且气密塞抵于所述大气缸内的双向活塞、连通所述连通管地固定于所述连通管后端且塞抵于所述小气缸内的单向活塞,及安装于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单向活塞间的后止逆阀组;所述气缸机构伸长时,所述大气缸的第一空间经由所述调节座机构吸入外界空气,所述大气缸的第二空间将空气挤压进入所述小气缸的第三空间,并经由所述单向活塞注入所述小气缸的第四空间;所述气缸机构缩短时,所述单向进气端塞与所述后止逆阀组开启,所述第二空间经由所述单向进气端塞吸入外界空气,所述第四空间经由所述单向活塞将空气注入所述连通管而注入所述风嘴头,且处于所述单进气状态的所述调节座机构会将来自第一空间的空气排出外界,且处于所述双进气状态的所述调节座机构会将来自所述第一空间的空气注入所述风嘴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机构还包括固接于所述大端塞,且能相对位移地套置于所述大气缸外的握把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风嘴头且连结所述大气缸与所述连通管的调节座体,及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体的前止逆阀组、排气开关组与单向进气阀组,所述调节座体具有连通所述风嘴头与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灌气孔、连通所述风嘴头与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二灌气孔、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外界的排气孔,及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空间的进气孔,所述前止逆阀组是能被所述第一空间的正压气体驱动开启地单向封闭所述第二灌气孔,所述排气开关组是能被操作开启地封闭所述排气孔,所述单向进气阀组能被所述第一空间的正压气体驱动而封闭所述进气孔,所述调节座机构处于所述单进气状态时,所述排气开关组开启,所述排气孔能将来自第一空间的空气排出外界,所述调节座机构处于所述双进气状态时,所述排气开关组是封闭所述排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具有轴向连通所述第一空间的连通段、径向连通所述连通段的小孔径段,及同轴连通所述小孔径段与外界且孔径大于所述小孔径段孔径的大孔径段,所述排气开关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大孔径段中且能封闭所述小孔径段的封闭件,及设置于所述调节座体的调节件,所述调节座机构于所述单进气状态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罗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十全塑胶五金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