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740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计算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孔隙体积Vφi;(2)计算每口井的无因次注入量Qi;(3)计算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含水期砂岩油藏注水水质选择
,具体是一种基于砂岩渗透率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水质决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各大油田大多数都一直采用水驱的方式进行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的开采阶段。在水驱开发的过程中,注水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油藏水驱的开发效果以及对储层伤害的程度。在高含水期砂岩油藏中,经过长期注水,特别是注入不达标的水,会造成储层的严重堵塞,从而对储层渗透率造成伤害,具体表现为:一是注水层表面形成滤饼,水中杂质填充层内孔隙;二是注入水流速越大,导致堵塞越深;三是洗井只能解决井筒附近表层的堵塞问题,深层的堵塞难以通过洗井解决;四是当对堵塞进行酸化、压裂处理,后续注水会堵塞更深;五是由于堵塞分布不均匀,持续注水会产生大孔道;六是水中杂质会沿着大孔道进入储层内部;七是持续的堵塞会造成储层渗透率不断减小。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储层渗透率已经不是原来的储层渗透率,注水开发前选择的水质无法继续满足对应层段注水开发的需要,不达标的注水水质加大了开发区块中水井的注水难度。为了减弱持续注水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渗透率的堵塞作用,需在目前水质推荐标准下,重新对注水水质进行决策。以此,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改善,同时减小注入水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但是,针对目前油藏平面、纵向上非均质需求,在现有油田水质推荐标准上,对不同储层渗透率保留率随不同水质与无因次注入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明确,缺少在目前水质推荐标准的基础上,对储层渗透率衰减规律的全面分析。同时,没有在综合考虑注水水质和注水历史的情况下,重新对整个注水系统控制储层的渗透率选择注水水质,没有明确的决策注水水质的技术政策界限,缺少一套与油藏开发相适应的,且可以评价、约束、判定水质方案可行性的动态评价、决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术语解释:1、水质敏感性,是指: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的过程中,储层渗透率由于受不同注水水质的影响,在堵塞作用下发生变化,导致储层内部渗透率逐渐下降,现把这种现象称为储层渗透率的水质敏感性。2、储层,即储集层,具有连通孔隙、允许油气在其中储存和渗滤的岩层。3、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专利技术概述: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以注水系统中每口井为单位。通过每口井对应的储层渗透率与目前使用的注水水质,计算出每口井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将其与对应的水质准数相比较,来判断目前每口井的注水水质是否符合水质推荐标准。为了使注水经济效益最大,如果注水系统中计算出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大于对应水质准数的井数占一半以上,则需要通过考虑注水历史的水质决策方法重新选择注水水质。选择过程中,决定注水水质的目前平均储层渗透率需先通过计算出注水系统中各口井对应的储层渗透率,再基于各口井的目前实际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这是因为不同的井注水量不同,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也不一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以注水系统中每口井为单位。通过每口井对应的储层渗透率与目前使用的注水水质,计算出每口井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将其与对应的水质准数相比较,来判断目前每口井的注水水质是否符合水质推荐标准。为了使注水经济效益最大,如果注水系统中计算出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大于对应水质准数的井数占一半以上,则需要通过考虑注水历史的水质决策方法重新选择注水水质。选择过程中,决定注水水质的目前平均储层渗透率需先通过计算出注水系统中各口井对应的储层渗透率,再基于各口井的目前实际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这是因为不同的井注水量不同,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也不一样。(1)计算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孔隙体积;(2)计算每口井的无因次注入量Qi:(3)计算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目前注水水质下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以及目前考虑注水历史的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Ki:(4)计算目前注水系统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5)在水质推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目前注水系统选择的注水水质。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1),计算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孔隙体积Vφi:设单井控制供油面积F=井距×排距,单位为m2,注水系统总井数为N,则:Vφi=Fhφ(Ⅰ)式(Ⅰ)中,h为油层有效厚度,m;φ为平均有效孔隙度;i为注水井的标号,i=1,2,3,...,N。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计算每口井的无因次注入量Qi,是指:根据每口注水井的月度数据报表,得到每口井从开始注水开发到目前累计的总注水量Qti,单位为m3,则:Qi=Qti/Vφi(II)。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计算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目前注水水质下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以及目前考虑注水历史的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Ki,是指:根据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测井二次解释成果,将每口井控制储层所有小层的渗透率取算数平均便得根据和目前注水水质,对应到渗透率介于2000~1×10-3μm2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的具体取值表,如表1所示,通过线性插值,得目前注水水质下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表1θ值I级水质II级水质III级水质IV级水质V级水质2000~1500×10-3μm21.2~2.31.6~3.12.4~3.83.7~5.35.3~6.71500~500×10-3μm22.3~4.53.1~5.93.8~6.65.3~8.56.7~9.5500~50×10-3μm24.5~5.25.9~7.86.6~9.28.5~9.49.5~11.750~10×10-3μm25.2~11.97.8~13.29.2~13.99.4~14.811.7~16.710~1×10-3μm211.9~13.413.2~14.413.9~15.014.8~16.016.7~17.9通过得到目前考虑注水历史的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Ki。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根据每口注水井的月度数据报表,得到目前每口井的实际注水量Qwi,单位为m3/d,基于Qwi对Ki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根据水质推荐标准,确定目前注水系统选择的注水水质,是指:设定注入层平均空气渗透率为a,单位为μm2;悬浮固体含量为b,单位为mg/L;含油量为c,单位为mg/L;当a<0.01,b≤1.0,且c≤5.0时,水质等级为I级水质;当0.01<a≤0.05,1.0<b≤2.0,且5.0<c≤6.0时,水质等级为II级水质;当0.05<a≤0.5,2.0<b≤5.0,且6.0<c≤15.0时,水质等级为III级水质;当0.5<a≤1.5,5.0<b≤10.0,且15.0<c≤30.0时,水质等级为IV级水质;当a>1.5,10.0<b≤30.0,且30.0<c≤50.0时,水质等级为V级水质;当步骤(4)中求得的时,选择I级水质;当步骤(4)中求得的时,选择II级水质;当步骤(4)中求得的时,选择III级水质;当步骤(4)中求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1)计算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孔隙体积Vφi;(2)计算每口井的无因次注入量Qi:(3)计算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1)计算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孔隙体积Vφi;(2)计算每口井的无因次注入量Qi:(3)计算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目前注水水质下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以及目前考虑注水历史的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Ki:(4)计算目前注水系统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5)在水质推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目前注水系统选择的注水水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计算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孔隙体积Vφi:设单井控制供油面积F=井距×排距,单位为m2,注水系统总井数为N,则:Vφi=Fhφ(Ⅰ)式(Ⅰ)中,h为油层有效厚度,m;φ为平均有效孔隙度;i为注水井的标号,i=1,2,3,...,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计算每口井的无因次注入量Qi,是指:根据每口注水井的月度数据报表,得到每口井从开始注水开发到目前累计的总注水量Qti,单位为m3,则:Qi=Qti/Vφi(II)。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质敏感性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水质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计算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平均渗透率目前注水水质下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以及目前考虑注水历史的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Ki,是指:根据注水开发前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测井二次解释成果,将每口井控制储层所有小层的渗透率取算数平均便得根据和目前注水水质,对应到渗透率介于2000~1×10-3μm2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的具体取值表,如表1所示,通过线性插值,得目前注水水质下每口井控制储层的渗透率水质敏感系数θi;表1θ值I级水质II级水质III级水质IV级水质V级水质2000~1500×10-3μm21.2~2.31.6~3.12.4~3.8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忠徐进杰孙致学刘均荣宋宪坤付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