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污水分流
,尤其是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雨污水分流的管网多采用管道形式,虽然具有铺设方便、抗挤压强、材料便宜易得等优势,但同时由于雨水和污水管网都需要独立的整套系统和独立的后期运行,明显具有施工面积大,占地多、开挖搅动区域多、对生产生活影响大、雨污水官网难以同时形成、建筑材料耗费多、环境影响大等缺点,因此,一种适用于雨污水大排量地区雨污合槽分流涵管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的雨污水分流还是通过大量管道系统进行分流,或通过多根涵管进行区分,该类技术均存在占地多,资源用量大的问题,同时采用圆形涵管也不方便对管道的清洁和清洁人员的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雨污水分流管道数量过多的问题;解决了雨污水管道施工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解决了管道不方便清理的问题;还解决了施工成本高,材料耗费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包括:涵管,所述涵管上部为拱形,用于增强顶部承压能力,下部为方形,用于快速排水及人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涵管(1),所述涵管(1)上部为拱形,用于增强顶部承压能力,下部为方形,用于快速排水及人员行走;紧贴涵管(1)内壁上设置有防水层(2),用于防止渗透;涵管(1)底部设有雨水槽(4)和污水槽(5),雨水槽(4)和污水槽(5)之间由分水壁(3)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水分流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涵管(1),所述涵管(1)上部为拱形,用于增强顶部承压能力,下部为方形,用于快速排水及人员行走;紧贴涵管(1)内壁上设置有防水层(2),用于防止渗透;涵管(1)底部设有雨水槽(4)和污水槽(5),雨水槽(4)和污水槽(5)之间由分水壁(3)隔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分流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壁(3)与涵管(1)之间为滑动连接,分水壁(3)可在涵管(1)底部滑动,改变雨水槽(4)和污水槽(5)大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水分流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城,申凌云,罗鹏,黄勇,邱军,夏斌,刘洁,邓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