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176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基础顶板、基础底板、腿柱以及外墙体,所述基础顶板和基础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腿柱,所述外墙体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腿柱上,所述腿柱之间设置有两根钢梁,两根所述钢梁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两根所述钢梁中任意一根的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端槽,所述端槽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另一根钢梁端面相互接触,且电动推杆与压力传感器均电性连接于单片机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片机的智能控制,使得整体框架结构在没有受到横向震动时处于刚性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在受到横向震动时刚性连接进行转变,使得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实用性很强,非常值得推广。

A Seismic Assembly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seismic assembled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oundation top plate, a foundation bottom plate, leg columns and an external wall. The foundation top plate and the foundation bottom plate are fixed with several leg columns, and the outer wall body is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leg columns on both sides. Two steel beam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leg columns, and the two steel beams are movably connected at one end close to each other. An end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end face of any one of the two steel beams close to one end, and a pressure sensor is arranged in the end groove. The pressure sensor contacts with the end face of another steel beam, and the electric push rod and the pressure sensor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whole frame structure in rigid connection when it is not subjected to transverse vibration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single chip computer, and the structure is more stable. The rigid connection is changed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transverse vibration, so that the structure has seismic performance,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在工厂先生产的预制构件为主要部件,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结构类建筑物,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在目前建筑行业实际生产中,装配式建筑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方式,在装配式建筑大量应用的国家,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逐渐选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来建造。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在工厂预制的钢构件作为基础结构构件,附加内墙板和外挂式墙板,同现浇楼板在现场完成组装的住宅结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工期短,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等明显优势,采用预制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无论从功能还是从性价比、舒适性,安全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房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未来装配式建筑的理想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在用于钢结构装配式抗震建筑时存在抗震效果不够好的问题。为了解决抗震效果不好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21656723.2”的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包括基础底板、钢柱;相邻的钢柱通过钢梁连接;钢梁包括工字钢形的梁体,梁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及腹板;腹板的两侧支撑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为由弹性钢筋弯曲形成的波形结构;梁体的两端可滑动的连接有滑动连接头,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滑动连接头上;钢柱的侧面上设置有支撑牛腿结构,梁体的两端支撑于对应钢柱上的支撑牛腿结构之上。有益效果是抗震性能好,容易实现装配式施工方式,施工效率高。但是上述该抗震框架结构,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缺陷:1、当整个框架结构没有受到横向震动时,刚性连接效果较差,虽然可以和好的进行抗震,但是刚性连接效果差会导致整体框架的安装后连接强度变差;2、整体框架结构的钢梁无法减轻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到时结构在受到竖向震动时,不能很好的进行抗震避震,从而造成整个结构容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基础顶板、基础底板、腿柱以及外墙体,所述基础顶板和基础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腿柱,所述外墙体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腿柱上,所述腿柱之间设置有两根钢梁,两根所述钢梁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钢梁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活动插设有插柱,所述插柱位于滑槽内一端连接有挤压弹簧,且插柱远离挤压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腿柱上;两根所述钢梁中任意一根的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端槽,所述端槽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另一根钢梁端面相互接触,且两根所述钢梁相互靠近一端套接有端套,所述端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单片机;所述钢梁侧壁上表面开设有抵杆槽,所述抵杆槽中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移动插设于柱槽中,所述柱槽开设于腿柱侧壁中,且电动推杆与压力传感器均电性连接于单片机上。优选的,所述腿柱中均活动插设有螺纹杆,所述插柱远离挤压弹簧一端开设有插槽;位于两侧腿柱中的螺纹杆一端连接插槽且另一端连接有紧固螺帽;位于中间腿柱中的螺纹杆两端均连接于腿柱两侧的插槽中。优选的,所述滑槽靠近抵杆槽一侧连接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中活动设置有移动板,且钢梁侧壁在抵杆槽和端套之间开设有线孔;所述线孔中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于移动板且另一端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远离牵引绳一端通过连接绳固定连接于腿柱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端套和腿柱侧壁之间通过加强绳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墙体与腿柱之间设置有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固定连接于腿柱上,且外墙体和U型固定架中贯穿设置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钉位于U型固定架一端连接有安装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两根相互连接的钢梁的设置,使得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受到横向震动波,从而控制顶板从柱槽中运动出来,使得框架结构从刚性连接转变为抗震缓冲连接,实现抗震效果;2、本技术通过线孔的开设,使得牵引绳、拉伸弹簧和连接绳可以对钢梁内部的移动板进行拉伸牵引,而且在顶板从柱槽中移动出来后,整体框架结构还可以具有竖向的抗震力,并且对横向设置的两根钢梁具有提升力,进一步防止钢梁掉落。本技术通过单片机的智能控制,使得整体框架结构在没有受到横向震动时处于刚性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在受到横向震动时刚性连接进行转变,使得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实用性很强,非常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两根钢梁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钢梁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钢梁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端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B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单片机引脚电性连接示意图。图中:1基础顶板、100基础底板、2腿柱、3钢梁、4滑槽、5插柱、6挤压弹簧、7端槽、8压力传感器、9端套、10凹槽、11单片机、12抵杆槽、13电动推杆、14顶板、15柱槽、16螺纹杆、17插槽、18紧固螺帽、19移动槽、20移动板、21线孔、22牵引绳、23拉伸弹簧、24连接绳、25加强绳、26外墙体、27U型固定架、28安装螺钉、29安装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包括基础顶板1、基础底板100、腿柱2以及外墙体26,基础顶板1和基础底板100相互平行设置,基础顶板1和基础底板100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腿柱2,腿柱2设置有三根,三根腿柱2两端垂直连接在基础顶板1和基础底板100上,外墙体2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腿柱2上,外墙体26与腿柱2之间设置有U型固定架27,U型固定架27固定连接于腿柱2上,且外墙体26和U型固定架27中贯穿设置有安装螺钉28,安装螺钉28位于U型固定架27一端连接有安装螺栓29,通过安装螺钉28和安装螺栓29的配合连接,将外墙体26与腿柱2进行固定连接,且U型固定架27的设置,使得外墙体26不用与腿柱2直接连接,更好的进行安装。腿柱2之间设置有两根钢梁3,每两根腿柱2之间均设置有两根钢梁3,两根钢梁3水平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两根钢梁3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相互靠近的钢梁3一端相互抵住,截面相互贴合,实现相互连接。钢梁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4,滑槽4中活动插设有插柱5,插柱5位于滑槽4内一端连接有挤压弹簧6,且插柱5远离挤压弹簧6一端固定连接于腿柱2上,插柱5可以在滑槽4内进行移动,通过挤压弹簧6进行缓冲抗震,且插柱5也可以对钢梁3进行支撑。腿柱2中均活动插设有螺纹杆16,插柱5远离挤压弹簧6一端开设有插槽17,位于两侧腿柱2中的螺纹杆16一端连接插槽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基础顶板(1)、基础底板(100)、腿柱(2)以及外墙体(2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顶板(1)和基础底板(100)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腿柱(2),所述外墙体(2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腿柱(2)上,所述腿柱(2)之间设置有两根钢梁(3),两根所述钢梁(3)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钢梁(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中活动插设有插柱(5),所述插柱(5)位于滑槽(4)内一端连接有挤压弹簧(6),且插柱(5)远离挤压弹簧(6)一端固定连接于腿柱(2)上;两根所述钢梁(3)中任意一根的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端槽(7),所述端槽(7)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另一根钢梁(3)端面相互接触,且两根所述钢梁(3)相互靠近一端套接有端套(9),所述端套(9)上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中设置有单片机(11);所述钢梁(3)侧壁上表面开设有抵杆槽(12),所述抵杆槽(12)中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13),所述电动推杆(13)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移动插设于柱槽(15)中,所述柱槽(15)开设于腿柱(2)侧壁中,且电动推杆(13)与压力传感器(8)均电性连接于单片机(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包括基础顶板(1)、基础底板(100)、腿柱(2)以及外墙体(2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顶板(1)和基础底板(100)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腿柱(2),所述外墙体(26)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的腿柱(2)上,所述腿柱(2)之间设置有两根钢梁(3),两根所述钢梁(3)相互靠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钢梁(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中活动插设有插柱(5),所述插柱(5)位于滑槽(4)内一端连接有挤压弹簧(6),且插柱(5)远离挤压弹簧(6)一端固定连接于腿柱(2)上;两根所述钢梁(3)中任意一根的相互靠近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端槽(7),所述端槽(7)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另一根钢梁(3)端面相互接触,且两根所述钢梁(3)相互靠近一端套接有端套(9),所述端套(9)上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中设置有单片机(11);所述钢梁(3)侧壁上表面开设有抵杆槽(12),所述抵杆槽(12)中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13),所述电动推杆(13)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移动插设于柱槽(15)中,所述柱槽(15)开设于腿柱(2)侧壁中,且电动推杆(13)与压力传感器(8)均电性连接于单片机(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启迪汪钟谓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品小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