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80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属于文具用品领域。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包括若干并列排列的筒体,设于最外侧筒体一侧的支撑筒,设于支撑筒相对的筒体的一侧的生态瓶,设于生态瓶上方的排水系统,设于排水系统上方的土培花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植物与笔筒结合在一起,为办公学习用品增加了生态性;土培花盆可旋转,易于转换植物的角度使其各个部位均匀接受光的照射;将土培植物的多余水分过滤引入生态瓶,既便捷又节省水资源;整体易于组装拆卸;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合理性、生态性、实用性、创新性、美观性,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
本技术涉及文具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
技术介绍
笔筒是日常办公学习的必需品,但目前市场上的笔筒外形单一、功能较为单调,虽然也有有多功能生态笔筒,例如,中国专利ZL201521067983.7,公开了一种生态笔筒,将笔筒的外形设计为树干、树枝的形状,将植物种植在底座内,仅能种植水生植物,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植物更换操作也较为复杂,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该笔筒将土培栽植技术、生态瓶和笔筒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水资源,能够同时种植土培和水培植物,更加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植物更换、浇水等相关操作方便,为办公学习用品增加了美观性和生态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包括若干并列排列的筒体,设于最外侧筒体一侧的支撑筒,设于支撑筒相对的筒体的一侧的生态瓶,设于生态瓶上方的排水系统,设于排水系统上方的土培花盆。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旋转装置,设于旋转装置内、收集土培花盆多余水分的聚水盘,位于旋转装置下方、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托盘、连接件和转珠;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轨道,转珠位于轨道内,托盘可在轨道上旋转运动,连接件与金属管相连。托盘旋转,带动土培花盆旋转,使植物易于变换角度接受光的照射,生长更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生态瓶包括瓶体和位于瓶体顶部的顶盖,所述的顶盖上设有用于固定金属管的支撑架和引流水流入生态瓶的沟槽,瓶体与顶盖之间不密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管为空心管,金属管的底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向内弯曲,可固定于生态瓶的顶盖的支撑架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水盘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孔,聚水盘的底部向中心处凹陷,使水更快地向出水孔流去。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托盘的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筒体、支撑筒、生态瓶的侧边设有固定夹,固定带穿过固定夹将筒体、支撑筒、生态瓶固定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土培花盆包括盆体,盆体内从下向上依次设有过滤基质层、土壤层和铺面层,盆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孔,供多余的水流出,防止植物烂根。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铺面层的成分为麦饭石或轻石或彩虹石等轻盈、透气、不生菌的碎石,起到加快渗水、防喷溅、降低土表温度、防水土流失以及美观的作用。所述的过滤基质层包括纱布、小卵石、纱布、细砂、纱布、碎活性炭、纱布、棉花。使流入生态瓶的水是清澈的,且防止土壤流失。所述的筒体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筒体可以粗细不一。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在生态瓶中放入小型模拟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和动物),将顶盖盖在生态瓶瓶体上;将金属管与旋转装置连接;再将金属管底部与生态瓶顶盖扣在一起;将聚水盘放置在托盘上;2、通过固定带和固定夹的配合,将生态瓶、支撑筒、筒体固定;3、将过滤层、土壤层放入土培花盆,将多肉植物或其他土培植物植入土壤中,铺上铺面;4、浇水后,将土培花盆放到聚水盘上,多余的水经过滤流入金属管,从金属管下端口流到生态瓶顶盖的沟槽中,再流入生态瓶中;5、通过旋转托盘改变花盆,使得植物更均匀的接受阳光;6、当不使用固定带时,笔筒和栽植系统可分开放置,笔筒可以粗细不一,套在一起使用时,增加笔筒内部的分区。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土培栽植技术、生态瓶结合在一起,将花盆里多余的水过滤引入生态瓶,无需手动处理多余流出的水,增加了种植土培植物的便利程度,能够同时种植土培和水培植物,更加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充分利用水资源。2、本技术将栽植系统与笔筒结合在一起,为办公学习用品增加了生态性。3、本技术的土培花盆可旋转,易于转换植物的角度使其各个部位均匀接受光的照射。4、本技术整体均是组装而成,有多种使用方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所调整,拆装方便,兼具合理性、生态性、实用性、创新性、美观性,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排水系统的结构图;图4是旋转装置剖面图;图5是土培花盆结构图;图6是生态瓶的结构图;图中:排水系统1,支撑筒2,筒体3,生态瓶4,土培花盆5,固定夹6,固定带7;旋转装置1-1,聚水盘1-2,金属管1-3,出水孔1-4,托盘1-1-1,连接件1-1-2,转珠1-1-3,轨道1-1-4,瓶体4-1,顶盖4-2,支撑架4-3,沟槽4-4,盆体5-1,过滤基质层5-2,土壤层5-3,铺面层5-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包括若干并列排列的筒体3,设于最外侧筒体3一侧的支撑筒2,设于支撑筒2相对的筒体3的一侧的生态瓶4,设于生态瓶上方的排水系统1,设于排水系统1上方的土培花盆5。所述的排水系统1包括旋转装置1-1,设于旋转装置1-1内、收集土培花盆5多余水分的聚水盘1-2,位于旋转装置1-1下方、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管1-3。所述的旋转装置1-1包括托盘1-1-1、连接件1-1-2和转珠1-1-3;所述的连接件1-1-2上设有轨道1-1-4,转珠1-1-3位于轨道1-1-4内,托盘1-1-1可在轨道上1-1-4旋转运动,连接件1-1-2与金属管1-3相连。托盘旋转,带动土培花盆旋转,使植物易于变换角度接受光的照射,生长更好。所述的生态瓶4包括瓶体4-1和位于瓶体4-1顶部的顶盖4-2,所述的顶盖4-2上设有用于固定金属管1-3的支撑架4-3和引流水流入生态瓶的沟槽4-4。瓶体与顶盖之间可以不密封。所述的金属管1-3为空心管,金属管1-3的底部设有不少于一个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向内弯曲,可固定于生态瓶的顶盖的支撑架4-3上。所述的聚水盘1-2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孔1-4,聚水盘的底部向中心处凹陷,使水更快地向出水孔流去。所述的托盘1-1-1的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孔1-4。所述的筒体、支撑筒、生态瓶的侧边设有固定夹6,固定带7穿过固定夹将筒体、支撑筒、生态瓶固定住。所述土培花盆5包括盆体5-1,盆体5-1内从下向上依次设有过滤基质层5-2、土壤层5-3和铺面层5-4,盆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孔1-4,供多余的水流出,防止植物烂根。所述的铺面层的成分为麦饭石或轻石或彩虹石等轻盈、透气、不生菌的碎石,起到加快渗水、防喷溅、降低土表温度、防水土流失以及美观的作用。所述的过滤基质层包括纱布、小卵石、纱布、细砂、纱布、碎活性炭、纱布、棉花。使流入生态瓶的水是清澈的,且防止土壤流失。所述的筒体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筒体可以粗细不一。所述的固定夹的形状为向上的直角管,可夹住并支撑固定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并列排列的筒体,设于最外侧筒体一侧的支撑筒,设于支撑筒相对的筒体的一侧的生态瓶,设于生态瓶上方的排水系统,设于排水系统上方的土培花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并列排列的筒体,设于最外侧筒体一侧的支撑筒,设于支撑筒相对的筒体的一侧的生态瓶,设于生态瓶上方的排水系统,设于排水系统上方的土培花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旋转装置,设于旋转装置内、收集土培花盆多余水分的聚水盘,位于旋转装置下方、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托盘、连接件和转珠;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轨道,转珠位于轨道内,托盘可在轨道上旋转运动,连接件与金属管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瓶包括瓶体和位于瓶体顶部的顶盖,所述的顶盖上设有用于固定金属管的支撑架和导引水流入生态瓶的沟槽。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生态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艳吕玥火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