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523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涉及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择待鉴定春玉米品种的幼苗进行干旱田间区域种植,同时设置对照组;步骤二、在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测定6‑9个形态或生态或生理指标,再通过所测指标建立抗旱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先田间直观鉴定,再试验测定的方法,对所述区域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快速鉴定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玉米生产品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紧贴生产实际研究,操作实用性强,不仅为现行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提供研究基础,在生产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科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旱区,干旱是造成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最主要原因,而选用适宜的抗旱性玉米品种,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对玉米品种抗旱性科学而准确地评价,是选用适宜春玉米品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据统计,世界上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4.9%,占耕地面积的42.9%,而中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2.5%。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总产和单产已超过小麦,仅次于水稻,跃居中国粮食作物生产的第二位。玉米是对水分较敏感的作物。有研究表明,玉米在播种后50天左右,每受旱一天,平均减产3%;抽雄至抽丝期每受旱一天,平均减产6%-7%,最多可减产13%;籽粒灌浆初期平均減产49%。因此,培育并选用高产抗旱品种是抵御干旱胁迫的最经济方法之一。当前,对于玉米抗旱性鉴定方法,采用室内和盆栽研究的较多,但与生产脱节,且不易操作应用,而大田研究多集中于整个生育期,且由于区域气候差异,可应用性也较差,因此针对区域,研究快速、直观且易操作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解决了目前生产上玉米品种多杂,生产者选择区域性适宜品种时盲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择待鉴定春玉米品种的幼苗进行干旱田间区域种植,同时设置对照组;步骤二、在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测定6-9个形态或生态或生理指标,再通过所测指标建立抗旱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先田间直观鉴定,再试验测定的方法,对所述区域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快速鉴定和评价。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测定的6-9个形态或生态或生理指标包括:吐丝散粉间隔期、株高、功能叶叶面积、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中的至少六个。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建立的抗旱评价体系是指:以“吐丝散粉间隔期”、“株高”中的至少一个为初级鉴定指标;以“功能叶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中的至少两个为次级鉴定指标;以“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中的至少三个为最终鉴定指标。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采用田间直观鉴定的方法具体包括:以建立的所述抗旱评价体系中的初级鉴定指标为直观鉴定参考指标,初步筛选出所述区域中的北方旱区春玉米品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采用试验测定的方法具体包括:以建立的所述抗旱评价体系中的次级鉴定指标,对春玉米品种进行再次筛选,再以建立的所述抗旱评价体系中的最终鉴定指标,来综合分析评定北方旱区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叶叶面积、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是通过采集玉米叶片样品测得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明确了北方旱区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受旱对最终产量的减产影响最大,同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联度也最大,此时期测定的指标和方法,可作为此区域春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和评价方法,为玉米生产品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紧贴生产实际研究,操作实用性强,不仅为现行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提供研究基础,在生产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具体鉴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择待鉴定春玉米品种发育良好的幼苗和对照品种发育良好的幼苗,在年自然降水少于350mm的北方旱区陆地种植,每种品种种植一小区,每小区种植两行,小区面积为10㎡,种植后浇出苗水,使0-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后期不再浇水,全生育期共灌水50方/亩;步骤二、在在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测定吐丝散粉间隔期、株高、功能叶叶面积、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再通过所测指标建立抗旱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田间直观鉴定,以“吐丝散粉间隔期”和“株高”初级鉴定指标,直观地初步筛选出所述区域中的北方旱区春玉米品种;再采用试验测定法,以“功能叶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为次级鉴定指标,对春玉米品种进行再次筛选,最后以“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为最终鉴定指标,来综合分析评定北方旱区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具体鉴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择待鉴定春玉米品种发育良好的幼苗和对照品种发育良好的幼苗,在年自然降水少于350mm的北方旱区陆地种植,每种品种种植一小区,每小区种植两行,小区面积为10㎡,种植后浇出苗水,使0-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后期不再浇水,全生育期共灌水50方/亩;步骤二、在在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测定吐丝散粉间隔期、株高、功能叶叶面积、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再通过所测指标建立抗旱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田间直观鉴定,以“吐丝散粉间隔期”和“株高”为初级鉴定指标,直观地初步筛选出所述区域中的北方旱区春玉米品种;再采用试验测定法,以“功能叶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为次级鉴定指标,对春玉米品种进行再次筛选,最后以“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离体叶片失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最终鉴定指标,来综合分析评定北方旱区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择待鉴定春玉米品种的幼苗进行干旱田间区域种植,同时设置对照组;步骤二、在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测定6‑9个形态或生态或生理指标,再通过所测指标建立抗旱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先田间直观鉴定,再试验测定的方法,对所述区域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快速鉴定和评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择待鉴定春玉米品种的幼苗进行干旱田间区域种植,同时设置对照组;步骤二、在春玉米拔节期或抽雄期或灌浆期,测定6-9个形态或生态或生理指标,再通过所测指标建立抗旱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先田间直观鉴定,再试验测定的方法,对所述区域春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快速鉴定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测定的6-9个形态或生态或生理指标包括:吐丝散粉间隔期、株高、功能叶叶面积、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水分利用效率中的至少六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旱区春玉米抗旱性快速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建立的抗旱评价体系是指:以“吐丝散粉间隔期”、“株高”中的至少一个为初级鉴定指标;以“功能叶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涛黄学芳李杰杨柯张伟张冬梅黄明镜王娟玲赵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