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自动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516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量自动检测系统,属于水配送领域,以解决目前为用户配送水的方式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不能及时配送水及工作人员配送水时间受限制的问题。箱体和箱盖通过第一合页连,两个凸块安装于箱盖内侧壁靠近两个侧边的位置,两个气缸的缸体与箱体的两个内侧壁的顶部连,活塞杆与凸块连,感应电子锁的感应机构安装于箱盖外侧壁,感应电子锁的执行机构安装于箱盖内侧壁与感应机构相对应位置,隔断层设于箱体内腔的中间,两个储水装置放置于两个容置空间中,水量检测装置设于箱体的内腔中,两个托盘分别与两个容置空间底部连;信号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控制模块与远程通讯模块连,远程通讯模块与远程服务器连,远程服务器设于水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量自动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配送
,尤其涉及一种水量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水健康问题。由于矿物质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目前很多家庭都选择由水站配送桶装矿泉水来饮用。当饮用完一桶后给水站打电话要求配送,水站为其配送下一桶矿泉水。然而,由于水站送水人员数量有限,每个送水人员可能负责不同的片区,而用户要求配送水的时间不固定,因此,经常会出现用户打电话要求配送水时,该片区对应的工作人员已出发去给其它用户配送水,而其它用户可能正好离现在要求送水的用户家比较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再次返回水站给用户取上并从水站出发给用户送过去。这样不仅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不能给用户及时配送水。另外,目前的这种配送矿泉水的方式需要用户在家的时候为其送至家中,当用户家中无人时则无法为其配送水,使得工作人员配送水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为用户配送水的方式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不能及时给用户配送水及工作人员配送水的时间受限制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量自动检测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量自动检测系统,其包括水桶箱柜、四个支撑脚、两个凸块、两个气缸、感应电子锁、隔断层、两个储水装置、两个托盘、水量检测装置和远程服务器,其中:所述水桶箱柜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和箱盖通过第一合页连接,四个支撑脚分别安装于箱体底部的四个角上,两个凸块分别安装于箱盖内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两个气缸的缸体分别与箱体的两个内侧壁的顶部连接,两个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凸块连接,感应电子锁的感应机构安装于箱盖外表面的边缘,感应电子锁的执行机构安装于箱盖内表面与感应电子锁的感应机构相对应的位置,隔断层设置于箱体内腔的中间并将箱体的内腔分为两个容置空间,两个储水装置分别活动置于两个容置空间中,水量检测装置设置于箱体的内腔中,两个托盘分别与两个容置空间的底部连接并用于放置两个储水装置;所述水量检测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控制模块、远程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远程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远程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远程服务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信号采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和远程通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均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设置于水站;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箱体和箱盖分离时采集水桶箱柜中的水量信号,并将所采集的水量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水量信号确定水桶箱柜中的水量,并将水桶箱柜中的水量通过远程通讯模块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可选地,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重力传感器J3、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AD转换芯片U4、电容C3、重力传感器J4、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6、AD转换芯片U5和电容C5,其中: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4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VREF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3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AGND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2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INN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1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INP连接,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AVDD与电源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AVDD和引脚DVDD均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DOUT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1连接,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PD/SCK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0连接;重力传感器J4的引脚4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VREF连接,重力传感器J4的引脚3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AGND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2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INN连接,重力传感器J4的引脚1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INP连接,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AVDD与电源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AVDD和引脚DVDD均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DOUT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3连接,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PD/SCK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2连接;其中,重力传感器J3和重力传感器J4分别设置于两个托盘的下面;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2、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1、电阻R2、电容C26、电容C25、晶振X2、接口芯片J1、调试接口TP1、调试接口TP2、晶振X1、电容C23、电容C24、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电阻R8、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0、发光二极管D3、电阻R44、发光二极管D4、电容C28、电阻R30、插口J2、电容C33、按键开关S2、电容C27、按键开关S1和触发开关,其中:电容C2、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的一端均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VDDA连接,电容C2、电容C29、电容C30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控制芯片U1的引脚VDDA、引脚VDD1、引脚VDD2、引脚VDD3和引脚VDD4连接,控制芯片U1的引脚VSSA、引脚VSS1、引脚VSS2和引脚VSS3均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NRST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NRST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引脚BOOT0接地,电容C26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OSCOUT/PF1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5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OSCIN/PF0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接地,晶振X2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26的一端和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接口芯片J1的引脚1与电源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接口芯片J1的引脚2接地,插头J1的引脚3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13连接,接口芯片J1的引脚4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14连接,调试接口TP1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9连接,调试接口TP2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10连接,电容C23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C14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4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C15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5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6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7连接,电阻R44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44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量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桶箱柜、四个支撑脚(24)、两个凸块(25)、两个气缸(26)、感应电子锁(27)、隔断层(28)、两个储水装置(29)、两个托盘(37)、水量检测装置(30)和远程服务器(35),其中:所述水桶箱柜包括箱体(21)和箱盖(22),箱体(21)和箱盖(22)通过第一合页(23)连接,四个支撑脚(24)分别安装于箱体(21)底部的四个角上,两个凸块(25)分别安装于箱盖(21)内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两个气缸(26)的缸体分别与箱体(21)的两个内侧壁的顶部连接,两个气缸(26)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凸块(25)连接,感应电子锁(27)的感应机构安装于箱盖(22)外表面的边缘,感应电子锁(27)的执行机构安装于箱盖(22)内表面与感应电子锁(27)的感应机构相对应的位置,隔断层(28)设置于箱体(21)内腔的中间并将箱体(21)的内腔分为两个容置空间,两个储水装置(29)分别活动置于两个容置空间中,水量检测装置(30)设置于箱体(21)的内腔中,两个托盘(37)分别与两个容置空间的底部连接并用于放置两个储水装置(29);所述水量检测装置(30)包括信号采集模块(31)、控制模块(32)、远程通讯模块(33)和电源模块(34),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3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32)的信号输出端与远程通讯模块(3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远程通讯模块(33)的信号输出端与远程服务器(3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34)的电源输出端与信号采集模块(31)的电源输入端、控制模块(32)的电源输入端和远程通讯模块(33)的电源输入端均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35)设置于水站;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1)用于当检测到箱体(21)和箱盖(22)分离时采集水桶箱柜中的水量信号,并将所采集的水量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32),控制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水量信号确定水桶箱柜中的水量,并将水桶箱柜中的水量通过远程通讯模块(33)发送至远程服务器(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量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桶箱柜、四个支撑脚(24)、两个凸块(25)、两个气缸(26)、感应电子锁(27)、隔断层(28)、两个储水装置(29)、两个托盘(37)、水量检测装置(30)和远程服务器(35),其中:所述水桶箱柜包括箱体(21)和箱盖(22),箱体(21)和箱盖(22)通过第一合页(23)连接,四个支撑脚(24)分别安装于箱体(21)底部的四个角上,两个凸块(25)分别安装于箱盖(21)内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两个气缸(26)的缸体分别与箱体(21)的两个内侧壁的顶部连接,两个气缸(26)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凸块(25)连接,感应电子锁(27)的感应机构安装于箱盖(22)外表面的边缘,感应电子锁(27)的执行机构安装于箱盖(22)内表面与感应电子锁(27)的感应机构相对应的位置,隔断层(28)设置于箱体(21)内腔的中间并将箱体(21)的内腔分为两个容置空间,两个储水装置(29)分别活动置于两个容置空间中,水量检测装置(30)设置于箱体(21)的内腔中,两个托盘(37)分别与两个容置空间的底部连接并用于放置两个储水装置(29);所述水量检测装置(30)包括信号采集模块(31)、控制模块(32)、远程通讯模块(33)和电源模块(34),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3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32)的信号输出端与远程通讯模块(3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远程通讯模块(33)的信号输出端与远程服务器(3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34)的电源输出端与信号采集模块(31)的电源输入端、控制模块(32)的电源输入端和远程通讯模块(33)的电源输入端均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35)设置于水站;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1)用于当检测到箱体(21)和箱盖(22)分离时采集水桶箱柜中的水量信号,并将所采集的水量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32),控制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水量信号确定水桶箱柜中的水量,并将水桶箱柜中的水量通过远程通讯模块(33)发送至远程服务器(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量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1)包括重力传感器J3、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AD转换芯片U4、电容C3、重力传感器J4、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6、AD转换芯片U5和电容C5,其中: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4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VREF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3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AGND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2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INN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1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INP连接,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AVDD与电源模块(34)的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AVDD和引脚DVDD均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DOUT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1连接,AD转换芯片U4的引脚PD/SCK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0连接;重力传感器J4的引脚4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VREF连接,重力传感器J4的引脚3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AGND连接,重力传感器J3的引脚2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INN连接,重力传感器J4的引脚1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INP连接,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AVDD与电源模块(34)的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与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AVDD和引脚DVDD均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DOUT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3连接,AD转换芯片U5的引脚PD/SCK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B12连接;其中,重力传感器J3和重力传感器J4分别设置于两个托盘(37)的下面;所述控制模块(32)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2、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1、电阻R2、电容C26、电容C25、晶振X2、接口芯片J1、调试接口TP1、调试接口TP2、晶振X1、电容C23、电容C24、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电阻R8、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0、发光二极管D3、电阻R44、发光二极管D4、电容C28、电阻R30、插口J2、电容C33、按键开关S2、电容C27、按键开关S1和触发开关(38),其中:电容C2、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的一端均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VDDA连接,电容C2、电容C29、电容C30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控制芯片U1的引脚VDDA、引脚VDD1、引脚VDD2、引脚VDD3和引脚VDD4连接,控制芯片U1的引脚VSSA、引脚VSS1、引脚VSS2和引脚VSS3均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NRST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NRST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34)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引脚BOOT0接地,电容C26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OSCOUT/PF1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5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OSCIN/PF0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接地,晶振X2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26的一端和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接口芯片J1的引脚1与电源模块(34)的第二电源输出端连接,接口芯片J1的引脚2接地,插头J1的引脚3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13连接,接口芯片J1的引脚4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14连接,调试接口TP1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9连接,调试接口TP2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A10连接,电容C23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C14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4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引脚PC15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晶振X1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23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万涛矿泉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