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修复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地铁、公路、水电、矿山等各类隧道的大规模建设,隧道施工已广泛涉猎到海底、软弱岩层、构造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领域。这些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易出现围岩变形大,甚至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给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更为严格、高标准的支护技术挑战,这也是保障公众和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机械设备财产安全的先决条件。目前,当复杂地段隧道遭遇各类冒顶、片帮等工程事故时,现场主要采用以下两种修复断面技术手段:其一,对于出现大面积空洞情况:首先采用编织袋装满石头或沙子,借助单体支柱或可塑性金属支架将其逐袋填满空洞区域,接着用棚梁支撑,支护结构间作用力传递性差,修复后的断面不完整,且极不稳定;其二,对于小范围冒落或片帮情况:遇到软弱破碎围岩则直接采用“木垛+单体支柱(金属支架)”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或遇到完整岩体时,则补打锚杆或锚索。但这两种方式极易造成附近断面支护结构失效而应力集中,影响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从隧道修复时间来看,现场围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支架(7)、棚梁装置(10)、补打金属网(6)、膜袋装置(3)、锚固装置和预埋注浆管(4);所述金属支架(7)适于从隧道内部对隧道围岩(12)形成支撑;所述棚梁装置(10)安装在相邻的所述金属支架(7)上,形成对所述隧道围岩(12)的支撑;所述补打金属网(6)安装在所述棚梁装置(10)的外侧;所述膜袋装置(3)安装在所述补打金属网(6)与所述隧道围岩(12)之间,其内部适于注入浆液,以填充所述隧道围岩(12)的垮落区域;所述锚固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棚梁装置(10)与所述隧道围岩(12),以将所述浆液凝固形成的注浆体(5)固定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支架(7)、棚梁装置(10)、补打金属网(6)、膜袋装置(3)、锚固装置和预埋注浆管(4);所述金属支架(7)适于从隧道内部对隧道围岩(12)形成支撑;所述棚梁装置(10)安装在相邻的所述金属支架(7)上,形成对所述隧道围岩(12)的支撑;所述补打金属网(6)安装在所述棚梁装置(10)的外侧;所述膜袋装置(3)安装在所述补打金属网(6)与所述隧道围岩(12)之间,其内部适于注入浆液,以填充所述隧道围岩(12)的垮落区域;所述锚固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棚梁装置(10)与所述隧道围岩(12),以将所述浆液凝固形成的注浆体(5)固定在所述隧道围岩(12)上;所述预埋注浆管(4)铺设于所述隧道围岩(12)垮落区域的围岩壁上,以注入速凝浆液填充所述注浆体(5)与所述围岩壁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7)具有与隧道断面相适应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梁装置(10)包括多个槽钢梁,所述槽钢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锚固装置的锚孔(1001)和与所述金属支架(7)相配合的切槽(10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装置(3)包括膜袋(301)、预设注浆管(303)、注浆开关(304)和管塞(305);所述膜袋(301)由弹性材料成型,其适于形成密闭的浆液容纳空间;所述预设注浆管(303)贯穿所述膜袋(301),其位于所述膜袋(301)内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注浆孔(302);所述管塞(305)的长度等于所述预设注浆管(303)的长度,外径等于所述预设注浆管(303)的内径;所述注浆开关(304)设置于所述膜袋(301)上所述预设注浆管(303)贯穿处,适于封闭所述预设注浆管(3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注浆管(303)为圆形PE塑料管;所述注浆开关(304)适于相对于所述预设注浆管(303)轴向移动;所述注浆孔(302)为等距离设置的圆形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修复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包括交替排列的深部锚固装置(1)和浅部锚固装置(2);所述深部锚固装置(1)为长度4-10米的锚杆或者锚索,所述浅部锚固装置(2)为长度1-3米的锚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地元,杜少华,阮波,邓成宏,胡云飞,徐祥云,王光伟,徐延晶,何俊,刘远建,姜晓明,唐丽茹,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