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80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主要由导尿管(1)、温度传感器(2)、测温导线(16)、测温插头(17)、转换接头(4)、引流管路(5)、微压力传感器(6)、测压插头(19)、截止阀(7)、液量监测窗口(8)、集尿袋(10)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温度传感器、微压力传感器与液量监测窗口分别同时集成在引流管路内,用于卧床患者进行动态连续体温监测、膀胱内压力监测以及尿量测量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用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动态连续测定体温、膀胱内压力以及尿量,与专用的监护仪器配套使用,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对卧床患者的体温、膀胱内压力以及尿量进行监测是临床常见的医学手段,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体温表、测压导管和量杯分别进行,器材准备多样,费时费力,操作很不方便。留置导尿管是卧床患者常用护理方法,如果能在留置引流管路内进行体温、膀胱压力、尿量同时动态监测,是一种很方便的技术方向。由于密闭管路内的液体具有很好的压力传递作用,在引流管路内尿液充盈时监测管路内压力便能直接感知膀胱内压力,压力数据稳定不易被干扰;而且膀胱内体温受外部环境影响少,测量准确度高;在引流管路内闭环测量尿量,比现有量杯测量更精准、且不会污染病房环境。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技术方案,填补临床测温测压引流管路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主要由导尿管、温度传感器、测温导线、测温插头、转换接头、引流管路、微压力传感器、测压插头、截止阀、液量监测窗口、集尿袋组成;其中,温度传感器位于导尿管前端的管壁内或管腔内,温度传感器采用测温导线沿管壁或管腔内部延伸到导尿管分支接口外,测温导线的尾部设置测温插头;引流管路采用转换接头与导尿管的导尿腔连通;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设置在转换接头或引流管路或导尿管的内腔,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末端设有测压插头;引流管路前端设有转换接头、尾端设有集尿袋,转换接头与集尿袋之间设有液量监测窗,液量监测窗口设置于集尿袋的上游位置;截止阀设置于微压力传感器与液量监测窗口之间的引流管路上。本专利技术与专用监测设备配套使用,温度传感器末端的测温插头与监测设备外挂的信号采集板的温度输入接口快捷连接,微压力传感器末端的测压插头与监测设备外挂的信号采集板的压力输入接口快捷连接,液量监测窗口安装在监测设备的光学监测口位置。所述的导尿管采用乳胶、硅胶、聚氨酯或医用软聚氯乙烯等软性材料制成,根据管路内腔道数量不同分为双腔、三腔、四腔等不同型号;导尿管的尾部设有分支接口,分支接口的数量及功能应与导尿管管路内腔道匹配。所述的转换接头位于引流管路的最前端,转换接头用于与导尿管转接,使尿液从导尿管流出后经引流管路进入集尿袋;转换接头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形。所述的引流管路采用软聚氯乙烯等医用高分子材料挤出成型,要求是具有弹性的空心管材。所述的截止阀是指能够阻断引流管路的开关装置,一般可采用夹片、尖嘴夹、十字阀等结构,截止阀设置于微压力传感器与液量监测窗口之间的引流管路上;截止阀的作用在于,测量膀胱压力或临床需要时阻断尿液经引流管路流入集尿袋。所述的液量监测窗口用于供监测设备测量尿量,其结构与原理类似于输液管路的莫菲滴斗,一般采用透明医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形。液量监测窗口设置于集尿袋的上游位置,本专利技术与监测设备配套使用时,将液量监测窗口安装在监测设备的光学监测口位置,尿液滴下时,监测设备通过光学传感器(比如红外光栅扫描对管)感知液滴,并通过计算“液滴数量×每滴容积”给出动态尿量。所述的信号采集板是监测设备的外挂装置,主要用于采集温度传感器与微压力传感器传输的信号,并通过信号转化和放大后传输给监测设备。信号采集板设有两个信号输入接口,其中一个为温度输入接口,与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插头快捷连接,另一个为压力输入接口,与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插头快捷连接;同时,信号采集板还设有信号输出接口,信号输出接口采用专用导线、专用插头与监测设备快捷联通,将接收到的微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信号传输给监测设备,并由监测设备读出。上述的专用导线一般采用6芯或7芯信号线,专用插头采用常见的USB插头、航空插头均可。所述的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温度传感器,长宽高应不大于80mm×2mm×2mm,量程不低于25℃-45℃,精度不低于+0.2℃;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导尿管留置入人体的前端管壁内或管腔内;优选的方案是,温度传感器位于导尿管头部球囊附近的管壁内或管腔内;温度传感器采用测温导线从导尿管的管壁内或管腔内引出,测温导线的尾端设有测温插头,测温插头与信号采集板快捷联通。所述的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固定设置在转换接头或引流管路或导尿管的内腔,微压力传感器采用测压插头与信号采集板联通。进一步地,优选的方案是,采用三腔或者三腔以上导尿管时,将导尿管的其中一腔作为测压腔,测压腔与导尿腔间接或直接连通,使膀胱内尿液能顺利进入测压腔内,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设置在测压腔的分支接口内,微压力传感器采用测压导线、测压插头与信号采集板联通。所述的集尿袋位于引流管路的尾端,一般采用医用薄膜高频热合成形,用于尿液的收集与储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温度传感器、微压力传感器与液量监测窗口分别同时集成在一套引流管路内,用于卧床患者进行动态连续体温监测、膀胱内压力监测以及尿量测量,十分方便,而且具有体温监测受环境温度影响少、膀胱内压力监测精度高、尿量在引流管路内闭环监测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信号采集板的工作原理框图;图3是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设置在转换接头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设置在测压腔分支接口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与监测设备配套应用示意图。图中所示:导尿管(1)、温度传感器(2)、导尿管分支接口(3)、转换接头(4)、引流管路(5)、微压力传感器(6)、截止阀(7)、液量监测窗口(8)、信号采集板(9)、集尿袋(10)、监测设备(11)、监测设备的专用导线(12)、监测设备的专用插头(13)、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14)、转换接头侧孔(15)、测温导线(16)、测温插头(17)、测压导线(18)、测压插头(19)、测压腔(20)、导尿腔(21)、固定球囊腔(22)、测温腔(23)、球囊(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微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转换接头(4)内的制备方式。1、如图3的转换接头(4)结构所示,开具转换接头(4)的注塑模具,转换接头(4)的右侧外壁应留出与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14)的转换接头侧孔(15)。2、采用医用聚丙烯材料,注塑工艺生产出转换接头(4)。3、微压力传感器(6)串口采用30cm四芯导线(12)与导线插头(13)联通。4、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14)置入转换接头侧孔(15)内,采用密封胶将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14)密闭固定在转换接头侧孔(15)上。自然晾干密封胶后,采用医用纯化水检查的密闭性能,在200cmH2O压力条件下,保持30秒应无渗漏发生。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设置在测压腔分支接口内的制备方式。1、如图4所示,采用四腔导尿管(1),其中左侧为固定球囊腔(22),中间导尿腔(21);导尿腔(21)在导尿管分支接口(3)处分叉,成形为测压腔(20),导尿腔(21)与测压腔(20)内部连通;右侧为测温腔(23)。2、微压力传感器的测压口(14)置入测压腔(20)内,采用密封胶粘接,检查无泄漏即可。3、微压力传感器(6)管脚与测压导线(18)一端焊接,测压导线(18)另一端与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主要由导尿管(1)、温度传感器(2)、测温导线(16)、测温插头(17)、转换接头(4)、引流管路(5)、微压力传感器(6)、测压插头(19)、截止阀(7)、液量监测窗口(8)、集尿袋(10)组成,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2)位于导尿管(1)前端的管壁内或管腔内,温度传感器(2)采用测温导线(16)沿管壁或管腔内部延伸到导尿管分支接口(3)外,测温导线(16)的尾部设置测温插头(17);引流管路(5)采用转换接头(4)与导尿管(1)的导尿腔连通;微压力传感器(6)的测压口设置在转换接头(4)或引流管路(5)或导尿管(1)的内腔,微压力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末端设有测压插头(19);引流管路(5)前端设有转换接头(4)、尾端设有集尿袋(10),转换接头(4)与集尿袋(10)之间设有液量监测窗(8),液量监测窗口(8)设置于集尿袋(10)的上游位置;截止阀(7)设置于微压力传感器(6)与液量监测窗口(8)之间的引流管路(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温测压及测尿量的引流管路,主要由导尿管(1)、温度传感器(2)、测温导线(16)、测温插头(17)、转换接头(4)、引流管路(5)、微压力传感器(6)、测压插头(19)、截止阀(7)、液量监测窗口(8)、集尿袋(10)组成,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2)位于导尿管(1)前端的管壁内或管腔内,温度传感器(2)采用测温导线(16)沿管壁或管腔内部延伸到导尿管分支接口(3)外,测温导线(16)的尾部设置测温插头(17);引流管路(5)采用转换接头(4)与导尿管(1)的导尿腔连通;微压力传感器(6)的测压口设置在转换接头(4)或引流管路(5)或导尿管(1)的内腔,微压力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末端设有测压插头(19);引流管路(5)前端设有转换接头(4)、尾端设有集尿袋(10),转换接头(4)与集尿袋(10)之间设有液量监测窗(8),液量监测窗口(8)设置于集尿袋(10)的上游位置;截止阀(7)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雪红陈旭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汇智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