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宝珠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35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枕头,枕套内设置有3D网布制成的枕芯本体和至少一片枕垫,枕垫位于枕芯本体和下面层围成的腔体内,枕芯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颈垫、第二颈垫和向中间凹陷的后脑支撑部,后脑支撑部设置在第一颈垫和第二颈垫之间,第一颈垫低于第二颈垫且高于后脑支撑部的中心点,当婴儿头部枕到后脑支撑部上时,后脑支撑部的支撑面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第一颈垫的外边、第二颈垫的外边以及枕垫、上面层和下面层的长边向内凹陷成与颈部相适配的弧形部,下面层设置有活动式开口;其优点是可以增减枕垫起到调节该枕头的高度的作用;当婴儿头部枕到后脑支撑部上时,后脑支撑部的支撑面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对后脑起到很好的支撑定型作用。

A baby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fant pillow, in which a pillow core body made of 3D mesh cloth and at least one pillow pad are arranged. The pillow pad is located in a cavity enclosed by the pillow core body and the lower lay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illow cor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eck pad, a second neck pad and a back brain support part which is depressed towards the middle. The back brain support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neck pad and the second neck pad, and the first neck pad is lower than the second neck The second cervical pad is higher than the central point of the posterior brainstem. When the infant's head is pillowed to the posterior brainstem, the supporting surface of the posterior brainstem forms a smooth transition pan bottom. The outer edge of the first cervical pad, the outer edge of the second cervical pad and the long edge of the pillow pad,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are sunk inward into an arc matching the neck, and the low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movable openings. The height of the pillow is regulated b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pillow pad. When the infant's head is pillowed on the back brainstem, the supporting surface of the back brainstem forms a smooth transition pan bottom, which plays a good supporting and stereotyping role for the back brain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枕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枕头。
技术介绍
由于睡觉姿势的不正确和使用的枕头不合适,引起婴儿呼吸不顺畅导致窒息意外发生。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头骨尚未硬化,其头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由于睡觉姿势的不正确和使用的枕头不合适,都有可能使婴儿的头型发生偏斜等畸形变化。目前市场上也有诸多婴儿定型枕,如中国专利号为201620084963.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3D婴儿定型枕,包括枕芯以及包覆于枕芯外的枕套,包括枕芯以及包覆于枕芯外的枕套,枕芯包括多层依次叠加的3D网层,枕套的顶面中部车有环形的车缝线,该车缝线依次将枕套的顶面、多层3D网层以及枕套的底面缝制一起,枕套的顶面中部和底面中部均形成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的四边向下凹陷。这种结构的枕头虽采用了透气效果好的3D网层制作,可防止婴儿窒息;而且枕套的顶面中部和底面中部均形成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的四边向下凹陷,支撑部对婴儿后脑具有一定的定型作用,但是该结构的婴儿定型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以下问题:一、枕头的高度不可以调节,不能适应不同年龄大小的婴儿使用;二、由于该结构的定型枕的支撑部由顶面、多层3D网层以及枕套的底面形成,支撑部实际比较厚,支撑定型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气效果好、整体可水洗、支撑定型效果好且高度可调的婴儿枕头,该婴儿枕头设置有不同高度的颈垫,可供不同月龄宝宝使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儿枕头,包括枕套,所述的枕套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的枕套内设置有3D网布制成的枕芯本体和至少一片枕垫,所述的枕垫位于所述的枕芯本体和所述的下面层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的枕芯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颈垫、第二颈垫和向中间凹陷的后脑支撑部,所述的后脑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颈垫和所述的第二颈垫之间,所述的第一颈垫低于所述的第二颈垫,且所述的第一颈垫高于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的中心点,当婴儿头部枕到所述的后脑支撑部上时,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的支撑面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所述的第一颈垫的外边、所述的第二颈垫的外边以及所述的枕垫、所述的上面层和所述的下面层的长边分别向内凹陷成与颈部相适配的弧形部,所述的下面层上设置有活动式开口。所述的枕垫的材料为3D网布制成。所述的枕芯本体包括枕芯底层和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的枕芯面层,所述的枕芯面层与所述的枕芯底层沿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圆周缝合,所述的枕芯底层和所述的枕芯面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大于所述的第一通孔,所述的中间层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垫高层,所述的垫高层上设置有朝向其中一侧所述的弧形部的U型开口,所述的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的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由所述的枕芯底层上与所述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表面以及覆盖在所述的第二通孔的内壁、所述的U型开口的内壁上的所述的枕芯面层/所述的枕芯底层围成,所述的第一颈垫由所述的U型开口对应的所述的中间层、所述的枕芯底层以及所述的枕芯面层叠加形成,所述的第二颈垫由与所述的第一颈垫相对的枕芯面层、枕芯底层、垫高层和中间层叠加而成。由于第二通孔大于第一通孔,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后脑支撑部由枕芯面层上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表面以及覆盖在第二通孔的内壁、U型开口的内壁上的枕芯面层/枕芯底层围成,由此可见后脑支撑部的中部内凹处,更加轻薄,内凹处受力更加容易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使枕头的后脑支撑部的凹陷平滑过渡的弧形效果更加明显,对宝宝头部的定型效果好;由于枕芯垫高层设计的有U型开口,第一颈垫由U型开口对应的中间层、枕芯底层以及枕芯面层叠加形成,第二颈垫由与第一颈垫相对的枕芯面层、枕芯底层、垫高层和中间层叠加而成,因此第一颈垫低于第二颈垫,使用者可根据宝宝月龄调整使用第一颈垫或第二颈垫;又由于第一颈垫低于第二颈垫,且第一颈垫高于后脑支撑部的中心点,因此可以保护宝宝颈椎,提供舒适的支撑,内部凹陷的后脑支撑面与第一颈垫、第二颈垫形成的下沉的头部悬空支撑面,托付更好,可以有效的防止宝宝翻动时头部移出枕头,防止宝宝溢奶,且定型效果更好;由于枕芯本体是通过对3D网布等纯纺织面料裁剪、缝合而成的,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一体成型的海绵、记忆棉等枕芯,枕芯可水洗,更卫生更环保,且更易针对不同孩子头型实施定制,生产成本低,可为睡偏、扁、尖头的宝宝定制特殊的矫正枕头。所述的第一颈垫的厚度为1-4cm,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圆心与所述的第一颈垫外边缘之间的长度在7-13cm;所述的第二颈垫的厚度为4-10cm,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圆心与所述的第二颈垫外边缘之间的长度在8-15cm。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使用第一颈垫或第二颈垫配合高度调节垫片调节宝宝颈枕部垫层的高度,使其到达宝宝最舒适的厚度。所述的中间层包括若干片3D网布,且每层所述的3D网布上均设置有所述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直径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增大。可以保证后脑支撑部的内凹处与凸起处平滑的过渡;3D网布的具体层数根据不同月龄的宝宝而设置,使其到达宝宝最舒适的厚度。所述的垫高层包括多片U型状3D网布,所述的U型状3D网布层的U型开口依次由所述的中间层向所述的枕芯底层或所述的枕芯面层增大。这样可以保证后脑支撑部的内凹处与凸起处、第一颈垫/第二颈垫与后脑支撑部平滑的过渡,保证宝宝头部与枕面贴合的舒适性;U型状3D网布的具体层数根据不同月龄的宝宝而设置,使其到达宝宝最舒适的厚度。所述的枕芯本体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针织面料层、梭织面料层或3d网眼布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公开了一种婴儿枕头,该枕头包括至少一片枕垫,这样可以根据婴儿的月龄增减枕垫起到调节该婴儿枕头的高度的作用,更为灵活;由于枕芯本体上设置有向中间凹陷的后脑支撑部,当婴儿头部枕到后脑支撑部上时,后脑支撑部的支撑面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这样后脑支撑部对后脑起到很好的支撑定型作用;又由于该枕头的枕芯本体包括第一颈垫和第二颈垫,第一颈垫低于第二颈垫且高于后脑支撑部的中心点,这样可以根据宝宝月龄选择不同高度的颈垫,提高该枕头的利用率,也可以保护宝宝颈椎,提供舒适的支撑,内部凹陷的后脑支撑部与第一颈垫/第二颈垫形成的下沉的支撑面可以有效的防止宝宝翻动时头部移出枕头,防止宝宝溢奶;又由于第一颈垫的外边、第二颈垫的外边以及枕垫、上面层和下面层的长边向内凹陷成与颈部相适配的弧形部,这样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置,更为舒适;由于枕芯本体和用于调节高度的颈垫均采用3D网布层制成,因此本技术透气效果好,且枕芯整体可以水洗,更卫生,减少因为枕头卫生问题导致的宝宝呼吸道及皮肤疾病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去掉枕芯面层后的枕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枕芯本体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婴儿枕头,包括枕套1,枕套1包括上面层11和下面层12,枕套1内设置有3D网布制成的枕芯本体2和至少一片枕垫3,枕垫3位于枕芯本体2和下面层12围成的腔体内,枕芯本体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颈垫4、第二颈垫5和向中间凹陷的后脑支撑部6,后脑支撑部6设置在第一颈垫4和第二颈垫5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枕头,包括枕套,所述的枕套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套内设置有3D网布制成的枕芯本体和至少一片枕垫,所述的枕垫位于所述的枕芯本体和所述的下面层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的枕芯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颈垫、第二颈垫和向中间凹陷的后脑支撑部,所述的后脑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颈垫和所述的第二颈垫之间,所述的第一颈垫低于所述的第二颈垫,且所述的第一颈垫高于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的中心点,当婴儿头部枕到所述的后脑支撑部上时,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的支撑面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所述的第一颈垫的外边、所述的第二颈垫的外边以及所述的枕垫、所述的上面层和所述的下面层的长边分别向内凹陷成与颈部相适配的弧形部,所述的下面层上设置有活动式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枕头,包括枕套,所述的枕套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套内设置有3D网布制成的枕芯本体和至少一片枕垫,所述的枕垫位于所述的枕芯本体和所述的下面层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的枕芯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颈垫、第二颈垫和向中间凹陷的后脑支撑部,所述的后脑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颈垫和所述的第二颈垫之间,所述的第一颈垫低于所述的第二颈垫,且所述的第一颈垫高于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的中心点,当婴儿头部枕到所述的后脑支撑部上时,所述的后脑支撑部的支撑面形成圆滑过渡的锅底状,所述的第一颈垫的外边、所述的第二颈垫的外边以及所述的枕垫、所述的上面层和所述的下面层的长边分别向内凹陷成与颈部相适配的弧形部,所述的下面层上设置有活动式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垫的材料为3D网布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芯本体包括枕芯底层和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的枕芯面层,所述的枕芯面层与所述的枕芯底层沿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圆周缝合,所述的枕芯底层和所述的枕芯面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大于所述的第一通孔,所述的中间层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垫高层,所述的垫高层上设置有朝向其中一侧所述的弧形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珠
申请(专利权)人:陈宝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