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辉专利>正文

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406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其包括培养装置、取样装置和控制装置,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容置箱、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支撑架、滑块、套筒和螺旋状的螺旋叶片,容置箱搭接于培养箱上,齿轮通过转轴安装于容置箱内,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对称安装于支撑架内,且均与齿轮相啮合;支撑架底部与滑块通过杆件相固接,滑块滑动连接于套筒内,套筒穿装并固接于容置箱底部,螺旋叶片与滑块底部通过杆件相连,控制装置设置于培养箱内侧壁上,取样装置螺纹连接于培养箱底部。通过培养装置模拟深海海洋漩涡水流,进一步探索海洋细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生存情况。

Culture System of Simulated Marine Bacteria in Marine Vortex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ulture system simulating marine bacteria in marine whirlpools. It includes a culture device, a sampling device and a control device. The culture device includes a culture box, a housing box, a gear, a first rack, a second rack, a support frame, a slider, a sleeve and a helical blade. The housing box is overlapped on the culture box. The gears are installed in the housing box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rack and the second rack are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in the support frame and mesh with the gears.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fixed with the slider through the rod, the slider slides into the sleeve, the sleeve is installed and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the spiral bla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lider through the rod, the control device is set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cubator, and the sampling device is threaded to the bottom of the incubator.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urvival of marine bacteria in some special environments, a culture device was used to simulate deep-sea swirling curr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在海洋细菌进行取样培养时,由于取水样内含有较多杂质会对细菌培养工作产生一定的干扰,比如固体杂质、纤维、水草、藻类和重金属等,假设包含上述物体的水样直接进行海洋细菌培养的话,不仅会对培养仪器造成堵塞,加大清理难度,还极有可能影响培养效果,增加培养难度;其次海洋存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海洋各个深度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环境的海洋细菌实验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其通过培养装置模拟深海海洋漩涡水流,进一步探索海洋细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生存情况,通过取样装置对培养箱内的含有海洋细菌的水样进行取样,在取样过程中,通过取样装置有效的避免了海洋细菌粘附在器具的外侧壁上,造成一定的污染;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培养箱内的温度,满足细菌培养时对温度的要求,通过过滤箱对水草、藻类和部分纤维提前进行过滤,且将部分固体海洋杂质沉淀,通过析出装置使得重金属按种类不同排列在沉淀管内壁不同位置上,并通过显示屏直接显示沉积的覆盖值,有助于使用者对水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取样装置和用于控制培养箱内温度的控制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容置箱、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支撑架、滑块、套筒和螺旋状的螺旋叶片,所述容置箱搭接于培养箱上,所述齿轮通过转轴安装于容置箱内,且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容置箱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架上下运动的通槽,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对称安装于支撑架内,且均与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撑架底部与滑块通过杆件相固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套筒内,所述套筒穿装并固接于容置箱底部,所述螺旋叶片与滑块底部通过杆件相连,且位于培养箱内;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培养箱内侧壁上,所述培养箱底部形成有支座,所述取样装置螺纹连接于培养箱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手柄,其设置于齿轮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螺旋叶片由上到下的直径由宽到窄,且螺旋叶片上设有若干个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圈、连杆、第一弹簧和档杆,所述壳体螺纹连接于培养箱底部,且与培养箱相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横向的隔板,其壳体内部空腔被隔板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上空腔和下空腔的通孔,所述连杆穿装于隔板中,所述密封圈固接于连杆顶部,且密封圈边缘搭接于壳体顶部;所述密封圈低于或等于培养箱底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连杆上,且位于下空腔内;所述档杆固接于连杆末端,所述档杆自由状态下的高度高于支座的底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缸体、感温模块、柱体和复位弹簧,所述缸体固接于培养箱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培养箱的排气孔处,所述缸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释放通道和第二释放通道,所述第一释放通道和第二释放通道均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缸体的第一腔室的一端设置有感温模块,另一端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培养箱箱体上的排气孔相连通,所述感温模块包括感温触头、感温壳和膜片,所述感温壳固定于缸体第一腔室的端口,感温壳内设膜片,外部与感温触头相连;所述膜片与柱体一端相连,所述柱体穿装于缸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且柱体的另一端形成膨胀部,所述膨胀部位于第二腔室内,且第二腔室的端口直径大于第一腔室的端口直径,所述复位弹簧位于第二腔室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柱体的膨胀部和缸体的内侧壁相抵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挡板,其通过杆件与柱体的膨胀部相连,且杆件穿装于复位弹簧内;所述挡板位于培养箱的排气孔处,且其直径大于排气孔的直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与培养箱相连通,所述过滤箱包括端盖、容置箱和支撑筒,所述端盖与容置箱可拆卸连接,且端盖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容置箱相连通,且进口与外界初始水样相连通,出口与培养箱相连通;所述支撑筒侧壁上形成有用于过滤的通气孔,所述支撑筒位于容置箱内且通过连接件与端盖相连,所述支撑筒的内部空腔与出口相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筒外侧壁上缠绕有铜丝。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块的转动圆心与转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搅动杆上至少设有上下两个弧形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析出重金属的析出装置,所述析出装置包括沉淀管、磁铁、灯、光导纤维、光敏探头、电子线路和显示屏,所述沉淀管设置于过滤箱与培养箱相连通的管道中,所述沉淀管位于磁铁上,所述光导纤维一端与灯连接,将光线引至沉淀管设定的测定点上,并由光敏探头接收穿过沉淀管的光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A/D转换处理,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应的数值。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培养装置模拟深海海洋漩涡水流,进一步探索海洋细菌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生存情况,通过取样装置对培养箱内的含有海洋细菌的水样进行取样,在取样过程中,通过取样装置有效的避免了海洋细菌粘附在器具的外侧壁上,造成一定的污染;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培养箱内的温度,满足细菌培养时对温度的要求,通过过滤箱对水草、藻类和部分纤维提前进行过滤,且将部分固体海洋杂质沉淀,通过析出装置使得重金属按种类不同排列在沉淀管内壁不同位置上,并通过显示屏直接显示沉积的覆盖值,有助于使用者对水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整个培养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包括培养装置1、取样装置2和用于控制培养箱内温度的控制装置4,所述培养装置1包括培养箱1-1、容置箱1-2、齿轮1-3、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5、支撑架1-6、滑块1-7、套筒1-8和螺旋状的螺旋叶片1-9,所述容置箱1-2搭接于培养箱1-1上,所述齿轮1-3通过转轴安装于容置箱1-2内,且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容置箱1-2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架1-6上下运动的通槽1-61,所述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对称安装于支撑架1-6内,且均与齿轮1-3相啮合;所述支撑架1-6底部与滑块1-7通过杆件相固接,所述滑块1-7滑动连接于套筒1-8内,所述套筒1-8穿装并固接于容置箱1-2底部,所述螺旋叶片1-9与滑块1-7底部通过杆件相连,且位于培养箱1-1内;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于培养箱1-1内侧壁上,所述培养箱1-1底部形成有支座1-12,所述取样装置2螺纹连接于培养箱1-1底部。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手柄1-10,其设置于齿轮1-3一侧。通过手柄可以随时控制螺旋叶片带起来的漩涡水流的流速。优选的,所述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装置(1)、取样装置(2)和用于控制培养箱内温度的控制装置(4),所述培养装置(1)包括培养箱(1‑1)、容置箱(1‑2)、齿轮(1‑3)、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5)、支撑架(1‑6)、滑块(1‑7)、套筒(1‑8)和螺旋状的螺旋叶片(1‑9),所述容置箱(1‑2)搭接于培养箱(1‑1)上,所述齿轮(1‑3)通过转轴安装于容置箱(1‑2)内,且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容置箱(1‑2)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架(1‑6)上下运动的通槽(1‑61),所述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对称安装于支撑架(1‑6)内,且均与齿轮(1‑3)相啮合;所述支撑架(1‑6)底部与滑块(1‑7)通过杆件相固接,所述滑块(1‑7)滑动连接于套筒(1‑8)内,所述套筒(1‑8)穿装并固接于容置箱(1‑2)底部,所述螺旋叶片(1‑9)与滑块(1‑7)底部通过杆件相连,且位于培养箱(1‑1)内;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于培养箱(1‑1)内侧壁上,所述培养箱(1‑1)底部形成有支座(1‑12),所述取样装置(2)螺纹连接于培养箱(1‑1)底部,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缸体(4‑1)、感温模块(4‑2)、柱体(4‑3)和复位弹簧(4‑4),所述缸体(4‑1)固接于培养箱(1‑1)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培养箱的排气孔(1‑11)处,所述缸体(4‑1)内设有第一腔室(4‑11)、第二腔室(4‑12)、第一释放通道(4‑13)和第二释放通道(4‑14),所述第一释放通道(4‑13)和第二释放通道(4‑14)均与第一腔室(4‑11)相连通,所述缸体(4‑1)的第一腔室(4‑11)的一端设置有感温模块(4‑2),另一端与第二腔室(4‑12)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12)与培养箱箱体上的排气孔(1‑11)相连通,所述感温模块(4‑2)包括感温触头(4‑21)、感温壳(4‑22)和膜片(4‑23),所述感温壳(4‑22)固定于缸体(4‑1)第一腔室(4‑11)的端口,感温壳(4‑22)内设膜片(4‑23),外部与感温触头(4‑21)相连;所述膜片(4‑23)与柱体(4‑3)一端相连,所述柱体(4‑3)穿装于缸体(4‑1)的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中,且柱体(4‑3)的另一端形成膨胀部(4‑31),所述膨胀部(4‑31)位于第二腔室(4‑12)内,且第二腔室(4‑12)的端口直径大于第一腔室(4‑11)的端口直径,所述复位弹簧(4‑4)位于第二腔室(4‑12)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柱体(4‑3)的膨胀部(4‑31)和缸体(4‑1)的内侧壁相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海洋细菌在海洋漩涡中的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装置(1)、取样装置(2)和用于控制培养箱内温度的控制装置(4),所述培养装置(1)包括培养箱(1-1)、容置箱(1-2)、齿轮(1-3)、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5)、支撑架(1-6)、滑块(1-7)、套筒(1-8)和螺旋状的螺旋叶片(1-9),所述容置箱(1-2)搭接于培养箱(1-1)上,所述齿轮(1-3)通过转轴安装于容置箱(1-2)内,且为不完全齿轮;所述容置箱(1-2)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架(1-6)上下运动的通槽(1-61),所述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5)对称安装于支撑架(1-6)内,且均与齿轮(1-3)相啮合;所述支撑架(1-6)底部与滑块(1-7)通过杆件相固接,所述滑块(1-7)滑动连接于套筒(1-8)内,所述套筒(1-8)穿装并固接于容置箱(1-2)底部,所述螺旋叶片(1-9)与滑块(1-7)底部通过杆件相连,且位于培养箱(1-1)内;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于培养箱(1-1)内侧壁上,所述培养箱(1-1)底部形成有支座(1-12),所述取样装置(2)螺纹连接于培养箱(1-1)底部,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缸体(4-1)、感温模块(4-2)、柱体(4-3)和复位弹簧(4-4),所述缸体(4-1)固接于培养箱(1-1)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培养箱的排气孔(1-11)处,所述缸体(4-1)内设有第一腔室(4-11)、第二腔室(4-12)、第一释放通道(4-13)和第二释放通道(4-14),所述第一释放通道(4-13)和第二释放通道(4-14)均与第一腔室(4-11)相连通,所述缸体(4-1)的第一腔室(4-11)的一端设置有感温模块(4-2),另一端与第二腔室(4-12)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4-12)与培养箱箱体上的排气孔(1-11)相连通,所述感温模块(4-2)包括感温触头(4-21)、感温壳(4-22)和膜片(4-23),所述感温壳(4-22)固定于缸体(4-1)第一腔室(4-11)的端口,感温壳(4-22)内设膜片(4-23),外部与感温触头(4-21)相连;所述膜片(4-23)与柱体(4-3)一端相连,所述柱体(4-3)穿装于缸体(4-1)的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中,且柱体(4-3)的另一端形成膨胀部(4-31),所述膨胀部(4-31)位于第二腔室(4-12)内,且第二腔室(4-12)的端口直径大于第一腔室(4-11)的端口直径,所述复位弹簧(4-4)位于第二腔室(4-12)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柱体(4-3)的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辉王熙文叶家卿姜宏叶庆春
申请(专利权)人:姜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