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驱动单元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399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4:47
本申请涉及模块化驱动装置及其在用于接合和移动重物的系统中的用途,解决了在低轮廓负载形式(例如标准托盘和推车)下配合的问题,同时仍提供足够的提升扭矩和输送扭矩。公开了一种三维驱动单元(120),包括安装在筒形旋转驱动器壳体组件(210)中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的轮,所述筒形旋转驱动器壳体组件本身被支撑但能够在筒形非旋转底座套管(130)内旋转,其间是滑环组件(150)。该解决方案用于具有通常应用的材料的机器人运输,包括接合和移动托盘、纸卷、电缆卷筒、车辆、推车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3D驱动单元和系统
本申请涉及用于在任意方向上接合和移动负载的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与轮式负载(例如推车或手推车)或非轮式负载(例如滑板或托盘)接合的、以自动方式/机器人方式控制的牵引机是相对较新的产品类别。由于增大周期时间、减少劳动力含量、减少错误等的压力,这种自动化背后的驱动力在制造、仓储、物流行业中随处可见,它们的普及程度近年来一直在增加。由于近来在电机技术、导航传感器技术的诸多进步以及当然通常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持续进步,使得自动化率成为可能。现在存在许多品牌的自动/机器人负载牵引机,包括来自诸如AmazonRobotics(之前的KIVASystems)、FetchRoboticsInc.(VirtualConveyorrobots)、ClearpathRoboticsInc.(OTTO)、MotionControlsRoboticsInc.(MCRI)、KUKA(移动平台)、BMW(智能交通机器人)、SSISchaefer(Weasel,AGV2Move)、移动工业机器人ApS(MiR)以及其他公司的产品。不过,这些设备的共同局限包括:i)目前的机器人牵引机,使用传统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驱动单元(120),包括:筒形非旋转壳体组件(130);滑环组件(150);圆柱形旋转驱动组件(210);一个被独立驱动的轮或轮组(40)或者两个被独立驱动的轮或轮组(232);其中,所述驱动轮组件支撑在筒形驱动套管中,一起形成本身被支撑但能够在筒形壳体组件内旋转的驱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9 US 62/419,8861.一种3D驱动单元(120),包括:筒形非旋转壳体组件(130);滑环组件(150);圆柱形旋转驱动组件(210);一个被独立驱动的轮或轮组(40)或者两个被独立驱动的轮或轮组(232);其中,所述驱动轮组件支撑在筒形驱动套管中,一起形成本身被支撑但能够在筒形壳体组件内旋转的驱动组件。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组件的内表面彼此接合,并且所述驱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的旋转导致一个组件在竖向上相对于另一个组件移位。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内表面是配对的螺纹。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器壳体内套(133)或所述上驱动轮盖(212)的螺纹由注塑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器壳体外管(70)是注塑模制的塑料材料或挤出铝。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诸如具有齿轮的一个电机或多个电机之类的一个或多个附加驱动源容纳在所述驱动组件内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内表面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壳体组件相对于所述驱动组件旋转,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提供转动效果。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诸如具有齿轮的一个电机或多个电机之类的一个或多个附加驱动源容纳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表面相互作用,以使所述驱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旋转,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提供转动效果。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轮组件具有水平枢轴,其中一个或多个驱动轮能够在与所述驱动组件的中心竖向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枢转,以适应地板高度或坡度的变化。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3D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以用于测量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戈里·纽厄尔菲利佩·卡西米罗
申请(专利权)人:格雷戈里·纽厄尔菲利佩·卡西米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葡萄牙,PT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