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371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穿管装置,包括:套管固定机构,包括能够将套管直线固定的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末端固定夹具相对于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沿直线滑动;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背离末端固定夹具的一侧,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能够将线缆夹在主动轮上,使得被夹合的线缆位于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固定的套管的延长方向上,所述主动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缆向套管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穿管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工机械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穿管装置。
技术介绍
套管又称保护管、导管,是在电气安装中用于保护电线、电缆布线的管道,允许电线、电缆的穿入与更换。再现有技术中,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大量使用传输低压大电流的动力电缆,用于连接电池组、电动机及充电系统等关键部分。波纹管作为套管用于保护电缆免受外环境及汽车运行时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但现有波纹管穿入工序通常为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穿管装置,减少线缆穿入套管时的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穿管装置的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线缆穿管装置,包括:套管固定机构,包括能够将套管直线固定的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末端固定夹具相对于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沿直线滑动;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背离末端固定夹具的一侧,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能够将线缆夹在主动轮上,使得被夹合的线缆位于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固定的套管的延长方向上,所述主动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缆向套管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套管固定机构还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所述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之间的套管。可选地,还包括机架和成品接收盘,所述套管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承载台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成品接收盘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下方,所述成品接收盘用于接收承载台转动时下落的套管。可选地,所述末端固定夹具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承载台上方,所述末端固定夹具能够与所述承载台相配合夹合固定套管。可选地,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与所述承载台相配合夹合固定套管;或者,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承托套管并水平夹合固定套管,所述首端固定夹具松开套管后向下移动,避让套管下落。可选地,还包括校正机构,所述校正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背离所述套管固定机构的一侧,限位线缆呈直线状态进入所述上料机构中。可选地,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水平限位组件和竖直限位组件,所述水平限位组件或/和所述竖直限位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滚轮。可选地,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所述校正机构背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多对滚筒,每对滚筒均具有平行于该对滚筒轴向的间隙,沿着背离方向,至少两对滚筒的间隙交叉,所述辅助机构限位线缆从交叉处进入所述校正机构。可选地,还包括倒角机构,所述倒角机构包括裁切部,所述裁切部被配置为能够裁切线缆端部的绝缘皮,使线缆端部的绝缘皮与线缆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套管末端是否放置到位,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末端固定夹具电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线缆是否穿出套管末端到位,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料机构电连接;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从动轮是否转动,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主动轮电连接;所述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线缆是否在主动轮上放置到位,所述第四传感器与从动轮电连接。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在将线缆穿入套管的操作中减少人工。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倒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固定机构,11首端固定夹具,12末端固定夹具,13承载台,14第一传感器,15第二传感器,16套管导轨,2上料机构,21主动轮,22从动轮,23第三传感器,24第四传感器,25第五传感器,3校正机构,31水平限位组件,32竖直限位组件,4辅助机构,41滚筒,5倒角机构,51裁切部,6机架,7成品接收盘,8执行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装置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装置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穿管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6,包括套管固定机构1和上料机构2。套管固定机构1包括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用于分别固定套管的一端。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能够将套管直线固定,相对于套管在弯曲或者弯折状态下穿入线缆,直线状态的套管便于线缆穿入,能够减少线缆穿入时的阻力。末端固定夹具12相对于所述首端固定夹具11能够沿直线滑动,使得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之间的间距可调,便于根据套管的长度不同进行调整,使得针对不同长度的套管均能保证其直线布置。在确定套管长度后,调整固定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之间的间距,再使用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固定套管即可;或者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先用首端固定夹具11固定住套管后,再滑动末端固定夹具12,调节末端固定夹具12和首端固定夹具11之间的间距使得套管呈直线布置也是可以的,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上料机构2设置在所述首端固定夹具11背离末端固定夹具12的一侧,用于线缆上料,将线缆穿入套管中。所述上料机构2可以与首端固定夹具11紧邻。上料机构2包括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分别位于套管的延长方向的两侧。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相对设置,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周向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从动轮22能够远离或靠近主动轮21,例如将从动轮22设置在执行机构8的动作端上,随着执行机构8上升或者是侠义的动作,从动轮22能够相对于主动轮21远离或靠近。执行机构8可以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动,液动,气动,气液联动等作为动力源的伸缩执行器。将线缆的一端放置主动轮21上与套管的延长方向重合时,从动轮22靠近主动轮21,从动轮22能够将线缆夹在主动轮21上,使得线缆位于首端固定夹具11和末端固定夹具12固定的套管的延长方向上。进一步的,固定在主动轮21上的线缆的中线与套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5和图6中所示的主动轮21进行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缆向靠近套管的方向移动,随着主动轮21的持续转动,能够带动线缆持续的穿入所述套管中。使用本技术在将线缆穿入套管中时,预先分别裁切好相应长度的套管和线缆,然后将套管固定在套管固定机构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固定机构,包括能够将套管直线固定的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末端固定夹具相对于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沿直线滑动;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背离末端固定夹具的一侧,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能够将线缆夹在主动轮上,使得被夹合的线缆位于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固定的套管的延长方向上,所述主动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缆向套管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固定机构,包括能够将套管直线固定的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末端固定夹具相对于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沿直线滑动;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背离末端固定夹具的一侧,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能够将线缆夹在主动轮上,使得被夹合的线缆位于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固定的套管的延长方向上,所述主动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缆向套管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固定机构还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所述首端固定夹具和末端固定夹具之间的套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和成品接收盘,所述套管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承载台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成品接收盘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下方,所述成品接收盘用于接收承载台转动时下落的套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固定夹具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承载台上方,所述末端固定夹具能够与所述承载台相配合夹合固定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与所述承载台相配合夹合固定套管;或者,所述首端固定夹具能够承托套管并水平夹合固定套管,所述首端固定夹具松开套管后向下移动,避让套管下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穿管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有为宗福涛田军王玉琪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