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性排线的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368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转接器,其包含电路板、端子、插头和排线。电路板包含接线脚位。端子包含数个接线端。插头包含凹槽、夹持部及穿孔。排线包含数个导体,且导体的一端具有导体接触部,该导体接触部设置于插头的凹槽中,且藉由插头的夹持部固定。端子的第一接线端设于凹槽中,与导体接触部连接,端子的第二接线端穿过插头的穿孔,与电路板上的接线脚位连接。由于插头中设有夹持部,该夹持部的一对凸部会将导体接线端固定在插头上,使导体接线端不易因为外力脱离插头,进而降低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接器便于自动化,整体结构也较为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软性排线的转接器
本技术为一种转接器,尤指一种用于软性排线的转接器。
技术介绍
软性排线(FlexibleFlatCable,FFC)通常是指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高密度电子产品中常见的超薄排线。因其具有电导线柔软弯折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相关电子产品当中。绝缘置换连接器(Insulation-DisplacementConnector,IDC)是一种电连接器,也可以称为绝缘穿刺触头(Insulation-PiercingContact,IPC)。最初,IDC仅在超低电压的应用中被看到,例如电子、网络和电子或计算器系统部件之间的信号连接。但现在也用于一些家用和工业低压应用中。由于减少了剥除、扭转等过程,拥有安装速度较快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该转接器中的插头包含夹持部,用来固定住软性排线,使其不易因为拉扯脱离连接器。本技术提供提供一种转接器,其包含第一基板、排线、插头及端子。该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接线脚位。该排线包含数个导体,每一导体包含导体接线端。该插头设有夹持部及穿孔,该夹持部用来固定该导体接线端。该端子设于该插头中,且该端子包含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该第一接线端接触该导体接线端,该第二接线端穿过该穿孔,并连接于该第一接线脚位。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夹持部包含一对凸部,该对凸部夹持住该导体接线端。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转接器另包含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上设有第二接线脚位,用来与该第二接线端连接。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夹持部包含一对凸部,该对凸部用来夹持住该导体接线端。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接线端呈U型,且该第一接线端用来固定该导体接线端。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二接线端呈Y型。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插头包含一凹槽,该第一接线端藉由该凹槽与该插头固定。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端子包含一对卡合部,该一对卡合部藉由该凹槽将该端子固定于该插头。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转接器进一步包含一卡槽连接器,该卡槽连接器设有一卡槽接线脚,该卡槽接线脚连接于一卡槽接线脚位,该卡槽接线脚位设于该第一基板上。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基板包含一定位孔,该插头包含一定位柱,该定位柱与该定位孔互相嵌合。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转接器包含一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包含一第二接线脚位,用来连接该第二接线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转接器不仅在自动化方面较有优势,整体结构也较为稳固,这是由于插头中设有夹持部,该夹持部的一对凸部会将导体接线端固定在插头上,使导体接线端不易因为外力或其他因素脱离插头,进而降低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进步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及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接器从相反两视角观看的分解图。图3及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接器从相反两视角观看的立体图。图5是图3中转接器的正面视图。图6为图5沿A-A’切线的剖面图。图7为图5沿B-B’切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5沿C-C’切线的剖面图。图9为图6中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7中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8中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2及图13为插头从相反两视角观看的立体图。图14为图12的插头的正面视图。图15为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图1及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接器100从相反两视角观看的分解图。转接器100包含第一基板110、插头120、数个端子130、排线140、卡槽连接器150及第二基板160。第一基板110上设有第一接线脚位111、卡槽接线脚位112及定位孔113。插头120包含凹槽122、夹持部124、定位柱126及穿孔127。每一端子130包含第一接线端131及第二接线端132。排线140包含数个导体143及外被142,每一导体143包含导体接线端141,导体接线端141与插头120连接,插头120的夹持部124用来固定导体接线端141。卡槽连接器150包含卡槽接线脚151,卡槽接线脚151连接于第一基板110的卡槽接线脚位112。第二基板160包含第二接线脚位161。端子130的第一接线端131设于插头120的凹槽122中,导体接线端141与插头120的第一接线端131连接,插头120的夹持部124将导体接线端141固定在插头120的凹槽122中。端子130的第二接线端132穿过插头120的穿孔127,第二接线端132与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接线脚位111连接。另一端子130的第二接线端132穿过另一插头120的穿孔127,第二接线端132与第二基板160的第二接线脚位161连接。插头120的定位柱126与第一基板110的定位孔113接合,另一插头120的定位柱126与第二基板160的定位孔113接合。请参阅图3及图4,图3及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接器100从相反两视角观看的立体图。转接器100包含第一基板110、插头120、排线140、卡槽连接器150及第二基板160。每一插头120与每一排线140的导体143的导体接线端141连接,排线140藉由插头120与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接线脚位111连接,排线140藉由另一插头120与第二基板160的第二接线脚位161连接。卡槽连接器150包含卡槽接线脚151,卡槽接线脚151与第一基板110的卡槽接线脚位112连接。请参阅图5、图6、图7及图8。图5为图3中,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接器100的正面视图。图6为图5沿A-A’切线的剖面图。图7为图5沿B-B’切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5沿C-C’切线的剖面图。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图9为图6中沿A-A’切线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7中沿B-B’切线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8中沿C-C’切线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9示出,端子130设于凹槽122中,排线140的导体143的导体接线端141连接于端子130的第一接线端131,端子130的第二接线端132穿过插头120的穿孔127,连接于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接线脚位111,外被142将排线140包覆于其中。其中图10标出,插头120包含夹持部124,夹持部124另包含一对凸部125,该对凸部125用来固定导体143的导体接线端141,端子130的第二接线端132穿过插头120的穿孔127,连接于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接线脚位111,外被142将排线140包覆于其中。其中图11示出排线140中,导体143被绝缘材料144包覆,外被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包含一第一接线脚位;一排线,包含数个导体,每一导体包含一导体接线端;一插头,包含一夹持部,该夹持部用来固定该导体接线端;以及一端子,设于该插头中,该端子包含一第一接线端及一第二接线端,该第一接线端接触该导体接线端,该第二接线端并连接于该第一接线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包含一第一接线脚位;一排线,包含数个导体,每一导体包含一导体接线端;一插头,包含一夹持部,该夹持部用来固定该导体接线端;以及一端子,设于该插头中,该端子包含一第一接线端及一第二接线端,该第一接线端接触该导体接线端,该第二接线端并连接于该第一接线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包含一穿孔,该端子的第二接线端穿过该穿孔,并连接于该第一接线脚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包含一对凸部,该对凸部夹持住该导体接线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线端呈U型,且该第一接线端用来固定该导体接线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旭伸
申请(专利权)人: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