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284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含第一称重传感器、分析装置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的第一参考重量数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埋设于道路材料内,且与路面和地底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用于根据路面上的车辆对路面的压力产生形变,生成形变特征数据;所述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重量数据和所述形变特征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计算模型,以及根据待测车辆的所述形变特征数据与所述计算模型获得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参考重量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获得的待测车辆的第三参考重量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获得的待测车辆的第二参考重量数据获得待测车辆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态称重领域,尤指一种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动态称重技术有低速称重和高速称重之分。低速称重目前的应用较为广泛,技术较为成熟,称重精度也较高,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计重收费站点采用的是低速称重设备及技术。高速动态称重技术在高速预检、非现场执法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高速称重设备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国省道等自由流通行的道路断面上。其采用的传感器与低速设备不同,多为一体式的称重传感器,即:称体本身即为称重传感器。此类设备尺寸较小,多呈条状,一般其称重区域要远远小于车辆轮胎的接地面积,因此高速称重设备多为不完全称重设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高速称重条状传感器有窄条、石英、压电膜等。图1为条状传感器采集到的一辆两轴车的波形信号。由于高速设备的称重区域一般远小于轮胎的接地面积,故采集到的此类设备的波形一般较为陡峭,且有一个明显的波峰。图中,e点为车辆的上称点,f点为车辆的下称点。目前,多采用ef段波形的积分与车辆的速度的乘积来计算此段波形所反映的重量信息。图2为一种典型高速称重设备的速度计算示意图。高速称重设备一般采用多根条状传感器联合布局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第一称重传感器、分析装置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的第一参考重量数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埋设于道路材料内,且与路面和地底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用于根据路面上的车辆对路面的压力产生形变,生成形变特征数据;所述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重量数据和所述形变特征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计算模型,以及根据待测车辆的所述形变特征数据与所述计算模型获得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参考重量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获得的待测车辆的第三参考重量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获得的待测车辆的第二参考重量数据获得待测车辆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第一称重传感器、分析装置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的第一参考重量数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埋设于道路材料内,且与路面和地底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用于根据路面上的车辆对路面的压力产生形变,生成形变特征数据;所述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重量数据和所述形变特征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计算模型,以及根据待测车辆的所述形变特征数据与所述计算模型获得所述待测车辆的第二参考重量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获得的待测车辆的第三参考重量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获得的待测车辆的第二参考重量数据获得待测车辆的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包含弹性体、传感腔和至少一个应变片;所述弹性体用于根据路面上的车辆对路面的压力发生形变;所述传感腔用于为所述弹性体提供形变空间;所述应变片设置于所述弹性体上或所述弹性体中,用于获取所述弹性体形变特征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含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环境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环境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数据发送至所述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重量数据、所述形变特征数据和所述环境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计算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还包含第一识别模块,所述第一识别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将所述行驶状态与预定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得车辆作弊情况数据;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根据所述车辆作弊情况数据采集车辆的第一参考重量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重量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还包含第二识别模块,所述第二识别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将所述行驶状态与预定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得车辆作弊情况数据;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根据所述车辆作弊情况数据获取与车辆重量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邓江王平刘洋邓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