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包括有经鼻式的插管、套在所述插管外壁的气囊、与所述气囊连通的通气管和用于吸取异物的吸引管,所述气囊位于靠近所述插管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吸引管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气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吸引管均延伸至所述插管的第二端。如此设置,插管设置为经鼻式,有利于咽部手术操作和口腔护理,留置时间长、且患者易于接受,还能够防止患者牙齿脱落、口咽损伤、会厌损伤,通过吸引管将气囊处的异物排出,减少了VAP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插管
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由于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诸多的分泌物和病菌堆积会在气管插管处,进而容易造成肺部感染,通常的气管插管大多通过声门下吸引技术,将声门下气囊上的滞留物吸出到患者的体外。但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均为通过口腔伸入到器官,致使以下诸多问题:1.患者下颌活动受限,口腔分泌物不易清除,不利于口腔护理,容易造成导管移位、脱出;2.患者不易长时间耐受;3.可能发生牙齿脱落、口咽损伤,长时间导致喉、会厌损伤。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气管插管由口腔伸入,造成不利于口腔护理、不易患者耐受、气管处器官损伤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气管插管由口腔伸入,造成不利于口腔护理、不易患者耐受、气管处器官损伤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包括有经鼻式的插管、套在所述插管外壁的气囊、与所述气囊连通的通气管和用于吸取异物的吸引管,所述气囊位于靠近所述插管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吸引管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气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吸引管均延伸至所述插管的第二端。优选地,所述插管的内径设置为7-8毫米。优选地,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吸引管均贴合在所述插管的侧壁。优选地,所述插管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吸引管镶嵌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吸引管的长度均大于所述插管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横截面积朝向所述第一端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吸引管的第二开口通过三通结构连接至取样瓶和负压装置。优选地,所述插管的第一端的侧壁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端的开口之间。优选地,所述插管的第二端连接有呼吸机接口,所述呼吸机接口与所述插管贯通。优选地,所述通气管在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通和封闭所述通气管的阀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插管为经鼻式插管,相较于经口式气管插管,鼻腔插管有利于咽部手术操作和口腔护理,留置时间长、且患者易于接受,而且,还能够防止因气管插管造成的牙齿脱落、口咽损伤、会厌损伤等问题。2、气囊随插管插入到气管,通气管用于给气囊充气和放气,通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插管的第二端、且位于人体外部,这样,有利于气囊的充气和放气,而且,便于控制气囊内的气压强度,易于患者耐受。3、通过吸引管将气囊处的异物排出,减少了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气管插管的结构图。图中:1-呼吸机接口,2-气囊,3-通气管,4-吸引管,5-插管。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其不仅能够由鼻腔伸入到器官通气,还能够吸引出气管处形成的异物,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气管插管由口腔伸入,造成不利于口腔护理、不易患者耐受、气管处器官损伤的问题。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考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包括有插管5、气囊2、通气管3和吸引管4,其中,插管5为经鼻式插管,插管5由患者的鼻腔插入、并伸入到气管,这样设置,相较于经口气管插管,经鼻腔的插管5有利于咽部手术操作和口腔护理,而且,留置时间长、患者易于接受,还能够防止因气管插管造成的牙齿脱落、口咽损伤、会厌损伤等问题。气囊2包裹在插管5的外壁,用于与气管的侧壁相抵、以防止上部气管或口腔形成的异物流入气管内部,使异物滞留在气囊2的上方、以便于吸引管4将其吸附排出。在使用时,插管5由第一端经鼻伸入到气管处,第二端位于人体外部用以连接呼吸机,气囊2位于靠近插管5的第一端的位置,随插管5的第一端插入到气管,通气管3用于给气囊2充气和放气,通气管3的一端与气囊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插管5的第二端、且位于人体外部,这样,有利于气囊2的充气和放气,而且,便于控制气囊2内的气压强度,易于患者耐受。吸引管4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气囊2远离插管5第一端的一侧,即吸引管4的第一开口,而且,吸引管4的第二开口延伸至插管5的第二端,并位于人体外,这样,有利于将气囊2处滞留的异物排出到体外,以便防止或减少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如此设置,插管5设置为经鼻式,有利于咽部手术操作和口腔护理,留置时间长、且患者易于接受,还能够防止患者牙齿脱落、口咽损伤、会厌损伤,通过吸引管4将气囊2处的异物排出,减少了VAP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由于鼻腔的口径相较于口腔要小,而通气量要相对的减少,为了保证插管5能够伸入到气管,也要保证插管5具有充足的通气量,将插管5的内径设置为7-8毫米,这样,既便于伸入,又具有较佳的通气量。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管3和吸引管4均贴合固定在插管5的侧壁,这样,有利于通气管3和吸引管4随插管5伸入到气管,避免了通气管3与气囊2连接不稳造成的漏气现象,保证了气囊2、通气管3和吸引管4的功能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插管5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沿插管5的轴线延伸,其中,吸引管4镶嵌设置在该凹槽内部,这里,吸引管4的长度可以大于凹槽的长度,也就是说,吸引管4部分位于凹槽内,为了便于连接其他设备,靠近吸引管4第二开口的区域可以位于凹槽外,如此,有利于吸引管4随插管5伸入到气管处,使得插管5与吸引管4的连接相对比较稳固、紧实。为了便于连接其他功能设备,通气管3与吸引管4的长度均大于插管5的长度,这样,通气管3与吸引管4在靠近插管5第二端的位置呈分支状,由于通气管3与吸引管4的长度较长,从而不会影响到插管5与呼吸机的连接,保证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经鼻式的插管(5)、套在所述插管(5)外壁的气囊(2)、与所述气囊(2)连通的通气管(3)和用于吸取异物的吸引管(4),所述气囊(2)位于靠近所述插管(5)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吸引管(4)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气囊(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通气管(3)与所述吸引管(4)均延伸至所述插管(5)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经鼻式的插管(5)、套在所述插管(5)外壁的气囊(2)、与所述气囊(2)连通的通气管(3)和用于吸取异物的吸引管(4),所述气囊(2)位于靠近所述插管(5)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吸引管(4)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气囊(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通气管(3)与所述吸引管(4)均延伸至所述插管(5)的第二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5)的内径设置为7-8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3)与所述吸引管(4)均贴合在所述插管(5)的侧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5)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吸引管(4)镶嵌设置在所述凹槽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福,
申请(专利权)人:田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