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备针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35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备针盘,包括方形盘体,盘体上布置有多条用于放置注射器的筒槽;筒槽上设有尾翼槽、取放槽,夹帽箍,筒槽下方设有螺母、螺杆和直流电机;取放槽内设有双向开关,首次放入时向前运动以脱针帽,再次放入针筒时向后运动以回套针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动方式脱开和回套针帽,解决了医护人员在调配针剂过程中必须使用双手脱、套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单手、单触发操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医护人员手动回套针帽过程中被针尖回刺的问题;同时摒弃了传统打针方式中打针前必须用双手脱针帽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单手操作、自动脱帽,减少了打针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一次性为多位病人备针,方便,实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备针盘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备针盘。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最经常性的工作就是给患者打针,而这也恰是事故频发的工作。在此类医疗事故中,多数是因医护人员的失误而伤及了患者,而另一些却是医护人员由于自己的不慎而伤及自身。比如,给病人静脉注射后会习惯性地回套针帽,而这过程是需要双手配合的,由于针帽的口径比较小,且针尖细又长,有的护士在回套时一不留神,针没插进针帽却刺伤了自己的手,在这类事故案例中最容易造成护士和病人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如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很多针剂需要调配,调配完后需要回套针帽后再给患者进行临床注射。由于所调配的用药很多是对人体有危害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调配人员在调配中回套针帽时如果一时疏忽而刺伤自己,那么就会造成事故。为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了诸多可行有效的办法。比如:公告号CN205672308U的中国专利中,专利技术人采取增大针帽末端面积来起到防护作用,减少了被回刺的几率。这个办法虽然简单可行,但造成针帽体积增大且成本提高;再比如:公告号CN106983932A的中国专利,采用在帽体上设置侧槽,将针头回套的过程由轴向相对运动变为径向相对运动,此方法解决了被回刺的问题,但要想把细长的针循着侧槽卡入在操作上十分不便利,如果视力不好,回槽不但不易且还容易针尖碰及手指;同时该办法中针帽增加了构件,也大大增加了成本。纵观上述专利的解决之道多为在针帽上想方设法,却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也就是造成医护人员被回刺的根本原因是双手操作。如果能解脱医护人员的另一只手,也就是单手操作,则可完全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解决回套针帽被刺的问题。另一方面,护士打针取帽过程也同为双手操作,如打针前要给针刺部位消毒,消完毒后,又回过手来,一只手拿着注射器,另一只手取针帽再行注射,此过程被分成了两步,浪费了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思路和创新不断涌现,在这种经常性的备针、注射工作中,我们急需一种设备,能将护士从传统的双手模式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回套针帽被刺的问题,同时减少打针步骤,缩减操作,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易用的半自动多功能备针盘,可单手操作,根本上解决针帽回套针尖回刺问题。所述的多功能备针盘,包括方形盘体,盘体的上面板横向均匀布置有多条纵向的筒槽;所述筒槽的横截面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状;在所述筒槽后部距离筒槽尾端5~10cm处横向开有尾翼槽,用于嵌置注射器的空筒尾翼;所述尾翼槽横向宽度大于筒槽直径1~2cm;位于所述尾翼槽前方2~8cm的筒槽两侧对称开有取放槽,取放槽的宽度比筒槽的直径大1.5~2.5cm,取放槽与筒槽彼此贯通;在所述筒槽的前部槽道上设有夹帽箍;所述夹帽箍为两个对称的半圆柱体上下相对叠合而成,上、下夹帽箍以一纵向侧边为连接边,上夹帽箍与下夹帽箍通过连接边枢接;上、下夹帽箍沿各自轴心线分别开有上、下夹帽槽,上、下夹帽槽对称设置,用于叠合后夹住针帽;所述上、下夹帽箍叠合后的直径与筒槽直径相当;在所述筒槽的前部槽道底部中央纵向开有滑槽,滑槽向下贯通盘体;滑槽的下方平行于滑槽设有螺杆,所述下夹帽箍的底端固定连接导板,导板向下穿过滑槽并于筒槽的下方固定连接一螺母,螺杆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杆的一端设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转轴与螺杆端头连接;所述螺杆和滑槽的纵向长度均为8~16cm;所述盘体的上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盘体内设有直流电源,在滑槽底面的盘体相对导板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前限位开关和后限位开关,取放槽内设有双向开关,触发螺母在针筒首次放入时向前运动以脱针帽,再次放入针筒时向后运动以回套针帽。进一步地,直流电机设于H桥驱动电路的桥路上,所述前限位开关和后限位开关为常闭开关,当被导板压迫后处于开路状态;所述双向开关设有电源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源端与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前限位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后限位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前限位开关的输出端与前移桥路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动力驱动螺杆从而带动螺母向前移动,前移桥路的控制端通过电阻接地,使控制通路断开时前移桥路的控制端保持低电平,关断前移桥路;后限位开关的输出端与后移桥路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动力驱动螺杆,从而带动螺母向后移动。优选地,所述双向开关为双触点复合按钮,双触点复合按钮通过H桥驱动电路控制直流电机转动;所述双触点复合按钮带中间无连接状态的双常开开关,双触点复合按钮的双常开开关的第一端触点相互连接,并与电阻串联后作为双向开关的电源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双触点复合按钮其中的常开开关一的第二端作为双向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与前限位开关串联连接后与前移桥路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动力驱动螺杆从而带动螺母向前移动,前移桥路的控制端通过电阻接地,使控制通路断开时前移桥路的控制端保持低电平,前移桥路关断;双触点复合按钮的另一个常开开关二的第二端作为双向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后限位开关串联后与后移桥路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动力驱动螺杆,从而带动螺母向后移动,双触点复合按钮的常开开关二的第二端通过电阻接地,使双触点复合按钮的常开开关二断开时后移桥路的控制端保持低电平,关断后移桥路。优选地,所述双向开关为逻辑开关,逻辑开关包括微动开关、触发器和二输入异或门器件,微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电源正端,微动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电阻连接电源负端,微动开关的第二端与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触发器的输出端与二输入异或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二输入异或门器件的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二输入异或门器件的输出端作为双向开关的输出端与前限位开关以及后限位开关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帽箍内设硅胶层。进一步地,在所述上下夹帽箍的叠合面上设有配套的、用于将上下夹帽箍锁死的卡扣;在上夹帽箍的活动边还设有拨开手柄。进一步地,在盘体的上面板上针对各个筒槽分别设置有标签。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为可充电池组,可充电池组的正电源端通过充电管理模块与充电接口连接。本技术采用电动方式脱开和回套针帽,解决了医护人员在调配针剂过程中须使用双手脱、套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单手、单触发操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医护人员手动回套针帽过程中被针尖回刺的问题,同时摒弃了传统打针方式中打针前必须用双手脱针帽之问题,利用本技术可单手操作、自动脱帽,减少了打针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可一次性为多位病人备针,方便、实用且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夹帽箍及走动机构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取放槽和双向开关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范图,图中:夹帽箍夹住针帽状态,向前移动后,转变为针帽打开状态,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图,图中:双向开关为双触点复合按钮,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局部电路图,图中:双向开关采用逻辑开关。图中:1—盘体,2—筒槽,3—尾翼槽,4—注射器,5—空筒尾翼,6—取放槽,7—夹帽箍,8—夹帽槽,9—针帽,10—滑槽,11—导板,12—螺母,13—直流电机,14—螺杆,15—硅胶层,16—卡扣,17—拨开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备针盘,包括方形盘体(1),其特征在于:盘体(1)的上面板横向均匀布置有多条纵向的筒槽(2);所述筒槽(2)的横截面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状;在所述筒槽(2)后部距离筒槽尾端5~10cm处横向开有尾翼槽(3),用于嵌置注射器(4)的空筒尾翼(5);所述尾翼槽(3)横向宽度大于筒槽(2)直径1~2cm;位于所述尾翼槽(3)前方2~8cm的筒槽(2)两侧对称开有取放槽(6),取放槽(6)的宽度比筒槽(2)的直径大1.5~2.5cm,取放槽(6)与筒槽(2)彼此贯通;在所述筒槽(2)的前部槽道上设有夹帽箍(7);所述夹帽箍(7)为两个对称的半圆柱体上下相对叠合而成,上、下夹帽箍(7)以一纵向侧边为连接边,上夹帽箍(7)与下夹帽箍(7)通过连接边枢接;上、下夹帽箍(7)沿各自轴心线分别开有上、下夹帽槽(8),上、下夹帽槽(8)对称设置,用于叠合后夹住针帽(9);上、下夹帽箍(7)叠合后的直径与筒槽(2)直径相当;在所述筒槽(2)的前部槽道底部中央纵向开有滑槽(10),滑槽(10)向下贯通盘体(1);滑槽(10)的下方平行于滑槽(10)设有螺杆(14),下夹帽箍(7)的底端固定连接导板(11),导板(11)向下穿过滑槽(10)并于筒槽(2)的下方固定连接一螺母(12),螺杆(14)与螺母(12)螺纹连接;螺杆(14)的一端设有直流电机(13),直流电机(13)的转轴与螺杆(14)端头连接;所述螺杆(14)和滑槽(10)的纵向长度均为8~16cm;所述盘体(1)的上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19),盘体(1)内设有直流电源(20),在滑槽(10)底面的盘体相对导板(11)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前限位开关(24)和后限位开关(25),取放槽(6)内设有双向开关(23),触发螺母(12)在针筒首次放入时向前运动以脱针帽(9),再次放入针筒时向后运动以回套针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备针盘,包括方形盘体(1),其特征在于:盘体(1)的上面板横向均匀布置有多条纵向的筒槽(2);所述筒槽(2)的横截面为开口朝上的半圆形状;在所述筒槽(2)后部距离筒槽尾端5~10cm处横向开有尾翼槽(3),用于嵌置注射器(4)的空筒尾翼(5);所述尾翼槽(3)横向宽度大于筒槽(2)直径1~2cm;位于所述尾翼槽(3)前方2~8cm的筒槽(2)两侧对称开有取放槽(6),取放槽(6)的宽度比筒槽(2)的直径大1.5~2.5cm,取放槽(6)与筒槽(2)彼此贯通;在所述筒槽(2)的前部槽道上设有夹帽箍(7);所述夹帽箍(7)为两个对称的半圆柱体上下相对叠合而成,上、下夹帽箍(7)以一纵向侧边为连接边,上夹帽箍(7)与下夹帽箍(7)通过连接边枢接;上、下夹帽箍(7)沿各自轴心线分别开有上、下夹帽槽(8),上、下夹帽槽(8)对称设置,用于叠合后夹住针帽(9);上、下夹帽箍(7)叠合后的直径与筒槽(2)直径相当;在所述筒槽(2)的前部槽道底部中央纵向开有滑槽(10),滑槽(10)向下贯通盘体(1);滑槽(10)的下方平行于滑槽(10)设有螺杆(14),下夹帽箍(7)的底端固定连接导板(11),导板(11)向下穿过滑槽(10)并于筒槽(2)的下方固定连接一螺母(12),螺杆(14)与螺母(12)螺纹连接;螺杆(14)的一端设有直流电机(13),直流电机(13)的转轴与螺杆(14)端头连接;所述螺杆(14)和滑槽(10)的纵向长度均为8~16cm;所述盘体(1)的上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19),盘体(1)内设有直流电源(20),在滑槽(10)底面的盘体相对导板(11)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前限位开关(24)和后限位开关(25),取放槽(6)内设有双向开关(23),触发螺母(12)在针筒首次放入时向前运动以脱针帽(9),再次放入针筒时向后运动以回套针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备针盘,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13)设于H桥驱动电路(26)的桥路上,所述前限位开关(24)和后限位开关(25)为常闭开关,当被导板(11)压迫后处于开路状态;所述双向开关(23)设有电源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源端与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前限位开关(2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后限位开关(25)的输入端连接;前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