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透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18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透明帽。一种内镜透明帽,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内镜的内套件,所述的主体套设在内套件外且两者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套件为能随主体一端侧壁共同张开来变换内径并套接在内镜外的弹性橡胶套件,内套件的内径小于内镜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具有与内镜连接可靠、可适配多种尺寸内镜、对内镜无磨损的特点。

A transparent cap for endoscop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doscope transparent cap. An endoscope transparent cap includes a main body.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sleeve for fixing the endoscope.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inner sleeve and the two are mutually fixed. The inner sleeve is an elastic rubber sleeve which can change the inner diameter and be fitted outside the endoscope together with the side wall at one end of the main body.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inner sleeve is smaller than the endoscope diameter. The endoscope transparent cap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i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endoscope, adaptability to various sizes of the endoscope and no abrasion to the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透明帽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内镜透明帽。
技术介绍
内镜透明帽是内镜手术中常用的辅助器械。在内镜手术中,内镜透明帽套接在内镜与病变部位接触的一端,可用于辅助病变组织的切除、辅助异物取出、辅助内镜放大观察。传统的内镜透明帽与内镜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为通过内镜的直径与内镜透明帽的内镜相适配,将两者直接套接;另一种为在内镜透明帽的内侧壁设置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将内镜透明帽与内镜相互固定。传统的内镜透明帽与内镜的固定中,存在的问题有:内镜透明帽容易脱离内镜,若在手术进行中脱离会影响手术进行,若在手术结束后脱离,内镜透明帽容易遗留在人体内,造成医疗事故;内镜需要经常使用,在多次与内镜透明帽连接后,内镜透明帽会对内镜造成磨损,甚至损坏内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镜透明帽,具有与内镜连接可靠、可适配多种尺寸内镜、对内镜无磨损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镜透明帽,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内镜的内套件,所述的主体套设在内套件外且两者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套件为能随主体一端侧壁共同张开来变换内径并套接在内镜外的弹性橡胶套件,内套件的内径小于内镜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为软塑料主体,所述的主体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与内镜连接的连接端,所述的主体的连接端上设有至少一个掀开部。进一步的,所述的掀开部为能够向主体侧面外侧掀开的结构,在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主体连接端边缘相垂直的纵向切口,该纵向切口从主体的连接端延伸至主体的中部,主体上位于纵向切口两侧的部分为所述掀开部,掀开部与位于其内侧的内套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纵向切口相垂直的横向切口,所述的横向切口位于主体的中部,所述的主体上的纵向切口延伸至横向切口的中点。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的顶端安装有能够变换其直径和其与主体侧壁之间夹角的顶部套件,所述的顶部套件包括至少四块绕主体轴线均布的活动挡板和用于调节活动挡板与主体侧壁之间夹角的调节机构,所述的活动挡板的边缘与主体相互铰接,每块所述的活动挡板与主体外侧壁的夹角为100°~260°,每块所述的活动挡板上均设有排液口。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牵拉件,所述的牵拉件与活动挡板的侧面连接,所述的主体的侧壁上或主体内侧壁与内套件之间两者至少一处设有用于让牵拉件通过的牵引槽,所述的牵引槽的延伸方向与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的牵拉件包括用于使活动挡板向主体外侧转动的第一牵拉件和用于使活动挡板向主体内侧转动的第二牵拉件,所述的第一牵拉件与活动挡板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的第二牵拉件与活动挡板的内侧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上设有用于让活动挡板自动复位至与主体侧壁平行的复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牵拉件上的滑块、与牵引槽连通的复位槽和用于提供复位动力的弹性件,所述的滑块位于复位槽内且与复位槽相适配,所述的弹性件位于复位槽的槽底与滑块之间,所述的复位槽的延伸方向与牵引槽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动挡板呈梯形的弧面结构,所述的活动挡板的梯形短底边与主体铰接,各所述的活动挡板绕主体的轴线依次部分叠合。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通过其主体使其具有传统内镜透明帽的所有功能,通过内套件可将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与内镜连接,通过采用的内套件为内径小于内镜直径且能够变大套接在内镜外的弹性橡胶套件,可以弹性变大并可靠地固定在不同尺寸的内镜上,同时采用弹性橡胶的内套件与内镜连接时对内镜无磨损,因此,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具有与内镜连接可靠、可适配多种尺寸内镜、对内镜无磨损的特点;2.主体为软塑料主体且主体的连接端上设有掀开部,可通过将主体的掀开部掀开,从而调整主体和内套件与内镜的连接位置,具有操作方便、内镜位置易调节的特点;3.采用主体的顶端安装有顶部套件,顶部套件能够通过变换活动挡板与主体侧壁的角度变换自身直径和其与主体侧壁之间的夹角,在进入病变部位过程中或内镜手术进行过程中,可调整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的顶部的角度和形状,其中,活动挡板向主体内侧倾斜时,顶部套件直径减小,且顶部套件可在主体顶部形成锥面,减少进入病变部位过程中的阻力,活动挡板向主体外侧倾斜时,顶部套件直径增大,且顶部套件可在主体顶部形成倒锥面,可在内镜手术进行过程中撑开病变组织,有利于观察和操作;4.调节机构采用牵拉件,牵拉件可以与外部的控制绳或控制杆连接,通过牵拉件改变多块活动挡板与主体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改变顶部套件与主体之间的角度;5.牵拉件包括第一牵拉件和第二牵拉件,第一牵拉件与活动挡板的外侧面连接,第二牵拉件与活动挡板的内侧面连接,可通过对第一牵拉件施加拉力使活动挡板向主体外侧转动,通过对第二牵拉件施加拉力使活动挡板向主体内侧转动;6.主体上设有用于让活动挡板自动复位至与主体侧壁平行的复位机构,即通过复位机构可以使顶部套件与主体两者整体保持直管状,从而在需要改变顶部套件与主体之间角度时,通过牵拉件可快速进行调整;7.活动挡板为呈梯形的弧面结构,活动挡板呈梯形可以使活动挡板在转向主体外侧时,多块活动挡板的边缘相接,从而更好地撑开病变组织或提供手术视野,多块活动挡板绕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块活动挡板依次部分叠合,从而只需对部分活动挡板设置牵拉件进行角度调节,相邻的活动挡板也会相互接触使所有活动挡板的角度一起改变,活动挡板为弧面结构可以使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进入患者体内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镜透明帽的剖视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镜透明帽的剖视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镜透明帽的剖视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镜透明帽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镜透明帽的仰视图;图6为顶部套件示意图之一;图7为顶部套件示意图之二;图8为顶部套件示意图之三;图9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主体、2-内套件、3-顶部套件、4-牵引槽、5-复位机构、11-掀开部、31-活动挡板、32-牵拉件、321-第一牵拉件、322-第二牵拉件、51-滑块、52-复位槽、53-弹性件、310-排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参阅图1~9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包括主体1,主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内镜的内套件2,主体1套设在内套件2外且两者相互固定,内套件2为能随主体1一端侧壁共同张开来变换内径并套接在内镜外的弹性橡胶套件,内套件2的内径小于内镜直径。主体1的内径大于内镜的直径。本实施例中,主体1和内套件2均为透明的结构。主体1和内套件2之间可通过胶水粘接固定。此外,内套件2也可以通过凸出于其外壁的嵌入部嵌入主体1内侧壁上以实现内套件2和主体1的相互固定。本技术的一种内镜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透明帽,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内镜的内套件(2),所述的主体(1)套设在内套件(2)外且两者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套件(2)为能随主体(1)一端侧壁共同张开来变换内径并套接在内镜外的弹性橡胶套件,内套件(2)的内径小于内镜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透明帽,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设有用于固定内镜的内套件(2),所述的主体(1)套设在内套件(2)外且两者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套件(2)为能随主体(1)一端侧壁共同张开来变换内径并套接在内镜外的弹性橡胶套件,内套件(2)的内径小于内镜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为软塑料主体,所述的主体(1)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与内镜连接的连接端,所述的主体(1)的连接端上设有至少一个掀开部(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掀开部(11)为能够向主体(1)侧面外侧掀开的结构,在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主体(1)连接端边缘相垂直的纵向切口,该纵向切口从主体(1)的连接端延伸至主体(1)的中部,主体(1)上位于纵向切口两侧的部分为所述掀开部(11),掀开部(11)与位于其内侧的内套件(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纵向切口相垂直的横向切口,所述的横向切口位于主体(1)的中部,所述的主体(1)上的纵向切口延伸至横向切口的中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镜透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能够变换其直径和其与主体(1)侧壁之间夹角的顶部套件(3),所述的顶部套件(3)包括至少四块绕主体(1)轴线均布的活动挡板(31)和用于调节活动挡板(31)与主体(1)侧壁之间夹角的调节机构,所述的活动挡板(31)的边缘与主体(1)相互铰接,每块所述的活动挡板(31)与主体(1)外侧壁的夹角为100°~260°,每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莹莹刘思德黄颖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