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063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会产生冷斑,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1),具有:正面布料(2)及反面布料(3);正反连结布料(4),其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5)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收纳区域(11),其由连结边部和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排列多列而成,(5),连结边部(5)在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31),其以将羽毛状棉原料(21)捆束而成的形态装填于各收纳区域,在将羽毛状棉原料束以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缝接、密封正面布料、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产生冷斑(coolspot),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就寝时使用的被褥,已知使用天然羽毛、棉材料、短纤维等作为芯材,将该芯材装填在形成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的收纳区域内而成为被褥形态的被褥。但是,在这种以往的被褥的情况下,若是仅将由天然羽毛等构成的芯材装填于收纳区域内的形态,在使用时产生芯材的块或偏移而大幅损害保暖性,因此使内部的芯材为网格状的划分状态的绗缝加工变得不可或缺。另外,在实施了这样的绗缝加工的被褥的情况下,由于在通过绗缝加工而形成的网格内一根根的羽毛等移动,因此,只要芯材未填满整格,就会产生偏移,另外还导致损害保暖性的情况。另外,在实施了绗缝加工的被褥的情况下,包括如下问题:在网格的交叉区域的角落部分产生所谓的冷斑,在被褥的整个区域中的一部分产生零散的保暖不良部位,无法作为被褥整体确保均匀的保暖性。另外,在以往的使用天然羽毛、棉材料、短纤维等作为芯材的被褥的情况下,还包括在洗涤后无法开纤而不能复原到原来的状态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寒用品,该防寒用品构成为:设置有被切断成规定形状且相互重叠的三张以上的布料、将一对所述布料以规定间隔缝合而形成的保暖材料收纳空间及放入到所述保暖材料收纳空间的保暖材料,所述保暖材料收纳空间的边界在各层中的每层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在邻接的一对所述保暖收纳空间的边界,不同层的所述保暖材料收纳空间的保暖材料重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用具,该用具是配置在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中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层,所述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中的每一个包括:包括相互以绗缝缝合而成的至少两个层的多个所述层;占据所述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层之间的空间的隔热材料,所述至少两组的层的组合相互偏置。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任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中,都是在绗缝加工区域内保持保暖材料或隔热材料的结构,因此,均含有所述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不能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038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6-5091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以往的情况而开发的,提供一种不需要绗缝加工,不会产生冷斑的问题,洗涤后的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的被褥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收纳区域,其由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角筒状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其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至4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不产生所述以往例那样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另外,能够提供外观形态不同的产品而能够扩大购买者在购入时的选择范围。根据技术方案5至7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所述的工序,能够实现缝制者的作业效率的简化,并且,在缝合、密封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两侧部、前端部及后端部后没有绗缝加工工序,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起到所述效果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根据技术方案8至11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被褥,在具备与技术方案1至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情况不同的收纳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的结构中,不会产生所述以往例那样的冷斑的问题,洗涤后向原来的状态复原的复原性良好,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维持良好的保暖性,另外,能够提供外观形态不同的产品而能够扩大购买者在购入时的选择范围。根据技术方案12至14所述的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并提供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所述的工序,制作与技术方案1至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情况不同的收纳芯材的立体构造区域,并能够实现缝制者的作业效率的简化,并且,在缝合、密封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两侧部、前端部及后端部后没有绗缝加工工序,并且能够高效地制造起到所述效果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能够实现并提供技术方案1、2、8或9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通过利用空气缠结单元的轴丝、浮丝的空气缠结而人工制作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根据技术方案16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能够实现并提供技术方案5或1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空气缠结单元的轴丝、浮丝的空气缠结而人工制作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所述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形成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芯材的羽毛状棉原料的说明图。图3是以照片方式表示将用于形成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芯材的多个羽毛状棉原料集合而成的形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将形成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芯材的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羽毛状棉原料束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将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中的羽毛状棉原料束卷绕于卷绕辊而成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在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形成具有中间连结缝合部的正反连结布料的前阶段的状态的局部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工序中,通过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收纳区域,其由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角筒状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其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0 JP 2017-1970091.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收纳区域,其由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角筒状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其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并作为装填于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的芯材而发挥功能,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2.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正反连结布料,其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并且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方式交替配置并连结缝合,所述正反连结布料为四边形,且与正面布料、反面布料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收纳区域,其由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划分,以呈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及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由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该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5.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相对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多个上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的工序,所述正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在相对于反面布料的内表面以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分别在宽度方向上错开1/2间隔的状态下,以呈V状的方式将多个下部连结布料的各自的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的工序,所述反面布料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通过所述正面布料或所述反面布料的折回位置的变更,将各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的倒V状部分的一方的端边与各下部连结布料的V状部分的另一方的端边、以及上部连结布料的倒V状部分的另一方的端边与各下部连结布料的V状部分的一方的端边,分别在连结缝合方向上依次且反复缝合而形成各中间连结缝合部,从而在所述正面布料、反面布料之间形成具有相同的连结长度的连结边部的正反连结布料的工序;通过相邻的连结边部与正面布料的内表面或反面布料的内表面来划分以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的工序,该立体构造呈三角筒形状,所述连结边部在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之间通过所述正反连结布料的交替配置的连结缝合而成;在由所述多列构成的各收纳区域装填多个羽毛状棉原料束的工序,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在将羽毛状棉原料捆束而成的形态下,作为芯材而发挥功能,该羽毛状棉原料形成为:将使用了聚酯类或聚丙二醇聚合物的原丝的轴丝·浮丝的纤丝彼此通过空气缠结而捆束,由所述浮丝形成的许多块缠绕于所述轴丝并在所述轴丝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而连成一列,从而作为填充物用的棉状长纤维而形成,而且,所述块为球状且具有规定的直径,并且各块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及在将所述羽毛状棉原料束收纳于各收纳区域的形态下,通过缝合将所述正面布料、所述反面布料的外周边部密封的工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呈所述三角筒状形态的立体构造形成多列而成的收纳区域在被褥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8.一种在立体构造区域收纳芯材而形成的被褥,其特征在于,具有:正面布料及反面布料,其为四边形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多个上部连结布料和多个下部连结布料,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以相对于所述正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规定间隔且呈倒V状的方式将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而成,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以相对于所述反面布料的内表面具有与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同等的间隔且呈V状的方式将中央部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排列设置而成;收纳区域,其通过在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面布料之间两个三角筒状部上下重合的立体构造部和由菱形筒状部构成的立体构造部交替相连的多列构成,将由多个所述上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倒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多个所述下部连结布料的相邻的V状布料部的两个部位的端边构成的四个各端边分别在连结缝合方向上缝合,并在所述正面布料及所述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川尚市
申请(专利权)人:EW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