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五洲专利>正文

放大镜及包括该放大镜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41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大镜及包括该放大镜的设备,包括凸透镜片、具有支撑作用的底座、连接底座与镜片且能够伸缩的升降装置。人们阅读时,底座设置在被观测的表面上,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升降装置,调节凸透镜片与被测物表面之间的距离,实现放大的效果,同时实现不同焦距的变化。人们通过移动底座,避免了人手握住手柄带动凸透镜片移动,解放了使用者的手,同时解决了人手疲劳抖动凸透镜片,凸透镜片的焦距处于不稳定状态,放大倍率也频繁发生改变,造成人们在观察时眼部非常疲劳眩晕的问题。具有伸缩功能的升降装置解决了桌面放大镜焦距不能变化的问题,由于升降装置具有伸缩功能,收缩升降装置,减小放大镜的体积,方便人们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大镜及包括该放大镜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放大镜
,尤其是涉及一种放大镜及包括该放大镜的设备。
技术介绍
放大镜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它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的会聚透镜,显微镜的雏形,通常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目前,市面上的放大镜有几种常见的类型:手持放大镜、桌面定焦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手持放大镜是一个带有手柄的放大镜,用手握住手柄移动放大镜观察物体,放大镜在观察物体时镜片必须离被观察物有一定距离才产生放大效果,随着镜片与物体之间距离改变、焦距发生改变、放大倍率也随之发生改变,放大倍数可以根据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改变而改变。手持放大镜存在的缺点是:当人手握住手柄带动放大镜片移动,人手长时间使用极易产生疲劳。因人手疲劳抖动镜片,焦距处于不稳定状态,放大倍率也频繁发生改变,造成人们在观察时眼部非常疲劳眩晕。此外手持放大镜的手柄体积比较大不易收纳携带。桌面放大镜放在桌面被观察物体上使用,不用手持,焦距恒定、放大倍率恒定。因为放大镜在观察物体时镜片必须离被观察物有一定距离才产生放大效果,为了达到一定的放大倍率所有产品设计必须有一定的高度,造成体积比较大,不容易收纳携带。台式放大镜一般是放置在桌面上,调整镜片与被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达到放大的效果,避免了人们手持放大镜造成的手抖镜面的现象,同时还能够调节镜片与被观察物之间的距离。但是台式放大镜比较大,不易携带。研究如何避免因人手抖疲劳造成焦距不稳定的、焦距稳定但不能调节焦距、放大镜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是本领域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放大镜及包括该放大镜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放大镜焦距能够改变但是长时间手持容易造成手部疲劳,焦距稳定但是焦距倍数不能放大的,以及放大镜占用空间大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放大镜,包括凸透镜片、具有环状结构的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凸透镜片且能伸缩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环状结构的支撑环以及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环且为环状结构的连接环,升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支撑环通过叠压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所述升降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支撑环通过所述连接环连接延伸到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凸透镜片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顶部。优选地,所述连接环、所述支撑环、所述底座设置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支撑环的厚度为1毫米,所述连接环的厚度为0.3毫米。优选地,所述支撑环设置有4个,所述连接环设置有4个。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凸透镜片的镜框,所述镜框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顶部。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底座的材料均为硅胶。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为所述发光二极管提供电源的电池组件、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开启与关闭的控制开关,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池组件、所述控制开关之间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镶嵌在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凸起的外表面,所述凸起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进入所述中空结构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端口设置有开启与关闭所述通道的端口的端盖。优选地,所述凸起的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凸起的通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设备,包括放大镜,所述放大镜为如上面所说的放大镜。本申请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大镜,包括凸透镜片、具有支撑作用的底座、连接底座与凸透镜片且能够伸缩的升降装置。人们阅读时,底座放置在被观测的表面上,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升降装置,调节凸透镜片与被测物表面之间的距离,实现放大的效果,同时实现不同焦距的变化。其中,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环状结构的支撑环以及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支撑环3且为环状结构的连接环,凸透镜片设置在升降装置的顶部。支撑环用于支撑凸透镜片的高度,由于支撑环与连接环相比较薄,容易弯折,进而升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支撑环通过连接环弯折能够相互叠压在一起,升降装置设置在底座的环状结构的内侧,升降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支撑环通过连接环拉伸位于底座的上部,进而升降装置能够收缩或者伸长。人们通过移动底座,避免了人手握住手柄带动凸透镜片移动,解放了使用者的手,同时解决了人手疲劳抖动凸透镜片,凸透镜片的焦距处于不稳定状态,放大倍率也频繁发生改变,造成人们在观察时眼部非常疲劳眩晕的问题。具有伸缩功能的升降装置解决了桌面放大镜焦距不能变化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桌面放大镜体积比较大的问题,由于升降装置具有伸缩功能,当人们不使用时,收缩升降装置,减小放大镜的体积,方便人们携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放大镜的处于高级放大倍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放大镜的处于中级放大倍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放大镜的处于低级放大倍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凸透镜片,2-镜框,3-支撑环,4-连接环,5-底座,6-控制开关,7-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放大镜,解放了人们的手,避免了人们长时间手持造成的手部疲劳的问题,放大镜的焦距稳定同时焦距倍数能够调整,满足人们对放大镜的需求,同时放大镜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大镜,包括凸透镜片1、具有支撑作用且为环状结构的底座5、连接底座5与凸透镜片1且能够伸缩的升降装置。人们阅读时,底座5设置在被观测的表面上,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升降装置,调节凸透镜片1与被测物表面之间的距离,实现放大的效果,同时实现不同焦距的变化。其中,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环状结构的支撑环3以及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支撑环3且为环状结构的连接环4,凸透镜片1设置在升降装置的顶部。支撑环3用于支撑凸透镜片1的高度,由于支撑环3与连接环4相比较薄,容易弯折,进而升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支撑环3通过连接环4弯折能够相互叠压在一起,升降装置设置在底座5的环状结构的内侧,升降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任意相邻两个支撑环3通过连接环4拉伸位于底座5的上部,进而升降装置能够收缩或者伸长。人们通过移动底座5,避免了人手握住手柄带动凸透镜片1移动,解放了使用者的手,同时解决了人手疲劳抖动凸透镜片1,凸透镜片1的焦距处于不稳定状态,放大倍率也频繁发生改变,造成人们在观察时眼部非常疲劳眩晕的问题。具有伸缩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大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透镜片(1)、具有环状结构的底座(5)、连接所述底座(5)与所述凸透镜片(1)且能伸缩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环状结构的支撑环(3)以及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环(3)且为环状结构的连接环(4),升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支撑环(3)通过叠压设置在所述底座(5)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所述升降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支撑环(3)通过所述连接环(4)连接延伸到所述底座(5)的上部,所述凸透镜片(1)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大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透镜片(1)、具有环状结构的底座(5)、连接所述底座(5)与所述凸透镜片(1)且能伸缩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多个环状结构的支撑环(3)以及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环(3)且为环状结构的连接环(4),升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支撑环(3)通过叠压设置在所述底座(5)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所述升降装置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支撑环(3)通过所述连接环(4)连接延伸到所述底座(5)的上部,所述凸透镜片(1)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4)、所述支撑环(3)、所述底座(5)设置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3)的厚度为1毫米,所述连接环(4)的厚度为0.3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3)设置有4个,所述连接环(4)设置有4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凸透镜片(1)的镜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五洲
申请(专利权)人:刘五洲王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