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41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物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光阑、第九透镜以及像面;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平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胶合;第五透镜、第六透镜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组,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第七透镜、第八透镜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组,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八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九透镜为平凸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清晰度,满足舌下微循环观察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人体内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之为微循环,其为人体血液循环的最基本单元,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血液流量直接反应了人体器官的代谢状况,如果人体微循环出现障碍将会对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体微循环的障碍往往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征兆,如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烧伤、肺水肿、休克等发生时人体微循环的状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监测观察人体微循环对医疗诊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有技术中,为了观察人体微循环,通常采用体积较大且笨重的显微镜,只能观察解剖后的一些器官或组织的微循环状况,很难在临床上推广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拍摄和存储视频手持式的医疗产品备受医生的青睐,但是这类医疗产品设备的成像镜头,其成像清晰度并不高,在减小镜头直径或通过孔径以减小体积的前提下难以保证光学分别率,且物像共轭距离难以达到≥130mm的条件,因而难以适用于舌下微循环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的成像镜头不适用于观察人体舌下粘膜的微循环的技术问题,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清晰度,满足舌下微循环观察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物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光阑、第九透镜以及像面;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九透镜为平凸透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平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相同,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相同,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与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相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面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200mm,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400mm,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3.0000mm,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8720mm,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3.6900mm,所述第八透镜与所述光阑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所述光阑与所述第九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89.3300mm,所述第九透镜与所述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5.860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1.59,色散系数为29.9;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1.77,色散系数为72.3;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1.67,色散系数为32.2;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1.52,色散系数为64.2;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1.67,色散系数为32.2;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1.52,色散系数为64.2;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1.67,色散系数为32.2;所述第八透镜的折射率为1.52,色散系数为64.2;所述第九透镜的折射率为1.64,色散系数为55.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为1.0000mm,直径为7.5000mm;所述第二透镜的厚度为1.0000mm,直径为8.0000mm;所述第三透镜的厚度为1.9830mm,直径为7.2000mm;所述第四透镜的厚度为1.7930mm,直径为7.2000mm;所述第五透镜的厚度为1.2000mm,直径为7.2000mm;所述第六透镜的厚度为3.0000mm,直径为7.2000mm;所述第七透镜的厚度为1.2000mm,直径为7.2000mm;所述第八透镜的厚度为3.0000mm,直径为7.2000mm;所述第九透镜的厚度为2.3200mm,直径为10.600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73.6800mm;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胶合面的曲率半径为-10.3000mm;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8.0000mm;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1.6110mm;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胶合面的曲率半径为10.6000mm;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3.4000mm;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1.6110mm;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胶合面的曲率半径为10.6000mm;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3.4000mm;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8.7800mm,所述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14.0041mm,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35.4445mm,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35.4445mm,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为44.8987mm,所述成像镜头的物像共轭距离为-10.3142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为PC透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可替换地拆装在所述物面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人体接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精心合理地分配每个透镜的曲率、透镜中心厚度、透镜直径以及各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及各透镜的材料,使得所述微循环成像镜头的物面与所述像面的物像共轭距离得到增加,使得所述物像共轭距离大于130mm,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清晰度,满足舌下微循环的观察需求;(2)通过精心合理地分配每个透镜的曲率、透镜中心厚度、透镜直径以及各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所述微循环成像镜头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耦合到手持式微循环观察仪器中,能够有效地适应舌下微循环的观察;(3)所述微循环成像镜头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耦合到到手持式微循环观察仪器中,可以分别在光源为420nm和525nm实现清晰成像,能够有效地适应人体舌下微循环的观察;(4)通过以上设计的镜头,可以分别在光源为420nm和525nm实现清晰成像,并匹配高分辨率感光芯片;所述微循环成像镜头的所有镜片都为球面镜,且光学系统靠近所述物面的可拆卸替换的所述第一透镜采用医疗级PC材料制成,其可以直接与人体接触,并在实际使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微循环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展示了图1中各透镜的镜面;图3A至图3C分别展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微循环成像镜头在波长分别为420nm、525nm及420nm~525nm混合使用情况下的畸变曲线;图4A至图4C分别展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微循环成像镜头在波长分别为420nm、525nm及420nm~525nm混合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物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光阑、第九透镜以及像面;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九透镜为平凸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循环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物面、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光阑、第九透镜以及像面;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像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胶合;所述第九透镜为平凸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循环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循环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相同,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相同,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与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相同。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循环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面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200mm,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400mm,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3.0000mm,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8720mm,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3.6900mm,所述第八透镜与所述光阑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所述光阑与所述第九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为89.3300mm,所述第九透镜与所述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5.860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循环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1.59,色散系数为29.9;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1.77,色散系数为72.3;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1.67,色散系数为32.2;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1.52,色散系数为64.2;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1.67,色散系数为32.2;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1.52,色散系数为64.2;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1.67,色散系数为32.2;所述第八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强刘嘉惠亚历克斯布兰多黄大兴罗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