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20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换热管安装在壳体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管,壳体的上还设置有与进液管对应的高温进气管以及与出液管对应的低温出气管,换热管的进气端与高温进气管连通,换热管的出气端与低温出气管连通,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交错设置在壳体内,第一螺旋导流板与第二螺旋导流板的螺旋旋向相反,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的迎水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阻水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壳式换热器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以及阻水件,从而使得该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换热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高温烧结是冶金行业中烧结的必不可少的工序,在高温烧结时,其温度较高,通常都在800摄氏度以上,个别的将会达到2000摄氏度以上,从高温烧结炉中出来的气体温度较高,不易直接排出,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并且高温烧结炉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能,现有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和介质进行换热,达到降温和能量再利用的目的。在换热过程中,通常使用换热器,而高温尾气的温度较高,通常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经过专利技术人的长期研究发现,现有的换热器通常在壳体内设置折流板,以增加换热介质的滞留时间,从而保证换热效果,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在壳体与折流板处的焊接处,会形成死角,将换热介质进入到死角后,很难再次随主流介质流动,从而影响换热效率,而且在换热介质的出口,对其温度进行检测,其温度的波动变化较大,即换热介质换热后其温度不温度,从而影响换热介质的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换热稳定的管壳式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换热管安装在壳体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管,壳体的上还设置有与进液管对应的高温进气管以及与出液管对应的低温出气管,换热管的进气端与高温进气管连通,换热管的出气端与低温出气管连通,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交错设置在壳体内,且第一螺旋导流板与第二螺旋导流板的螺旋旋向相反,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的迎水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阻水件。优选的,换热管穿过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且通过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固定。优选的,阻水件为半圆球,且阻水件通过焊接在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上。优选的,阻水件的迎水面上设置有阻水台阶面。优选的,换热管上还安装有若干散热翅。优选的,散热翅包括第一散热翅和第二散热翅,第一散热翅和第二散热翅组成一套环,换热管套装在套环内。优选的,第一散热翅的环壁上开设有倒勾槽,第二散热翅上设置有与倒勾槽相配合的勾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均具有引导液体流向的作用,而且液体通过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还能增加液体在壳体内的行程,从而提高换热时间,保证换热效果,并且和现有的折流板相比,避免了折流板的死角,使其不易出现死水,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换热效率。2、第一螺旋导流板与第二螺旋导流板的旋向相反,使得液体流向发生改变,使得液体内部产生紊流,当液体产生紊流后,就会使得液体之间相互混合,使得液体之间产生热传递,从而保证液体在单位体积内的热能相似,使液体在换热过程中,其单位体积的热能相似,从而提高了液体的换热质量,保证了液体换热的稳定性,使其从出液管流出的液体的温度稳定。3、设置有阻水件,阻水件能降低水流对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的冲刷,从而延长了第一螺旋导流板和第二螺旋导流板的使用寿命。4、散热翅通过勾部与倒勾槽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及抱紧换热管,从而使得散热翅拆装方便且不会损坏其他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阻水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为阻水台阶面的位置示意图;图5为吸热翅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吸热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倒勾槽和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液管,2-壳体,3-出液管,4-高温进气管,5-低温出气管,6-第一螺旋导流板,7-第二螺旋导流板,8-散热翅,9-换热管,10-阻水件,11-阻水台阶面,81-第一散热翅,82-第二散热翅,83-倒勾槽,84-勾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2和换热管9,换热管9安装在壳体2内,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1,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管3,壳体2的上还设置有与进液管1对应的高温进气管4以及与出液管3对应的低温出气管5,换热管9的进气端与高温进气管4连通,换热管9的出气端与低温出气管5连通,具有高热能的气体从高温进气管4进入到换热管9内,然后通过换热管9将热能释放,从进液管1进入的低温液体进入到壳体2后,吸收换热管9释放的热能,实现液体升温,升温后,高温液体通过出液管3排出,低温气体则通过低温出气管5排出。如图1所示,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交错设置在壳体2内,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均采用钢性件制成,具有很高的强度,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均具有引导液体流向的作用,而且液体通过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还能增加液体在壳体2内的行程,从而提高换热时间,保证换热效果,并且和现有的折流板相比,避免了折流板的死角,使其不易出现死水,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换热效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导流板6与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螺旋旋向相反,当液体通过第一螺旋导流板6后,其液体流向与第一螺旋导流板6的流向相同,当液体流入到第二螺旋导流板7后,由于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螺旋旋向相反,第二螺旋导流板7将会改变液体的流向,从而使得液体内部产生紊流,当液体产生紊流后,就会使得液体之间相互混合,使得液体之间产生热传递,从而保证液体在单位体积内的热能相似,使液体在换热过程中,其单位体积的热能相似,这样不仅能提高液体的换热质量,还能保证液体换热的稳定性,使其从出液管3流出的液体的温度稳定。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迎水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阻水件10,阻水件10能够阻挡液体沿流动方向流动,从而降低了液体的流速,进一步的提高了液体的换热时间,而且阻水件10还能使得阻水件上层的液体与阻水件层的液体发生紊流,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换热质量,阻水件10设置在迎水面,使得水流冲刷时,首先与阻水件10接触,从而降低了水流对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冲刷,从而延长了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阻水件10为半圆球,且阻水件10通过焊接在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上,从而使得阻水10件安装方便,而半圆球的阻水件10,其与水流冲刷的接触面为球面,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水流对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的延长了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阻水件的迎水面上设置有阻水台阶面11,阻水台阶面11能够增加阻水件10的阻水效果,使得水流能够产生更强烈的紊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质量。如图1所示,换热管9穿过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且通过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固定,从而保证了换热管9在壳体2内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5所示,换热管9上还安装有若干散热翅8,散热翅8能够增加高温气体释放热能的效率。如图6所示,散热翅8包括第一散热翅81和第二散热翅82,第一散热翅8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2)和换热管(9),所述换热管(9)安装在壳体(2)内,所述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1),所述壳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管(3),所述壳体(2)的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液管(1)对应的高温进气管(4)以及与所述出液管(3)对应的低温出气管(5),所述换热管(9)的进气端与所述高温进气管(4)连通,所述换热管(9)的出气端与所述低温出气管(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交错设置在壳体(2)内,且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与所述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螺旋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所述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迎水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阻水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2)和换热管(9),所述换热管(9)安装在壳体(2)内,所述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1),所述壳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管(3),所述壳体(2)的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液管(1)对应的高温进气管(4)以及与所述出液管(3)对应的低温出气管(5),所述换热管(9)的进气端与所述高温进气管(4)连通,所述换热管(9)的出气端与所述低温出气管(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第二螺旋导流板(7)交错设置在壳体(2)内,且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与所述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螺旋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所述第二螺旋导流板(7)的迎水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阻水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9)穿过所述第一螺旋导流板(6)和所述第二螺旋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新郑市盛源热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