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02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灯,尤其为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包括底座、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节能灯,所述底座基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底座顶部镶嵌设有亮度感应传感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底座通过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侧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和第一调节杆通过导线线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和第一调节杆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基面固定安装有扳手,所述第二调节杆远离第一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节能灯,所述节能灯和第二调节杆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灯,具体为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
技术介绍
节能灯实际上就是一种紧凑型、自带镇流器的日光灯,节能灯点燃时首先经过电子镇流器给灯管灯丝加热,灯丝开端发射电子,电子碰撞充装在灯管内的氩原子,氩原子碰撞后取得了能量又撞击内部的汞原子,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电离,灯管内构成等离子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照明,节能灯帮助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目前市面大部分的节能灯在调节照明效果这块的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包括底座、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节能灯,所述底座基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底座顶部镶嵌设有亮度感应传感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底座通过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侧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和第一调节杆通过导线线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和第一调节杆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基面固定安装有扳手,所述第二调节杆远离第一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节能灯,所述节能灯和第二调节杆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和节能灯通过活动拴活动连接,所述节能灯包括灯罩、壳体和灯泡,所述壳体基面开设有风口,所述壳体远离灯罩一侧开设有气孔,所述壳体靠近气孔内壁一侧设置有电机箱和扇叶,所述电机箱内部设置有电机和消音棉,所述电机和扇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支架呈U型状。优选的,所述风口设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扇叶设置有三组。优选的,所述灯罩基面设置有保护膜。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基面固定安装有扳手。优选的,所述壳体外表面采用不锈钢拉丝工艺制作。优选的,所述亮度感应传感器和控制器内部电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使用时,用户可手动设置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基面的扳手,并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节能灯的高度,同时通过设置的活动拴调整节能灯的照射角度,且通过镶嵌设置在底座顶部的亮度感应传感器实时监控外界的光线亮度,从而将电信号传送至控制器,并根据外界光线亮度调整灯泡的亮度,达到最佳的照射亮度、高度和角度,整体装置有利于调节节能灯的照明效果,有助于用户工作和学习,同时也避免了电资源的浪费。2、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电机开始工作,并通过设置的转轴带动扇叶进行转动,将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过开设在壳体一侧的气孔排出,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开设在壳体基面的风口进入壳体,周而复始,从而对壳体内部进行空气循环,以达到散热效果,避免因其内部的温度过高对灯泡造成一定的损坏甚至损伤,有利于增加整体装置的使用年限,且通过设置在电机箱内部的消音棉,可有效的吸附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避免对用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3、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加厚型底座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固定安装在底座底部的橡胶垫进一步的增加了稳定性,避免因外界轻微的碰撞造成倾倒形成损失,且通过设置在灯罩基面的保护膜,可以有效的过滤光线中的蓝光,避免对人眼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眼部视力健康,并通过设置的外表面采用不锈钢拉丝工艺制作的壳体,不仅经久耐用,还避免了光害,进一步的保护了眼部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节能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调节杆、3-第二调节杆、4-节能灯、5-灯罩、6-壳体、7-活动拴、8-风口、9-支架、10-扳手、11-第一旋转轴、12-插头、13-导线、14-控制开关、15-亮度感应传感器、16-第二旋转轴、17-灯泡、18-控制器、19-电机箱、20-消音棉、21-电机、22-转轴、23-气孔、24-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包括底座1、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3和节能灯4,所述底座1基面设置有控制开关14,所述底座1顶部镶嵌设有亮度感应传感器15,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调节杆2,所述第一调节杆2和底座1通过第二旋转轴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一侧设置有插头12,所述插头12和第一调节杆2通过导线13线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杆3,所述第二调节杆3和第一调节杆2通过第一旋转轴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1基面固定安装有扳手10,所述第二调节杆3远离第一旋转轴11的一端设置有节能灯4,所述节能灯4和第二调节杆3通过支架9固定连接,所述支架9和节能灯4通过活动拴7活动连接,所述节能灯4包括灯罩5、壳体6和灯泡17,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加厚型底座1增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固定安装在底座1底部的橡胶垫进一步的增加了稳定性,避免因外界轻微的碰撞造成倾倒形成损失,且通过设置在灯罩5基面的保护膜,可以有效的过滤光线中的蓝光,避免对人眼造成损伤,有利于保护眼部视力健康,并通过设置的外表面采用不锈钢拉丝工艺制作的壳体6,不仅经久耐用,还避免了光害,进一步的保护了眼部健康,所述壳体6基面开设有风口8,所述壳体6远离灯罩5一侧开设有气孔23,所述壳体6靠近气孔23内壁一侧设置有电机箱19和扇叶24,所述电机箱19内部设置有电机21和消音棉20,所述电机21和扇叶24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电机21开始工作,并通过设置的转轴22带动扇叶24进行转动,将壳体6内部的空气通过开设在壳体6一侧的气孔23排出,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开设在壳体6基面的风口8进入壳体6,周而复始,从而对壳体6内部进行空气循环,以达到散热效果,避免因其内部的温度过高对灯泡17造成一定的损坏甚至损伤,有利于增加整体装置的使用年限,且通过设置在电机箱19内部的消音棉20,可有效的吸附电机2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避免对用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所述壳体6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8,使用时,用户可手动设置在第一旋转轴11和第二旋转轴16基面的扳手10,并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3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节能灯4的高度,同时通过设置的活动拴7调整节能灯4的照射角度,且通过镶嵌设置在底座1顶部的亮度感应传感器15实时监控外界的光线亮度,从而将电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8,并根据外界光线亮度调整灯泡17的亮度,达到最佳的照射亮度、高度和角度,整体装置有利于调节节能灯4的照明效果,有助于用户工作和学习,同时也避免了电资源的浪费。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插头12外接固定电源,同时按下控制开关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包括底座(1)、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3)和节能灯(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基面设置有控制开关(14),所述底座(1)顶部镶嵌设有亮度感应传感器(15),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调节杆(2),所述第一调节杆(2)和底座(1)通过第二旋转轴(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一侧设置有插头(12),所述插头(12)和第一调节杆(2)通过导线(13)线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杆(3),所述第二调节杆(3)和第一调节杆(2)通过第一旋转轴(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1)基面固定安装有扳手(10),所述第二调节杆(3)远离第一旋转轴(11)的一端设置有节能灯(4),所述节能灯(4)和第二调节杆(3)通过支架(9)固定连接,所述支架(9)和节能灯(4)通过活动拴(7)活动连接,所述节能灯(4)包括灯罩(5)、壳体(6)和灯泡(17),所述壳体(6)基面开设有风口(8),所述壳体(6)远离灯罩(5)一侧开设有气孔(23),所述壳体(6)靠近气孔(23)内壁一侧设置有电机箱(19)和扇叶(24),所述电机箱(19)内部设置有电机(21)和消音棉(20),所述电机(21)和扇叶(24)通过转轴(2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6)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利于调节照明效果的节能灯,包括底座(1)、第一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3)和节能灯(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基面设置有控制开关(14),所述底座(1)顶部镶嵌设有亮度感应传感器(15),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调节杆(2),所述第一调节杆(2)和底座(1)通过第二旋转轴(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一侧设置有插头(12),所述插头(12)和第一调节杆(2)通过导线(13)线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杆(3),所述第二调节杆(3)和第一调节杆(2)通过第一旋转轴(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11)基面固定安装有扳手(10),所述第二调节杆(3)远离第一旋转轴(11)的一端设置有节能灯(4),所述节能灯(4)和第二调节杆(3)通过支架(9)固定连接,所述支架(9)和节能灯(4)通过活动拴(7)活动连接,所述节能灯(4)包括灯罩(5)、壳体(6)和灯泡(17),所述壳体(6)基面开设有风口(8),所述壳体(6)远离灯罩(5)一侧开设有气孔(23),所述壳体(6)靠近气孔(23)内壁一侧设置有电机箱(19)和扇叶(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金海林家福区艳冰林东风林雪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佳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