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9841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包括叶片,所述叶片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腹板,两个腹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垫板,两个腹板之间设有避雷主线,两个腹板之间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避雷主线贯穿通孔,避雷主线的一侧设有位于通孔内的第一铜块,且第一铜块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铜块远离避雷主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避雷支线,避雷主线远离第一铜块的一侧设有第二铜块,且第二铜块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弧形槽,两个弧形槽的内壁均与避雷主线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雷效果好,可很好的减少叶片被雷击后直接损坏的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
:本技术涉及避雷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现有的叶片避雷系统原避雷导线随壳体一同灌注,需要多次断开,并且被雷击后,壳体损坏,叶片直接报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包括叶片,所述叶片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腹板,两个腹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垫板,两个腹板之间设有避雷主线,两个腹板之间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避雷主线贯穿通孔,避雷主线的一侧设有位于通孔内的第一铜块,且第一铜块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铜块远离避雷主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避雷支线,避雷主线远离第一铜块的一侧设有第二铜块,且第二铜块与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铜块和第二铜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弧形槽,两个弧形槽的内壁均与避雷主线相接触,第二铜块远离第一铜块的一侧设有开设在通孔内壁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靠近第一铜块的一端与第二铜块远离第一铜块的一侧相接触,转动杆远离第二铜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优选的,所述通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第二铜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嵌套有滚珠,且滚珠与相对应的滑槽的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铜块远离第一铜块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凹槽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铜块远离第一铜块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杆,滑杆远离第二铜块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内。优选的,所述转动块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为正六边形设置。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叶片、腹板、垫板、避雷主线、连接块、通孔、第一铜块、避雷支线、第二铜块、弧形槽、螺纹孔、转动杆和转动块相配合,通过将避雷主线、避雷支线和腹板一同灌注,再此之前通过增加避雷支线与避雷主线的一体连接,避免了避雷主线和避雷支线的断开,同时避雷支线和避雷主线置于腹板上一体灌注,使整个避雷导线系统位于叶片腔体中央,避免了避雷支线本身引雷,从而避免雷击发生在壳体上,本技术避雷效果好,可很好的减少叶片被雷击后直接损坏的事件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叶片,2、腹板,3、垫板,4、避雷主线,5、连接块,6、通孔,7、第一铜块,8、避雷支线,9、第二铜块,10、弧形槽,11、螺纹孔,12、转动杆,13、转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3所示,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包括叶片1,叶片1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腹板2,两个腹板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垫板3,两个腹板2之间设有避雷主线4,两个腹板2之间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一侧开设有通孔6,避雷主线4贯穿通孔6,避雷主线4的一侧设有位于通孔6内的第一铜块7,且第一铜块7与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铜块7远离避雷主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避雷支线8,避雷主线4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设有第二铜块9,且第二铜块9与通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铜块7和第二铜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弧形槽10,两个弧形槽10的内壁均与避雷主线4相接触,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设有开设在通孔6内壁上的螺纹孔11,螺纹孔11内螺纹安装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靠近第一铜块7的一端与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相接触,转动杆12远离第二铜块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13;通孔6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第二铜块9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嵌套有滚珠,且滚珠与相对应的滑槽的内壁相接触,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且两个凹槽对称设置,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杆,滑杆远离第二铜块9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内,转动块13远离转动杆12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为正六边形设置,通过叶片1、腹板2、垫板3、避雷主线4、连接块5、通孔6、第一铜块7、避雷支线8、第二铜块9、弧形槽10、螺纹孔11、转动杆12和转动块13相配合,通过将避雷主线4、避雷支线8和腹板2一同灌注,再此之前通过增加避雷支线8与避雷主线4的一体连接,避免了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的断开,同时避雷支线8和避雷主线4置于腹板上一体灌注,使整个避雷导线系统位于叶片1腔体中央,避免了避雷支线8本身引雷,从而避免雷击发生在壳体上,本技术避雷效果好,可很好的减少叶片1被雷击后直接损坏的事件发生。工作原理:在腹板2进行铺层时,进行主线固定:在上一组腹板2生产铺层时,在铺完上表面脱模布之后,铺设导流网流道之前,在腹板2铺层表面中间位置,轴向从L8.5m至腹板2叶尖放置100mm宽的有孔隔离膜和80mm宽的脱模布,之后放置50mm宽的808双轴向布两层作为预制的垫板3,然后按照正常的导流网流道铺层,打袋,插管灌注,待腹板2脱模后,将制作的垫板3脱模取出,留作下组腹板2备用,在腹板2铺放芯材时,找准相应的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穿出孔位置,使用M23的钻头打穿芯材,在使用角磨机打磨倒角,腹板2低端开孔直径为30mm,腹板2上方开孔直径为100mm,清理干净打磨的芯材碎片后使用808双轴布填充打孔区域,填平后继续腹板2铺层。腹板2完成玻纤铺层后在铺层表面的中间位置,轴向L8.5m至叶尖放置预制的垫板3,在垫板3上放置预先连接的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注意预留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在腹板2叶尖和叶根的长度,同时调整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的分支位置距离腹板2上穿孔位置月100mm且穿出孔位置相比分支位置更靠近叶尖,并拉直避雷主线4,使其处于垫板3中间位置,定位调整完毕后,使用AB胶每隔2m点粘接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与垫板3,使其固定。在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上方,以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为中心,铺放一条1215三轴布,宽度为150mm。布层用喷胶点喷固定,在固定过程中沿避雷线两侧将布压实,之后在三轴布上方铺设一层200mm宽的脱模布,同样以避雷线为中心。在避雷主线4和避雷支线8分支位置增加注胶口,其余按照原工艺进行灌注,脱模后将腹板2放与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1),所述叶片(1)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腹板(2),两个腹板(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垫板(3),两个腹板(2)之间设有避雷主线(4),两个腹板(2)之间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一侧开设有通孔(6),避雷主线(4)贯穿通孔(6),避雷主线(4)的一侧设有位于通孔(6)内的第一铜块(7),且第一铜块(7)与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铜块(7)远离避雷主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避雷支线(8),避雷主线(4)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设有第二铜块(9),且第二铜块(9)与通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铜块(7)和第二铜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弧形槽(10),两个弧形槽(10)的内壁均与避雷主线(4)相接触,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设有开设在通孔(6)内壁上的螺纹孔(11),螺纹孔(11)内螺纹安装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靠近第一铜块(7)的一端与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相接触,转动杆(12)远离第二铜块(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叶片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1),所述叶片(1)内固定安装有两个腹板(2),两个腹板(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垫板(3),两个腹板(2)之间设有避雷主线(4),两个腹板(2)之间设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一侧开设有通孔(6),避雷主线(4)贯穿通孔(6),避雷主线(4)的一侧设有位于通孔(6)内的第一铜块(7),且第一铜块(7)与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铜块(7)远离避雷主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避雷支线(8),避雷主线(4)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设有第二铜块(9),且第二铜块(9)与通孔(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铜块(7)和第二铜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弧形槽(10),两个弧形槽(10)的内壁均与避雷主线(4)相接触,第二铜块(9)远离第一铜块(7)的一侧设有开设在通孔(6)内壁上的螺纹孔(11),螺纹孔(11)内螺纹安装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靠近第一铜块(7)的一端与第二铜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鹏崔书喆杨磊王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明阳风能叶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