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井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地质及开采条件的限制,矿井生产中,不安全因素较多,经常受到瓦斯、煤尘、火水等的威胁,因此,为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把煤矿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目前的矿井安全预警设施,主要是设置各类传感器,通过控制器进行观测,以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但是在矿井事故发生时,由于井下地形复杂,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无法确定受困人员的位置信息,在长时间的搜寻受困人员的过程中,受困人员只能被动等待救援,不能依靠有效的辅助设备对自身进行防护和救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通过控制舱体的设置,便于观察井下作业状况;通过预警安全帽的设置,在保护井下作业人员的同时,具有异常状况提醒功能;通过自救援装置和避难硐室的设置,井下作业人员被困时,可转移至自救援装置,在对自身进行防护的同时,等待遥控救援拉车的救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舱体(1)、避难硐室(2)、预警安全帽(3)以及自救援装置(4),所述避难硐室(2)顶面设有接收通道(5),所述接收通道(5)与控制舱体(1)相连通,所述控制舱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预警安全帽(3)和自救援装置(4)分别与控制器(6)的不同接口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前侧面均布有传感器数据接口(7);所述控制舱体(1)内表面靠近下底面的一端滑动安装有救援箱体(11),所述救援箱体(11)下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履带轮(12);所述避难硐室(2)内部设有移动控制器(21),所述移动控制器(2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安全预警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舱体(1)、避难硐室(2)、预警安全帽(3)以及自救援装置(4),所述避难硐室(2)顶面设有接收通道(5),所述接收通道(5)与控制舱体(1)相连通,所述控制舱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预警安全帽(3)和自救援装置(4)分别与控制器(6)的不同接口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前侧面均布有传感器数据接口(7);所述控制舱体(1)内表面靠近下底面的一端滑动安装有救援箱体(11),所述救援箱体(11)下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履带轮(12);所述避难硐室(2)内部设有移动控制器(21),所述移动控制器(2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避难硐室(2)前侧面设有与移动控制器(21)配合安装的遥控救援拉车(22),所述遥控救援拉车(22)前侧面固定安装有拉动装置(23);所述拉动装置(23)包括两个相平行设立的连接机构(231),所述连接机构(231)包括转动电机(2311)、转动连接板(2312)和弯折杆(2313),所述转动连接板(2312)一端与转动电机(2311)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转动连接板(2312)另一端与弯折杆(2313)转动连接,所述弯折杆(2313)包括第一支杆(2314)和第二支杆(2315),所述第一支杆(2314)和第二支杆(23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杆(2314)和第二支杆(2315)之间夹角为100°-180°;所述预警安全帽(3)包括帽体(31)以及转动安装在帽体(31)下底面的环形帽檐(32),所述环形帽檐(32)顶面固定安装有探灯机构(33),所述环形帽檐(32)下底面固定连接有锁扣线(34);所述探灯机构(33)包括照明灯(331)以及固定连通在照明灯(331)下方的灯座(332),所述灯座(332)侧面远离照明灯(331)的一端开有圆弧形卡环(333),所述圆弧形卡环(333)侧面固定安装有供电机构(334),所述供电机构(334)包括手摇转钮(3341)、供电箱(3342)、供电连接杆(3343)和环形电线(3344),所述手摇转钮(3341)与供电箱(3342)转动连接,所述供电箱(3342)与供电连接杆(3343)固定连接,所述供电连接杆(3343)与环形电线(3344)相连通,所述环形电线(3344)绕于圆弧形卡环(333)上;所述锁扣线(34)包括垫块(341)以及固定安装在垫块(341)两端的连接线(342),所述连接线(342)远离垫块(341)的一端与环形帽檐(32)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341)下底面固定安装有报警器(3411),所述报警器(341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6)相连通;所述自救援装置(4)包括自救援箱体(41)以及固定安装在自救援箱体(41)侧面的定位器(42),所述定位器(42)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6)相连通;所述自救援箱体(41)包括底板(43)以及垂直连接在底板(43)顶面两端的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所述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相平行设立,所述第一挡板(44)右侧面与定位器(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之间形成救援空腔(46),所述救援空腔(46)内固定安装有拉伸机构(47);所述拉伸机构(47)包括两个对称设立的转动机构(48),所述转动机构(48)包括T型台体(481)以及转动安装在T型台体(481)两端的第一转动杆(482)和第二转动杆(483),所述第一转动杆(482)和第二转动杆(483)结构对称,所述T型台体(481)包括第一底座(4811)以及垂直安装在第一底座(4811)侧面的第二底座(4812),所述第一底座(4811)与第一挡板(44)固定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以琼,杨本水,施国栋,刘珺,高旭光,代长青,曹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