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73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涉及排水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排水地漏,所述排水地漏的下口部连通有外层落水斗,所述外层落水斗远离排水地漏的一端与下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地漏的上口部安装有排水盖,所述排水盖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用于排水的弹性组件;所述排水地漏中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对应通孔设置,所述挡板上固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挡板的一端与排水盖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上层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挡板与过滤网分离的可能性,达到了使过滤网与挡板连接的比较牢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
本技术涉及排水器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
技术介绍
当今建筑领域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满足不同的建筑风格的需要,不同结构的屋面不断推出,风格各异的建筑物采用外部结构形式各异的屋面结构,通常屋面排水防渗性能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寿命。而排水防渗性良好的屋面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导致其成本较高,难以普及推广,因而市场上推出了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6546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层排水防渗漏的屋面双层排水器,包括排水地漏,排水地漏的上口部通过压板安装有上过滤网,排水地漏的下口部密封、侧壁上开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漏水口,排水地漏的下端位于外层落水斗内、并且通过隔板连接外层落水斗,外层落水斗的口部设有下过滤网,外层落水斗下部连接下水管道。但是,上述双层排水器的上过滤网的底部固接有挡板,当水流过大时,挡板可能会与上过滤网分离,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些颗粒较大的物质进入双层排水器中,进而会导致双层排水器被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可以降低挡板与过滤网分离的可能性,这样可以降低排水器被堵塞的可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包括排水地漏,所述排水地漏的下口部连通有外层落水斗,所述外层落水斗远离排水地漏的一端与下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地漏的上口部安装有排水盖,所述排水盖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用于排水的弹性组件;所述排水地漏中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对应通孔设置,所述挡板上固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挡板的一端与排水盖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上层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通过将弹性组件压下而进入到排水地漏中,进入排水地漏中的水经过上层过滤网过滤后流入到外层落水斗中,进入外层落水斗中的水通过下水管道流走;通过弹性组件对水进行缓冲,这样可以降低水流的速度;再者,上层过滤网与连接杆连接,而连接杆固定在排水盖上,这样可以降低挡板与上层过滤网分离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圆板,所述圆板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圆板沿排水地漏的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通孔,所述圆板和挡板之间设有多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板和圆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比较小时,水可从进水口进入排水地漏中;当水流比较大时,水会抵压圆板,圆板会抵压弹性件,此时弹性件带动圆板向下运动将通孔打开,这样可以将水快速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地漏内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板,所述L形板的竖直段的顶部与圆板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的水平段对应进水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下落的过程中,因为部分水会落到L形板的水平段,所以该部分水会向L形板的水平段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这样可以使圆板向下运动的路程更大,从而这样可以保障通孔能够完全打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板可沿排水地漏的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对圆板具有导向作用,能够降低圆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当没有水或者水流较小时,弹性件可以推动圆板将通孔封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较佳的弹性形变能力,这样弹簧可以推动圆板向上运动将通孔打开,也可以推动圆板向上运动将通孔封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落水斗的上端安装有下层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层过滤网可以阻止与墙体分离的一些较大的颗粒落入到外层落水斗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颗粒造成外层落水斗的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落水斗的下端安装有滤板,所述滤板中均布有多个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可以对从排水地漏流进的水进行过滤,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一些较大的颗粒造成下水管道的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地漏的下口部的端面固接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下口部的一端与滤板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排水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可以将排水地漏与外层落水斗固接到一起,这样可以防止在安装双层防渗漏排水器时外层落水斗发生倾斜。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水通过将弹性组件压下而进入到排水地漏中,进入排水地漏中的水经过上层过滤网过滤后流入到外层落水斗中,进入外层落水斗中的水通过下水管道流走;通过弹性组件对水进行缓冲,这样可以降低水流的速度;再者,上层过滤网与连接杆连接,而连接杆固定在排水盖上,这样可以降低挡板与上层过滤网分离的可能性;2.水下落的过程中,因为部分水会落到L形板的水平段,所以该部分水会向L形板的水平段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这样可以使圆板向下运动的路程更大,从而这样可以保障通孔能够完全打开;3.连接板可以将排水地漏与外层落水斗固接到一起,这样可以防止在安装双层防渗漏排水器时外层落水斗发生倾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中突显连接杆与上层过滤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突显连接板与滤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地漏;11、上口部;12、下口部;2、排水盖;21、通孔;22、挡板;221、连接杆;222、上层过滤网;23、L形板;3、弹性组件;31、圆板;311、进水口;32、弹性件;4、外层落水斗;41、下层过滤网;42、滤板;421、排水孔;43、连接板;431、排水道;5、下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排水地漏1,排水地漏1的下口部12连通有外层落水斗4,外层落水斗4远离排水地漏1的一端与下水管道5连通;排水地漏1的上口部11安装有排水盖2,排水盖2上开设有通孔21,通孔21中安装有用于排水的弹性组件3;排水地漏1中设置有挡板22,挡板22对应通孔21设置,挡板22上固接有多个连接杆221,连接杆221远离挡板22的一端与排水盖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杆221之间安装有上层过滤网222,上层过滤网222可选用4目过滤网,4目过滤网可以将尺寸大于4.75毫米的颗粒过滤掉,同时4目过滤网对水流影响较小。水通过将弹性组件3压下而进入到排水地漏1中,进入排水地漏1中的水经过上层过滤网222过滤后流入到外层落水斗4中,进入外层落水斗4中的水通过下水管道5流走;通过弹性组件3对水进行缓冲,这样可以降低水流的速度;再者,上层过滤网222与连接杆221连接,而连接杆221固定在排水盖2上,这样可以降低挡板22与上层过滤网222分离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弹性组件3包括圆板31,圆板31上开设有进水口311,当水流速度较小时,水可从进水口311流入到排水地漏1中。圆板31沿排水地漏1的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通孔21,圆板31和挡板22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件32,弹性件32选用弹簧,弹性件3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地漏(1),所述排水地漏(1)的下口部(12)连通有外层落水斗(4),所述外层落水斗(4)远离排水地漏(1)的一端与下水管道(5)连通;所述排水地漏(1)的上口部(11)安装有排水盖(2),所述排水盖(2)上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中设有用于排水的弹性组件(3);所述排水地漏(1)中设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对应通孔(21)设置,所述挡板(22)上固接有多个连接杆(221),所述连接杆(221)远离挡板(22)的一端与排水盖(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221)之间设有上层过滤网(2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地漏(1),所述排水地漏(1)的下口部(12)连通有外层落水斗(4),所述外层落水斗(4)远离排水地漏(1)的一端与下水管道(5)连通;所述排水地漏(1)的上口部(11)安装有排水盖(2),所述排水盖(2)上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中设有用于排水的弹性组件(3);所述排水地漏(1)中设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对应通孔(21)设置,所述挡板(22)上固接有多个连接杆(221),所述连接杆(221)远离挡板(22)的一端与排水盖(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221)之间设有上层过滤网(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圆板(31),所述圆板(31)上设有进水口(311);所述圆板(31)沿排水地漏(1)的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通孔(21),所述圆板(31)和挡板(22)之间设有多个弹性件(32),所述弹性件(3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板(22)和圆板(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皓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