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透水丁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916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透水丁坝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由多个生态透水丁坝组成,在丁坝桩柱内侧安放石笼网格,石笼网格内部填充吸附填料,上层种植水生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不仅具有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刷的功能,而且具有截留和吸附河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作用,可改善河道水质,给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栖息创造条件,促进河道局部生态环境的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

Ecological Permeable Spur Dam Syste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iver water body, in particular to an ecological permeable spur dike system. The ecological permeable spur dike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ecological permeable spur dikes, in which a stone cage grid is placed inside the pile column of the spur dike, adsorption fillers are filled in the stone cage grid, and aquatic plants are planted in the upper layer. The ecological permeable spur dike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protecting the river bank from direct erosion by incoming flow,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intercepting and adsorbing pollutants such a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river water, which can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course,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and habitat of aquatic organisms, promot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course and increase the biodiver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透水丁坝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生态透水丁坝系统。
技术介绍
河道是水系的载体,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不少河道出现了黑臭、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河道的功能修复与健康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丁坝是应用广泛的河道整治建筑物,有透水丁坝和不透水丁坝两种形式。丁坝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或减轻水流对坡岸的冲刷,兼具改善航道的功能。透水丁坝主要通过降低流速以防治河岸侵蚀,目前关于透水丁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力特性、冲淤效果等保护河岸方面,不具备改善河道水质、生态等方面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河道富营养化及生态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其具有净化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透水丁坝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生态透水丁坝系统生态包括至少一个透水丁坝,所述透水丁坝自河岸延伸至河道内,且所述透水丁坝包括桩柱单元、富养吸附单元和植物单元,所述桩柱单元包括多个顺次间隔设置的木桩;所述富养吸附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所述富养吸附单元包括多种可吸附富集养分的混合填料;所述植物单元种植于所述富养吸附单元的上部,所述植物单元包括至少一种水生植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填料包括沸石、钢渣、陶粒、火山岩和/或空心砖。所述沸石的粒径为5~10mm,所述钢渣的粒径为5~1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填料砾石、陶粒和沸石,砾石、陶粒、沸石的重量比为6:9: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生态透水丁坝系统,两个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设置有石笼,所述石笼内部填充有所述混合填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植物单元种植的植物为鸢尾、香蒲和菖蒲,所述植物种植密度为20~30颗/m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包括延河道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的三个透水丁坝,中间的透水丁坝设置在河道弯曲处,两个相邻透水丁坝之间的距离为坝长的1.5~2.5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透水丁坝的坝长为河宽的1/4~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木桩直径为150mm,两个相邻的木桩之间的距离为50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透水丁坝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成90°夹角,从而可以使水流与丁坝充分接触,有利于填料和植物的净化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传统透水丁坝中的砾石等主体换成具有吸附作用的填料,使生态透水丁坝对氮磷具有吸附作用,并在填料上种植相应的植物,在生态透水丁坝中形成植物-填料-微生物原位净化水质系统,其主要的净化机理是:填料对水中氮磷具有截留和吸附作用,植物从填料和水中吸收氮磷,并转化为植物体内蛋白质、ATP、DNA、RNA等有机物,从而促进生长,此外,植物根区存在许多好氧和缺氧的微环境,微生物在好氧微环境中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态氮氧化成硝态氮,硝态氮扩散进入根区的缺氧微环境,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N2和N2O,随着N2逸出,水中的氮得以进一步去除。因此,本专利技术以水体为媒介,使填料与植物之间形成协同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富集的养分,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比传统透水丁坝高约20-40%,从而改善了河道水质状况。传统的透水丁坝的坝体大多是由砾石或粗砂堆砌而成,对污染物基本没有吸附去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坝体是由石笼网填充填料构成,常用的填料有陶粒、沸石、火山岩、空心砖、钢渣等,不同的填充材料有差异吸附能力。其中,沸石对氨氮吸附容量最大,钢渣对磷吸附容量最大,空心砖次之。本专利技术将沸石与钢渣按照质量比1:1混合填充,充分利用沸石、钢渣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特点,截留和吸附河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沸石和钢渣对氮磷的吸附效果明显大于传统透水丁坝的砾石或者粗砂。本专利技术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挺水植物菖蒲、黄花鸢尾、芦苇、水葱、千屈菜等对水体中总氮、总磷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75-89%之间,其中菖蒲须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无须种植土便可直接生长在填料上,不仅简化了施工过程并避免了河水冲刷导致种植土损失及引起河道局部水体污染的状况,且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较高。此外,浮水植物中的睡莲、绿萍、凤眼莲,沉水植物绿菊、狐尾藻等也对COD、总氮、总磷有一定的去除效率。综合考虑环境、水质、景观等因素,植物可单独种植,亦可搭配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仅需要在河床上打木桩,工程量开挖量小,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而现有的丁坝拦截河道、工程量大,施工困难,严重影响了河道通航。本专利技术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流场,降低河水流速,截留泥沙,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栖息创造条件,促进生物交流,营建与恢复河道局部生态环境,丰富了河道的生物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级生态丁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对水体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率;其中,1-木桩;2-混合填料;3-水生植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透水丁坝系统的结构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透水丁坝,所述透水丁坝自河岸延伸至河道内,且所述透水丁坝包括桩柱单元、富养吸附单元和植物单元,所述桩柱单元包括多个顺次间隔设置的木桩1;所述富养吸附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所述富养吸附单元包括多种可吸附富集养分的混合填料2;所述植物单元种植于所述富养吸附单元的上部,所述植物单元包括至少一种水生植物3。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丁坝可以是由一个透水丁坝组成的一级生态透水坝,或者是三个透水丁坝组成的三级生态透水丁坝。三个透水丁坝沿着河岸线自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中间的透水丁坝设置在河道弯曲处,两端的透水丁坝与中间透水丁坝的间距为1.5~2.5倍的坝长。每个丁坝的长度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设置成河宽的1/4~1/2;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成90°夹角。生态透水丁坝的桩柱单元建好后,在两个木桩的间隔处填充能够吸附水中富养的填料,再在此填料的顶部种植水生植物,即得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在河道弯曲处,将若干直径为150mm的木桩1打在河床上,木桩的间隔距离为500mm,丁坝的长度,即首个木桩至最后一个木桩之间的距离,在1/4河宽到1/2河宽之间,丁坝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成90°夹角。(2)用铅丝将孔径为5mm×5mm石笼固定在木桩1上,石笼内部装混合填料2,填料由沸石和钢渣组成,两者按照质量比1:1混合,沸石和钢渣的粒径均为5mm-10mm。(3)石笼上层栽种根系发达对水质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水生植物3,水生植物3根系上覆盖填料,覆盖厚度约100~150mm;水生植物按照25颗/m2密度种植,即形成一级生态透水丁坝。(4)其余两个透水丁坝等距设置于一级生态透水丁坝的两侧,即河道弯曲外侧,坝间距为2倍坝长,即得到三级透水丁坝。实施例2透水丁坝的水体净化效果1.比较三级生态透水丁坝和一级生态透水坝的水体净化效果将预制的三个生态透水丁坝等距置于模拟河道中,水位为5cm,坝长为1/4或1/2河宽,一级生态透水坝的坝长与河宽相同,人工模拟河水在模拟河道中一次性流过。取样断面设置在各级丁坝的坝前和坝后5cm处,出水口距离最后一个断面1米。取样间隔时间为12小时,取样结束后24小时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透水丁坝,所述透水丁坝自河岸延伸至河道内,且所述透水丁坝包括桩柱单元、富养吸附单元和植物单元,所述桩柱单元包括多个顺次间隔设置的木桩;所述富养吸附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所述富养吸附单元包括多种可吸附水中富集的养分的混合填料;所述植物单元种植于所述富养吸附单元的上部,所述植物单元包括至少一种水生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CN 20181150758081.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透水丁坝,所述透水丁坝自河岸延伸至河道内,且所述透水丁坝包括桩柱单元、富养吸附单元和植物单元,所述桩柱单元包括多个顺次间隔设置的木桩;所述富养吸附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所述富养吸附单元包括多种可吸附水中富集的养分的混合填料;所述植物单元种植于所述富养吸附单元的上部,所述植物单元包括至少一种水生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填料包括沸石、钢渣、陶粒、火山岩和/或空心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填料包括砾石、陶粒和沸石,砾石、陶粒、沸石的重量比为6:9: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透水丁坝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张瑞茹宋健蒋宇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