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660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自行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包括车座帽本体和连接装置,车座帽本体的形状与智能自行车车座形状相吻合,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直杆和连接弯杆;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固定片和卡件;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径向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卡件设置在端盖上;所述卡件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片,包括连接片载体、弹片、固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片、曲片;所述固定片与连接片载体连接;所述曲片的一端与固定片连接,曲片另一端翘起并与连接片载体形成空隙;所述连接片载体上对应曲片的位置上设置有结构孔位;所述固定柱穿过结构孔位,并扩大弹片的曲片与连接片载体的空隙。

An Intelligent Bicycle Seat Cap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bicycle, and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bicycle seat cap, which comprises a seat cap body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The shape of the seat cap body coincides with the shape of the intelligent bicycle seat. The connect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straight rod and a connecting bent rod; the connecting devic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arc fixing plates and cards; and the arc fixing plate is fixed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ot; the card is arranged on the end cover; the card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slot; the connecting piece includes a connecting piece carrier, a shrapnel and a fixed column;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the shrapnel includes a fixed piece and a curved piece; the fixed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carrier; one end of the curved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ie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urved piece is warp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carrier. The joint carrier forms a gap; the 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urved piece on the joint carrier is provided with a structural hole position; the fixed column passes through the structural hole position and enlarges the gap between the elastic piece and the joint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自行车
,尤其涉及了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
技术介绍
智能自行车使用方便且环保,是日常生活中的好助手,但是由于智能自行车多数是存放在露天的场地,智能自行车车座经常雨淋日晒,易造成车座材料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另外,人们在使用智能自行车中途存放时,难免会遇上雨水打湿车座,给再次使用时带来不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往往自带塑料包装袋,以在不使用智能自行车时将塑料包装袋套在智能自行车车座上,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便:一方面,人们出门时很少会关注天气变化,或者忘记自带塑料包装袋;另一方面,由于存放过程中难免会在塑料包装带上落上灰尘或者被雨水打湿,人们往往只使用一次,这样不利于环保,而且在再次存放智能自行车时无法再进行使用。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自行车停靠在露天,车座易老化;遇到雨雪天气车座会被打湿,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包括车座帽本体和连接装置,车座帽本体的形状与智能自行车车座形状相吻合,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直杆和连接弯杆,连接直杆前端与车座帽本体相连,连接直杆后端连有垂直于连接直杆的活动球,连接弯杆包括两片呈镜像对称的弯杆片,弯杆片一端设有活动球容纳腔,活动球的球体置于两弯杆片的活动球容纳腔中,弯杆片上活动球容纳腔的远端设有凸起部位,凸起部位的凸出的方向垂直于弯杆片所在的平面;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固定片和卡件;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径向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卡件设置在端盖上;所述卡件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片,包括连接片载体、弹片、固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片、曲片;所述固定片与连接片载体连接;所述曲片的一端与固定片连接,曲片另一端翘起并与连接片载体形成空隙;所述连接片载体上对应曲片的位置上设置有结构孔位;所述固定柱穿过结构孔位,并扩大弹片的曲片与连接片载体的空隙。由于连接弯杆包括两片镜像对称的弯杆片,因此,弯杆片的凸起部分外凸,两镜相对称的弯杆片的凸起部分形成一腔体,智能自行车车座的支撑杆穿过此腔体,实现连接弯杆与智能自行车车座的相对固定。连接直杆与连接弯杆之间通过活动球连接,活动球能在活动球容纳腔的空间内转动,连接直杆能带动与之相连的车座帽本体相对连接弯杆转动和翻转,需要骑车时,即将车座帽掀开180°,然后翻转,使得车座帽本体向下,避免传统车座帽掀开后,车座帽本体敞开方向向上,避免灰尘雨水的侵蚀,到达目的地后,将智能自行车停好之后,将车座帽再次翻转后放下,覆盖在车座上,即能防风挡雨。作为优选,还包括螺栓和螺母,弯杆片上凸起部位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并通过旋转螺母夹紧弯杆片。螺栓和螺母的设置,连接方便,通用性强,能够根据车座的支撑杆的粗细调节,进一步确保安装稳固;车座帽本体内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车座帽本体相连,另一端连有弯钩,连接弯杆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车座帽本体被掀起时,可以将弯钩插入通孔内,使车座帽本体处于竖直状态,避免骑车过程中车座帽本体倒下,影响驾驶员操作,也能对驾驶员背部起到一定的支撑,舒缓疲劳;车座帽本体表面覆盖有缓冲层。缓冲层包覆在车座帽本体表面,起到缓冲作用;车座帽本体底部设有垂直于车座帽本体的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安装孔,连接直杆通过插入安装孔与车座帽本体相连。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给使用智能自行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智能自行车停放在室外时,通过活动球转动车座帽本体,即可覆盖智能自行车座,避免风吹日晒雨林对智能自行车车座造成的损害;需要使用智能自行车时,掀开车座帽本体,即可使用智能自行车,不会给使用带来额外的负担,同时,避免了雨水打湿车辆带来的不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座帽盖在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上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图1中车座帽本体与连接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智能自行车车座、2—连接装置、3—车座帽本体、4—缓冲层、5—螺栓、6—螺母、21—连接直杆、22—连接弯杆、23—活动球、24—弯杆片、25—活动球容纳腔、26—凸起部位、27—螺栓孔、28—通孔、31—支撑杆、32—弯钩、33—连接片、34—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如图1~3所示,包括车座帽本体3和连接装置2,车座帽本体3的形状与智能自行车车座1形状相吻合,车座帽本体3表面覆盖有缓冲层4。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直杆21和连接弯杆22,连接直杆21前端与车座帽本体3相连,连接直杆21后端连有垂直于连接直杆21的活动球23,连接弯杆22包括两片呈镜像对称的弯杆片24,弯杆片24上一端设有活动球容纳腔25,活动球23的球体置于两弯杆片24的活动球容纳腔25中,弯杆片24上活动球容纳腔25的远端设有凸起部位26,凸起部位26的凸出的方向垂直于弯杆片24所在的平面;连接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固定片和卡件;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径向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卡件设置在端盖上;所述卡件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片33,包括连接片载体、弹片、固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片、曲片;所述固定片与连接片载体连接;所述曲片的一端与固定片连接,曲片另一端翘起并与连接片载体形成空隙;所述连接片载体上对应曲片的位置上设置有结构孔位;所述固定柱穿过结构孔位,并扩大弹片的曲片与连接片载体的空隙。由于连接弯杆22的包括两片镜像对称的弯杆片24,因此,两弯杆片24的凸起部分26外凸,形成一腔体,智能自行车车座的支撑杆穿过此腔体,实现连接弯杆22与智能自行车车座1的相对固定。还包括螺栓5和螺母6,弯杆片24上凸起部位26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孔27,螺栓5穿过螺栓孔27,并通过旋转螺母6夹紧弯杆片24。螺栓5和螺母6的设置,连接方便,通用性强,能够根据车座的支撑杆的粗细调节,进一步确保安装稳固。车座帽本体3内部设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一端与车座帽本体3相连,另一端连有弯钩32,连接弯杆22上设有三个通孔28。使用时,能够通过将弯钩32插入不同位置的通孔28中来调节车座帽本体3的与车座的角度,并由于缓冲层4的存在,对骑车人背部起到一定的支撑,舒缓骑行过程中背部的压力。车座帽本体3底部设有垂直于车座帽本体3的连接片33,连接片33上设有安装孔34,连接直杆21通过插入安装孔34与车座帽本体3相连。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弯杆22上设有三个通孔28。车座帽本体被掀起时,可以将支撑杆31底端的弯钩32插入通孔28内,使车座帽本体处于竖直状态,避免骑车过程中车座帽本体倒下,影响驾驶员操作。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包括车座帽本体(3)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车座帽本体(3)的形状与智能自行车车座(1)形状相吻合,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直杆(21)和连接弯杆(22),连接直杆(21)前端与车座帽本体(3)相连,连接直杆(21)后端连有垂直于连接直杆(21)的活动球(23),连接弯杆(22)包括两片镜像对称的弯杆片(24),弯杆片(24)上一端设有活动球容纳腔(25),活动球(23)球体置于两弯杆片(24)的活动球容纳腔(25)中,弯杆片(24)上活动球容纳腔(25)的远端设有凸起部位(26),凸起部位(26)的凸出的方向垂直于弯杆片(24)所在的平面;连接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固定片和卡件;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径向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卡件设置在端盖上;所述卡件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片(33),包括连接片载体、弹片、固定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片、曲片;所述固定片与连接片载体连接;所述曲片的一端与固定片连接,曲片另一端翘起并与连接片载体形成空隙;所述连接片载体上对应曲片的位置上设置有结构孔位;所述固定柱穿过结构孔位,并扩大弹片的曲片与连接片载体的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行车车座帽,包括车座帽本体(3)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车座帽本体(3)的形状与智能自行车车座(1)形状相吻合,连接装置(2)包括连接直杆(21)和连接弯杆(22),连接直杆(21)前端与车座帽本体(3)相连,连接直杆(21)后端连有垂直于连接直杆(21)的活动球(23),连接弯杆(22)包括两片镜像对称的弯杆片(24),弯杆片(24)上一端设有活动球容纳腔(25),活动球(23)球体置于两弯杆片(24)的活动球容纳腔(25)中,弯杆片(24)上活动球容纳腔(25)的远端设有凸起部位(26),凸起部位(26)的凸出的方向垂直于弯杆片(24)所在的平面;连接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固定片和卡件;所述弧形固定片的径向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卡件设置在端盖上;所述卡件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片(33),包括连接片载体、弹片、固定柱;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尔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路克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