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57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泡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包括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顶部内凹成型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罐盖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环形密封凸起;所述罐体顶部在靠近其内腔处成型有斜楔,所述罐盖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楔形凸起;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底部嵌设有环形密封垫,所述斜楔的斜面上粘接固定有斜面密封垫,所述溶气罐上还环绕包覆有密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气密性良好、空气逸出量少、微纳米气泡生成量较大,且噪音和能耗较小的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

A self-circulating micro-nano bubble meter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bble generator,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self-circulating micro-nano bubble meter generator, including a dissolved gas tank,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and a lid.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is concavely shaped with an annular sealing groove, and the bottom of the tank cover is correspondingly raised with an annular sealing protrusion;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is formed with an oblique wedge near its inner cavity, and the bottom of the tank cover is formed with an oblique wedge. The bottom of the annular sealing groove is embedded with an annular sealing gasket, the inclined surface of the inclined wedge is bonded and fixed with an inclined sealing gasket, and the dissolved air tank is also surrounded by a sealing bel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lf-circulating micro-nano bubble meter generator with good air tightness, less air escape, larger generation of micro-nano bubbles and less nois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气泡发生器
,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
技术介绍
通常把存在于水中且直径在十到几十微米的气泡叫做微米气泡,把直径大小在数百纳米以下的气泡叫做纳米气泡,而把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气泡混合状态称为微纳米气泡;这种微纳米气泡具有悬浮物吸附能力强、停留时间长、稳定性好、传质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氧化沟充氧、设备清洗、植物种植、水产养殖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456883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进水泵、混合器、喷射嘴、气液混合罐和喷嘴;所述进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混合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混合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喷射嘴相连接,所述混合器还连接有充气管路,所述喷射嘴伸入所述气液混合罐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中,水和空气分别经进水泵和充气管路进入混合器,喷射嘴能够将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喷射至气液混合罐中并获得含有纳米气泡的废水。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微纳米气泡内部的空气往往会因气液混合罐的气密性不足而逐渐从气液混合罐中逸出,导致气液混合罐内水中所含的微纳米气泡不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存在的微纳米气泡供应量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通过增大溶气罐的气密性,提高微纳米气泡的生成量,确保满足用户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包括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包括呈可拆卸固定设置的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顶部用于抵接罐盖处内凹成型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罐盖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嵌设环形密封槽的环形密封凸起;所述罐体顶部在靠近其内腔处成型有斜楔,所述罐盖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抵接斜楔相邻斜面的楔形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罐盖盖合于罐体顶部时,环形密封凸起将嵌入对应环形密封槽中;同时,楔形凸起将抵紧斜楔上的斜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直接增大罐体与罐盖之间的密封性,还能延长空气逸出的路径,从而增大空气逸出的难度,也即意味着提高了该溶气罐的气密性,间接保证溶气罐中可生成足量的微纳米气泡,提高微纳米气泡生成量,确保满足用户需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底部嵌设有用于抵接环形密封凸起的环形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密封垫与环形密封凸起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罐体与罐盖之间的密封性,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溶气罐中空气的逸出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密封槽在罐体顶部至少间隔设有两组,且各所述环形密封槽均呈同心设置;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与环形密封槽呈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组环形密封槽及环形密封凸起,能够进一步延长空气的逸出路径,提高溶气罐的气密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楔的斜面上粘接固定有斜面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密封垫能够进一步提高罐体与罐盖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空气的逸出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气罐上还环绕包覆有用于密封罐体与罐盖之间缝隙的密封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带能够进一步提高罐体与罐盖的密封性,减少空气的逸出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溶气罐连通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有进水控制阀和排水控制阀;所述溶气罐还连通有循环入水管,所述溶气罐通过循环入水管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出水口连接有循环出水管,所述循环出水管延伸至溶气罐内部,且所述循环出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有雾化布喷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中,水经进水管进入溶气罐;随着溶气罐中水不断增多,溶气罐内部压强将持续增大,实现自动升压;当溶气罐内部空气压力达到进水管处进水压力时,进水停止。在此过程中,循环水泵能够通过循环入水口持续抽取溶气罐中的水,这部分水会流经循环出水管并最终经雾化布喷嘴喷出;雾化布喷嘴将水雾化并均布在水面上,并在雾化的过程中将空气带入水中,使得水中形成微纳米气泡。相较于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该自循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噪声和能耗相对较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出水管上设有真空射流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真空射流器,空气能够与水实现进一步混合,有助于提高空气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助于实现微纳米气泡的生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在溶气罐上至少设有两组,所述排水控制阀与排水管呈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排水管其中一组可作为备用排水管,当另一排水管出现故障或者需要维修时,采用备用排水管,确保微纳米气泡水能够正常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设置于罐体顶部的环形密封槽和斜楔,配合设置于罐盖底部的环形密封凸起和楔形凸起,结合环形密封垫、斜面密封垫以及密封带,极大提高溶气罐的气密性,大大减少溶气罐中空气的逸出量,有助于提高溶气罐中微纳米气泡的生成量,确保满足用户需求;2、综合利用溶气罐、循环水泵、射流器及雾化布喷嘴,在确保溶气罐内的水中可稳定生成所需微纳米气泡的同时,大大降低噪音和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主要用于体现本实施例整体构成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溶气罐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溶气罐的密封结构;图4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罐盖的轴测示意图。附图标记:1、溶气罐;101、罐体;102、罐盖;2、进水管;3、进水控制阀;4、排水管;5、排水控制阀;6、循环入水管;7、循环水泵;8、循环出水管;9、雾化布喷嘴;10、真空射流器;11、空压机;12、泄压管;13、泄压阀;14、环形密封槽;15、环形密封垫;16、斜楔;17、斜面密封垫;18、环形密封凸起;19、楔形凸起;20、密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主要用于生成微纳米气泡水,包括溶气罐1,溶气罐1包括罐体101和盖合于罐体101顶部的罐盖102;罐盖102上连接有进水管2,进水管2上设有进水控制阀3;同时,罐体101上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上设有排水控制阀5;排水管4在罐体101上设有两组,且排水控制阀5与排水管4呈一一对应设置。在实际工作中,当进水控制阀3开启后,水经进水管2进入溶气罐1;随着溶气罐1中水不断增多,溶气罐1内部气压将逐渐增大,实现自动升压;当溶气罐1内部气压等于进水管2的进水压力时,进水将随之停止;而溶气罐1内所生成的微纳米气泡水能够经排水管4排出,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两组排水管4其中一组可作为备用排水管4,当另一排水管4出现故障或者需要维修时,采用备用排水管4,确保微纳米气泡水能够正常排出。罐体101还连接有循环入水管6,循环入水管6远离罐体101的一端连接有循环水泵7;循环水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出水管8,而循环出水管8远离循环水泵7的段延伸至罐盖102处;循环出水管8的端部伸入溶气罐1,且其端部开口处连接有雾化布喷嘴9。工作中,循环水泵7可将罐体101中的水经循环入水管6和循环出水管8抽送至雾化布喷嘴9处;雾化布喷嘴9将水雾化并均布在水面上,并在雾化的过程中将空气带入水中,使得水中形成微纳米气泡。为提高微纳米气泡的生成量,上述循环出水管8上设有真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包括溶气罐(1),所述溶气罐(1)包括呈可拆卸固定设置的罐体(101)和罐盖(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1)顶部用于抵接罐盖(102)处内凹成型有环形密封槽(14),所述罐盖(102)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嵌设环形密封槽(14)的环形密封凸起(18);所述罐体(101)顶部在靠近其内腔处成型有斜楔(16),所述罐盖(102)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抵接斜楔(16)相邻斜面的楔形凸起(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包括溶气罐(1),所述溶气罐(1)包括呈可拆卸固定设置的罐体(101)和罐盖(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1)顶部用于抵接罐盖(102)处内凹成型有环形密封槽(14),所述罐盖(102)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嵌设环形密封槽(14)的环形密封凸起(18);所述罐体(101)顶部在靠近其内腔处成型有斜楔(16),所述罐盖(102)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抵接斜楔(16)相邻斜面的楔形凸起(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槽(14)的底部嵌设有用于抵接环形密封凸起(18)的环形密封垫(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槽(14)在罐体(101)顶部至少间隔设有两组,且各所述环形密封槽(14)均呈同心设置;所述环形密封凸起(18)与环形密封槽(14)呈一一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微纳气泡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16)的斜面上粘接固定有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景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